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仓:石瑞芳书法艺术专题(上)
1960年出生的石瑞芳,刚刚步入知天命之年。
对于著名书法家成功原因的认定,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石瑞芳成功的原因,有的说她有个书法造诣很高的父亲,有的说她本来就是一个天才。仔细研究她的成长道路,似乎应该这样说:她有个书法家父亲,但又不仅仅因了父亲,她是个天才,但又不仅仅因了天才,她是把自己置身于书法的熔炉之中长期熔炼才得以成功的。
石瑞芳两岁以前,对爸爸的印象是:高高的个子,长长的手臂,总是抓着大笔,总是写着大字。爸爸写字的形象在她脑海里是固定不变的,久而久之就凝固成一座雕像
石瑞芳两岁以前在西安,在父母身边。她对爸爸的印象是:高高的个子,长长的手臂,总是抓着大笔,总是写着大字,写了那么多大字,用了那么多旧报纸。虽然她不懂爸爸为什么总是写着大字,也不懂那些大字是什么意思,然而爸爸写字的形象在她脑海里是固定不变的,久而久之就凝固成一座雕像。
她对家也有深刻的印象:墙上是字,床上是字,桌上是字,地上是字,家是字的海洋。
从两岁到8岁,石瑞芳被寄养在江苏省镇江市的外婆家。外婆家不远处有一座焦山公园,舅舅经常带她去焦山公园玩耍。焦山上立有一块《瘗鹤铭》石碑,由五块碎石胶合而成的残碑上有93个拳头大小的汉字,这93个大字进入了她的视线。因为她脑海里本来就有一座写字人的雕像和一片字的海洋,所以当见到《瘗鹤铭》石碑上这93个大字时,就感到格外亲切:爸爸写字原来是可以刻在石碑上,立在墙上,供人观看的。
当时的石瑞芳,不可能懂得这93个大字的来历。古人为葬鹤而撰写的《瘗鹤铭》原刻于焦山西麓栈道摩崖之上,临江绝壁,后因山石崩裂落入长江。北宋初年冬季水枯时,原石露出水面,有人摹拓其文,有人捞出碎块,才使之显现于世。对于其作者究竟是王羲之还是另有其人,成为千古之迹。
命运传奇般地把石瑞芳推到了《瘗鹤铭》的面前。她看到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划都是那么漂亮,便用小手指左撇右捺,上横下竖地空临摹划。一次并不满足,她连来四次临摹,达到痴迷程度。这段时间,字的艺术潜入了她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她心中充满了对字的兴趣。
石瑞芳8岁时,被父母接回西安,开始上小学。这时的爸爸还是原来那个形象:高高的个子,长长的手臂,总是抓着大笔,总是写着大字。但是6年的间隔,使她对爸爸有了陌生感。她每日放学回家,总是自觉地做完作业,再自觉地干些家务,然后怯生生地站在一旁看爸爸写字。这时候的她,已经爱看写字,爱看字怎么写,爱看写出怎样的字。
日子久了,爸爸见她看写字的神情总是那么专注,便问道:“你愿意写字吗?”
她答道:“愿意。”
“真的愿意?”
“真的愿意。”
“那好,给你笔,给你纸,给你帖,开始练字。”
于是她开始临帖练字。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干完家务,不论时间多晚,都要练上几张字,并标明某月某日,做到一天不拉。
那时候,家庭经济也困难,练字的纸张也困难,爸爸只能从单位拿回有限的几张旧报纸供她练字。她练了一段时间,就发明了一种一张报纸用两遍的窍门:先折成小方格,一格一个小字,用淡墨练一遍,再把相邻的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方格,写一个大字,用重墨练一遍。
练呀练,练呀练。她从小学一年级一直练到高中三年级。练了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勤礼碑》,练了柳公权的楷书《神策军纪德碑》、《玄秘塔碑》,又练了隶书《史晨碑》、《张迁碑》,还练了魏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练出楷隶魏扎实的基本功。
对书法的技法每有一次进步,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书法的钟爱会有一次升级。于是,越是练,越是爱;越是爱,越是练。这样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对书法的钟爱也就深不到头,熔进她的生命之中。
石瑞芳因为钟爱书法,每天放了学,都在别的同学跳皮筋、丢沙包的时间去碑林。她到碑林拓字,前后有6年时间,拓下的拓片有300多张,古代书法大家尽在其中。这些拓片吸引着她,影响着她,塑造着她,也提升着她
石瑞芳家住碑林区南广济街22号,她是在五味什字上的小学和中学。
爸爸领她去过碑林。她由此发现学校和家离碑林很近,从五味什字出发,走过南院门和粉巷,穿过南大街,再走进书院门就到了。
那时候的碑林不收门票,门可以随便进,字可以随便拓。石瑞芳因为钟爱书法,每天放了学,都在别的同学跳皮筋、丢沙包的时间去碑林,而且总要叫上伙伴。
碑林是我国古代各种体例书法名品的博物馆,是书法艺术之林,石刻艺术之林。石瑞芳进入其中,如入字的海洋。石碑之多令她震撼,字的漂亮让她入迷。
着迷之下,她就动手给自己往下拓。打开作业本,把单张纸往碑上一按,拿出铅笔轻轻地来回摩擦,字的轮廓就在黑底白影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每看到一个字的影子到了她的作业本上,她总要兴奋激动,总是情不自禁地蹦起来。她享受着得到宝物的喜悦和收获至爱的愉快。
一张作业本的纸可以拓下6到7个字,每次进入碑林的时间也就不到两个小时,可以拓到5到6张纸。
晚上回到家中,做完作业,干完家务,她便开始欣赏当天拓回来的字。这些字有的笔划坚劲,有的龙飞凤舞,风格各有各的魅力,气度各有各的神韵,个个姿态优美,个个漂亮至极。她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拓片,一边用手指摩划着这些字的笔划,那种全身心地投入,那种倾情崇拜,完全不自知地进入灵魂深处。
到她14岁那年,碑林已经加强了管理。一天下午放学之后,没有伙伴陪她,她便一个人去了碑林。她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进去,利用天色渐黑管理人员走开的机会,轻脚快步来到《勤礼碑》下,将一张八开纸按在碑上,用铅笔在纸上擦摩,黑底白字立即显现出来。当按上第三张纸的时候,她在不知不觉中被工作人员抓住带到门房。她口头上承认了错误,又写了书面检讨,犯错误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敬仰颜真卿的爱国情操,喜欢颜体书法。门警看了这小姑娘的检讨书,对这种难得的思想觉悟和书法境界大吃一惊,便答应放人并送她回家。当门警打着手电把她送到家里时,才知道这个小小年纪的书法迷是著名书法家石宪章的女儿,一种事出必有因的感慨由然而生。
石瑞芳到碑林拓字,前后有6年时间,所拓下来的局部拓片有300多张,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几乎尽在其中。这些拓片吸引着她,影响着她,塑造着她,也提升着她。
一个人的小学和中学阶段,无疑是对某种专业萌发兴趣,达到钟爱,形成志向的年龄段。石瑞芳在这个年龄段,因父亲的家教而对书法萌发兴趣,达到钟爱,又因碑林的巨大影响而将书法艺术树立为终生奋斗的志向。
石瑞芳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早早地给自己树立起靠增强学养来理解书法的牢固理念
“要做一名成功的书法家,自身的学养一定要扎实。”这是父亲教导石瑞芳次数最多的道理。为了使她真正理解,父亲不知举了多少古人和今人的实例。
石瑞芳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早早地给自己树立起靠增强学养来理解书法的牢固理念。
她牢记着,从学历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她高中毕业时差三分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凭着顽强的毅力读完陕西省委党校党政理论专业全部课程,然后又读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研究生课程,取得研究生学历。她从这些学历中懂得了书法是综合性的艺术,包含着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等,懂得了书法的发展史是一条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规律,还懂得了一件书法名作品的形成、一个书法名人的形成,不可能是简单的事情,它同中国所有艺术门类名作名人的形成规律相同,即是一个漫长复杂的积累过程。由此她对自己的书法道路也就不会看得简单了。那种欲望强烈、心急浮躁、有意造体的心态绝对不可取。
她牢记着,从游历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她自20岁以来,迈开双脚,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八达岭长城、峨嵋山、敦煌莫高窟等自然人文景观给她提供了充分的文化营养。她曾在壶口瀑布汹涌澎湃的巨浪前感受民族之魂,在延安革命圣地感受伟人之魂,在老山前线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军队之魂,在华山天梯摩崖石刻前感受书法之魂。她从游历中体悟到书法是什么,书法是书者对大自然超凡魅力的感悟,对人类超俗精神的感悟,是书者抒发自身兴奋与激动,自信与乐观,沉静与闲适的表现形式,是美感外化的艺术符号。她由此认定,书法应意在笔先,境由心造,一挥而就,出人意料。
她牢记着,从书法理论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她系统地研读了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认定书法理论的核心是哲学理论,即展现宇宙矛盾统一的法则。书法之黑白、干湿、疏密、开合、疾退、起点、藏露、侧正等等,看似矛盾,实则是协调的统一的。写字过程同样需要阴阳协调,缓急有致,起伏有度,韵律见美。书法艺术是在表现儒之正气,中和儒雅;表现道之飘逸,冷峻散淡;表现佛之深邃恢宏,苦涩和平。
她还牢记着,从诗歌创作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她不仅喜欢书法,也喜欢诗歌创作,至今已有百余首真情实感的诗作见诸报端。这些诗作,有的抒发了她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有的则是以书法人的视觉和心境理解客观环境所得的感受。每有一首诗作问世,便有对书法深一步的理解。“总角喜闻墨花香,斜攀父背描二王,而今识却个中趣,书外精神涵咏长。”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作者幼时向父亲学习书法的原生态,即反映了女儿眼里父亲形象的高大,又表现了自己幼年学书时的顽劣,也有逐着年龄增长对书法本质的理解。再看《游苏州园林》:“曲径回廊抱水襟,寒山一带乱红深。墨浓墨淡佳人意,联长联短壮士心。飒飒秋风萧练韵,昏昏日暮琴绮音。凭栏多少思乡梦,梦到归时却未真。”这首诗在壮物抒怀中,表现了作者在书法艺术道路上曾经有过的迷惑和苦闷,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情和壮志必酬的雄心。
学识滋养书法,外力化为内功。石瑞芳在不断增强自身学养中丰富并加深了对书法的理解。这种理解促使她写出了几部关于书法的理论著作,如《学书琐谈》、《论草书十二意》、《从逸鹤到灵龟南北宋书法逸与趣之嬗变》《陕西省书法考级教材》、《挖掘传统文化遗产,重塑陕西书画品牌》。这种理解也促使她在书法实践中快速长进,并出版了《石瑞芳书法作品集》,《石瑞芳诗词选》这种理解还促使她以陕西省政协委员的身份,用提案的形式,呼吁在陕西建立一座“陕西文字”博物馆等20余个议案。 何群仓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太平峪吃鳟鱼
- 下一篇:(诗歌)王莽采风录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