“水墨长安”崔振宽学术研讨会摘要
学术主持 王平 谢海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杭州市美协主席):
我很关注崔先生的画,因为他在变革,他在变化。他现在的焦墨作品从黄宾虹那些意笔性奔放的风格当中加上他对西北大山大水的感受和那些来自生活鲜活的东西形成自己对中国山水的表现理念,形成了一种新的状态和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风貌:焦墨枯笔,意笔白描式的山水。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可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形式,可以讲是“崔家山水”也可以讲是他自己的吧。这样的山水画,不但发扬了中国传统笔墨的一种精神,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现代化的一种引进。崔先生的探索和风格的形成,以及画里面大的格局有深度,又是非常客观简练的,有自己的语言又有传统的语言。这种结合在一起变革的路子我非常赞赏,我觉得这是一种模式,一种中国画发展的模式,这个模式崔先生走得很成功。假如叫我对崔先生的画提一点意见的话,刚才我还有童中焘老师几个在一起看,我们很欣赏你画的一些局部的感觉,有很多画面感觉很生动,做到既简练又丰富,但是大幅的画当中是比较难把握的,假如崔先生在今后发展中间,能够把局部和大的感觉把握得更严谨一些,可能还会在更高的层面上有新的发展。因为他已经进入了比较自由的状态,进入了这个状态以后,向前发展就更加快,他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果,得到人们的认可,值得我们去研究。
刘文西(中国美协顾问 原西安美院院长):
崔振宽是一个非常踏实,是一个真正画画的艺术家,他有自己很多理论,学习了很多名家的以及传统的,但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扎扎实实下功夫走出来的。他的焦墨是最好的,我很喜欢纯焦墨的。焦墨很难解决层次问题,但是他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他色彩的水墨的也很丰富,风格也很多样。他是有个性,有创新的。语言很简练,要简到这样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内容很丰富,很耐看。有些画家的画我不一定喜欢,因为山水、花鸟画很容易重复,很容易概念化、一般化、市场化。但是崔振宽不走那样的路,他不受长官意识、金钱的诱惑,我非常欣赏他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用自己的画笔来画画,走自己的艺术道路,是非常可贵的艺术家。我认为他是在山水画里达到相当高度的人才和画家。
曾 宓(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
崔先生的画我很喜欢,很早就注意有这么一个人画得很好。他也是从黄宾虹开始的。他的画特别是在焦墨,搞得很有个性,很有风格,因为焦墨就是点线的组合,是很不容易的。他是传统笔墨和平面构成结合起来,他在这方面搞得很成功。其他方面,北方的气度一般来讲都比南方大一点,开阔一点,他的气质不错,底气也足。我觉得如果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有颜色的,就容易落套,如果他的书法对绘画有提升作用会更好。
蔡景富(美术报总编):
今天崔振宽先生来到杭州,给我们带来了古都长安的霸气,也给我们带来华山、秦岭的仙气,也给我们带来了渭河泾河的灵气。崔先生的成就早已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美术界及美术评论界经常听到一些议论,有人说崔先生的画像哪一位名师,有人说,他的画并不像这一位名师。我认为,这就是他自己,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也就是说,崔先生的画有传统、有创新、有名家的痕迹,更有创新的成就。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郭北平(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
崔公今天开这个展览我很兴奋,他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人、作画、做学问的一个学长。平常少言寡语,在我们的团体里,我们在探讨传统与创新这些话题的时候,在探讨到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听到他语言不多,但是很有份量的话。有人说他学黄宾虹,其实他学的家数蛮多的,有黄宾虹的影子,今天吴山明先生说这句话很好“他是从生活的感受中,吸纳或者总结了黄宾虹”。他的画里厚重拙朴中还凸现着非常难得的灵气,他说他到江南来学这些灵光的东西,实际上他的画大气浑厚中有些很难得的、矛盾统一的、互相补充的结构非常让我吃惊,非常好。有人说崔振宽是中国山水画的大家,没有问题的。他有他的面貌,有他自己的深度,有他非常难得的文化内涵。
林海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崔先生的画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我个人很喜欢他的画。虽然有人觉得他的作品是从黄宾虹先生那儿吸取了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可能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觉得长安那一带的山水风光给他一些滋养而且他又是非常朴素。我们在看美术史关于范宽的一些作品,他也是一个比较朴实的人,这一点崔先生和范宽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他作品的精神内质里面有很平实很质朴的一些东西,这个在绘画创作上面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美德。质朴是画家非常好的优点,如果有这样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又是很坚实的,我看到崔先生的画,的确就有这样的感觉。他的画没有好象非常华丽的东西,用笔非常平实,在创作中心态也是极其平和的。这一点作为我们年轻的一辈在这方面还需要修练。人比绘画更加本质,所以绘画所表达的是人的修养,从崔先生的画里面能够感觉到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发展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很鲜活的魅力,作为实践者通过学习不断去印证这样一个道理,也是我们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崔老师的画经常见,从他的画里面体现出生命的状态是能够感受到的。黄宾虹话语录里有一个理念,画里面最难处理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实中虚,一种叫虚中实。我们近看崔老的画,笔墨都是在跳动,在演绎着一个个节奏,远看则看出他对整个世界的宽容包容,那种大度,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全读出来了。黄宾虹所讲的意境也就都读出来了。他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大气,其实我认真读下去好像也不光是大,大气里面的内涵我们走进来还是能感应到的。我以前看过一些评论文章,把崔老师的画归为气势大或者是什么大,其实我觉得他作品里有很多内涵的东西是相当重要的,从崔老这种画风的大气里读到很多内涵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个内涵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比如我们看到陕西黄土地的味道在他的笔墨里很朴素地读出来,所以我觉得他的这种成功之处,可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张谷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长安画派我是很关注的,从石鲁、赵望云到崔老这一辈。我觉得崔老是很特别的个例,刚才有人说崔老画里面有一些鲜活,正好继承了长安画派第一代画家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但是我觉得崔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笔墨的研究和深入,在长安画派他们这一辈里面,崔老代表了一种高度。我感觉他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比较生活,画得很厚实,这中间也吸收长安画派的、黄宾虹的一些笔墨的样式,我觉得做得很好,很深入,很大气。画得很质朴很纯粹,相当不错。另外还有一部分作品基本上是焦墨。大家知道焦墨是一个很难碰的领域,在焦墨的单色里面要画出笔墨、形体是相当难的,崔老碰的很有特点,这种画面很单纯的感觉特别好。代表他最近的一种艺术追求,我很喜欢他从那么朴实的一种画风里面有一点解构出来,很自由。崔老的画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同时画面里的那种感觉又是很质朴、纯粹、厚重。这个跟我们浙江感觉还是不一样的,看了以后很振奋,也很过瘾。
何加林(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杭州画院副院长):
我和崔老已经是老朋友了,特别亲近。前面各位专家都比较准确地谈了对崔振宽老师艺术的评价,我看到的是另一种感觉,我看出一种“茧”,看了他的作品,觉得每一笔就像拿锄头一样,刨呀刨,是对生命的渴望和执着。所以从他的作品里面,就是那种质朴。质朴是中国人美学追求里无上崇高的境界,崔老师的作品里面很有这种感觉。陕西的很多画家都很质朴,他们什么样的性格就画什么样的画,直来直去的,但一味的直来直去没有收敛就不是好的艺术。我们去看崔老师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面有文心。在这样粗犷的艺术风格里面,能够看到他内心的、微妙的、细微的很细腻的东西,他的每一笔都不是很草的,都能留得住。一个艺术家的气质、生命力量能够从他的作品里体现出来,这个艺术作品就非常的高了,崔先生的艺术很了不起。
邢庆仁(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崔振宽老师是调节长安画派艺术精神指向的关键时期山水画大家。我认为他是在长安画派之后,山水画领域里的又一座高峰。看崔老师的画,宁静、灿烂。透过作品使人感受到其画作背后的传统笔风,和对现实生活的诠释。今天的这些画作,其作品更加朴茂,心灵更加自由,生活更加鲜活。前面大家谈到崔老师谈到黄宾虹先生,黄宾虹的作品,我想这可能还不是主要的,其实在坐的每一个画家学谁都不重要,学谁都可以,看你怎么个学法。我想崔老师在学谁的问题上,比如黄宾虹,他学到了对他有用的东西,放下了跟他没有关系的东西,同时崔老师又把一些东西进行了个人转化,这是崔老师的选择。还有一部分学习传统的东西,传统的东西是为我们今天服务的,服务的过程是为自己的内心搭起连接与今天繁杂现实的桥梁,从他的作品里面同样感受到他从传统中得到的艺术营养和生活的营养。崔老师作为老一辈画家在山水画这一块做得非常优秀,今天仍然是陕西国画院的支柱,也是陕西画坛的支柱。
王有政(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老崔我们原来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画还是属于描写对象,现在的作品已经从描写对象这里走出来,把笔墨本身的价值发挥出来了,那个对象去掉以后,形式美就让人感受到了。刚才吴山明讲的,他的画鲜活。我觉得从他的画里面看出生命信息,一山一水给人的客观对象的生命信息,还有一个画家个人的生命信息,我看他画的时候,不仅有鲜活的元素在里面,更有老崔个人的独特生命信息,应该说我退休这十多年,第一次在杭州看到他这么多的画,感受很强烈,向前大大跨了一步。
谢振鸥(福州画院院长):
我是浙江人,在陕西呆了七年,了解他们,学习了他们,感觉到陕西的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与我们南方是不一样的。南方的画更多讲的虚幻淡雅,北方讲究的不是那回事。在陕西生活,对我的震撼艺术生涯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崔老师的画刚才好多人说是长安画派,我觉得崔老师与之是不一样的。长安画派有历史具体的制约,是在走画新生活画新社会,解决了画什么的问题。而崔老师是在做怎么画的问题,解决了绘画更本体,更本质的东西。同时他对地域文化感受的深度,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一直到后来艺术的表达,更是不一样的。我特别喜欢他焦墨的作品,画出了他的自在和灿烂,这是我们画工笔画梦寐以求的境界。
杨光利(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我作为一个晚辈,还是想讲一句话,陕西国画院一批受人尊敬的老师让我们这些晚辈骄傲和自豪。特别是崔老师,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山水画大家。我们从他的作品里面已经感受到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解读他画的特点,我只说一句话,崔老师的画非常成功,我们感到很骄傲,很激动。他画的境界,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者。也常看到很多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一般假、大、空多,而崔老师这个画非常质朴非常真挚,从生活中一路升华到这个高度。
高天民(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我觉得崔先生的作品,有几个值得我注意的特点。第一是纯。每张画都能够看出来,都是充满激情的,又觉得他的心非常静,他这种静的状态不是一般画家能够达到的,只有心静才能达到作品的纯,这样一种艺术上的追求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方面是崔先生达到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他才能够有的,另一方面这应该是他的一种有意的追求,这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方面。第二是对笔墨的追求。我们看崔先生的作品,毫无疑问他非常强调笔墨的重要性,他的笔墨中有两种倾向,一方面尝试简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繁复的可能性,从一个繁一个简两个方面同时向外拓展,从作品来看都是非常恰当的。第三就是他浑厚大气的意韵。不论是他的简笔还是繁复的作品,都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浑厚感、力量感。
尹舒拉(浙江美术馆业务部主任):
刚才大家谈到崔先生画的时候都会和黄宾虹的绘画联系在一起,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想怎么解读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黄宾虹先生画不同的山水表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个用现代的一句话来讲:不是画什么的问题而是在于怎么画。这是绘画的一个态度,语言叙述方式的问题,我感觉到崔先生也是这样。我们一看会觉得这可能是黄宾虹先生某一个构图崔先生画的,其实不是的,我们再仔细看可以想起来他这个是陕西的风景,尽管是黄宾虹的构图但是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诠释为信天游有好多的歌手用不同的方式唱所以有不同的风格,从这种角度会有更加准确的解读方式。
范达明(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
看了他的作品,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振,很振奋人心,宽我觉得是宽宏大气,整个作品很大气很大度,四个字可以概括:苍厚朴茂。特别是简笔的焦墨我非常喜欢,有个性有特点。同时崔先生的笔墨已经到了非常自由自如的状态,说你随意地画也不是,又非常质朴。笔墨的层次通过自己的提炼更加纯厚,讲究内美,大美。是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内心提炼出来的。黄宾虹讲人巧夺天工,他的作品外在表现形式是拙,用笔也拙。同时拙的外相里还是巧,这种巧和江南水乡巧的韵味又不一样。我觉得崔先生的笔墨的风格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长安画派相对传统的一部分是没有遮拦非常开放的,同时你的画不是笔墨等于零而是等于十,另一部分是从中国传统的意象造型、书法用笔中提炼自己的风格,粗看形象隐晦在笔墨里细看形象意蕴都有,我非常喜欢他的焦墨山水画,看了荡气回肠。
崔振宽:
首先感谢大家参观我的展览并且参加这个研讨会,对我有很多启发。第一大家多半谈了我在探索中的成绩,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谈的少,我从大家的字里行间还是在找问题。第二,我觉得今天的研讨会学术性很强,涉及的范围很广,这点我很欣慰。第三,各位在发言中,从我的画引起了一些话题,也说了一些赞扬的话,这些话谈的是学术问题不单是在说我的画,是在谈艺术规律。回去以后我还是要好好画,有人说50岁的人还谈什么理想,我现在75岁了还是要谈这些,我回去还要好好琢磨,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谢谢大家!
编后语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人阿愚:初以为是伙夫,再看是画家
- 下一篇:苗圃:演戏演到80岁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