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的国际视角—长安区第一中学国际交流掠影
一个学校的国际视角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国际交流掠影
把交流作为沟通理解学习的渠道,以教育国际化助推教育优质化,整合资源优势,汲取他人之长,始终贯彻于有着68年历史的老牌名校长安区一中的办学实践中。近年来,该校先后选派了80余名优秀教师赴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新加坡、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学习考察,使教师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2004年,该校正式与美国密苏里州李斯萨米特教育学区签订长期友好交流协议,双方每年各派师生18人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14天,实现了长安一中师生共同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的梦想。2010年2月,校长周世昌带领第五批交流团的18名师生带着新的收获又从美国回来。
交流 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我们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也要有宽阔的视野,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见世面的机会。学生不了解世界,这种教育无疑是残缺的。”长安一中校长周世昌说。
14天的旅程,孩子们的英语会话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眼界开阔了,看到了中美两国的不同,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中国更加富强,也让他们从出国前被动的“要我学”变成回国后主动的“我要学”。据了解,长安一中近年来参加过出国交流的学生中,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的就有75人。
交流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什么美国学生的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力及动手能力那么强?”这是此次赴美考察活动中,校长周世昌、教务主任赵根厚讨论最多的话题。
在李斯萨米特高中,范围广泛的选修课高至大学水平,低至手工劳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程度的课程,修够学分即可毕业,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发展特长。
“通过交流,我们对我国推行的‘新课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回国后,赵根厚着手继续完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新课程体系,将与高考有关的选修课里的必修知识,编成一套适合该校的教材,实行分级制,建立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从美国课堂受到启发的老师们,开始将教学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英语教学,从以前的言传身教,到现在的着重于基础语法的讲解,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能自己讨论的就自己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掌握。“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交流 为学校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生力军
在李斯萨米特高中的课堂上,周一到周四上课,周五作为教师的培训提高日,只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完成的作业,拿出教学时间用于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长安一中年轻教师多,作为一支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借鉴美国的经验,该校加大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说课”培训,教师做高考套题训练,教师水平的提升,让长安一中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加稳健。
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长安一中在推进“新课改”征程上将更加自信从容。他们又为6月份接待美国来访的朋友开始忙碌,同时也策划着如何更加卓有成效地实施“新课改”,铺设一条新时期跨越式的发展之路。(文/图 记者 薛保华 周婷婷 封鲜玥)
校长周世昌(中)、教务主任赵根厚(左)向李斯萨米特学区官员赠送礼物。
“携手共进,友谊渊长”,表达了两国师生的美好愿望。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