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中:家乡的社火
正月里,关中人有耍社火的风俗,我们家乡的群众耍社火的热情极高,不少盛况还时常随儿时的回忆浮现于我的梦中。
我们所在的镇子上有东、西、北三个街。三个街都有自己的社火班底,东街为车社火,北街为马社火,西街的社火是传统的芯子,俗称高立子。分别将表演者固定在桌子上伸出的暗藏着弯曲成不同形状的钢筋铁芯上。铁芯经包装则变成了“树枝花朵”或“玉米叶子”,画脸谱,穿剧装的小演员们就站在上边,有的站在“宝剑”锋刃上,或者用“刀枪”刺在人物肚子上,其设计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游演时四人或者八人抬起桌子,缓步行进。由于控制总重量,扮演者均为小孩子。记得我头一年去要求参演时,掌事者说太小了,明年再来,连初审关都未过。第二年不巧生病发烧,只好弃权。第三年个头显高,加之竞争对手太多,未被择优选用,以致后来还因未曾扮演社火人物而感到有点缺憾。
社火表演者常扮演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或者戏剧人物,古老的有《封神榜》《回荆州》《游西湖》《白蛇传》《西游记》《五典坡》等,新时代的有《兄妹开荒》《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西街的芯子以造型优美、精巧玲珑而著名,通过与其他社火比艺术比技巧,技艺越来越高,还培养了一批人才,社火越耍越好。芯子有一个传统保留“剧目”:上为天女散花,下接孙大圣持棒单脚云游,再是岳飞骑马枪挑小梁王,底层桌面上下跪者秦桧作认罪状。这一桌戏高于其他芯子,演员都是百里挑一,扮相俊美,组合精到,围观者甚众,常出现围观者堵塞交通的状况。策划者可说是动了脑筋的,且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一桌社火的上演,弘扬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用现在的话说,可以称得上一个精品。
东街为车社火。车社火同芯子一样以剧情人物为主,所不同的是演员多为青年,都站在敞篷车上,车子四周围布,这时的车就是一个小型演出舞台。解放初为马车,一个连一个地形成车队,游至街中心十字转弯处,最讲究的是车把式的三鞭子,打得好一次通过,有点像现今的考司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车社火已从马车、拖拉机过渡到货运大卡车,社火扮演者站在车上游演,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车社火的优势愈加明显。
北街为马社火。特点是剧装人物骑在马上,多为沙场征战将士,有的舞枪弄棒,似正在搏杀;有的扎势作态,似舞台造型;有的还站在马背上如同杂技表演,多为《杨家将》《岳家军》《三英战吕布》和杨子荣等现代英雄人物。
家乡的社火,除了上述外,还有高跷(柳木腿)、竹马、龙灯、旱船和舞狮子等。经过千载锤炼及有关人员的总结提炼,家乡的社火演出水平不断提高,解放初曾被选调到市、县会演,闻名遐迩。
古时,“社”指土地神,耍社火实际为一种敬神活动,对群众来说也是一种娱乐。早在原始时代,人民希望土地多长出粮食和野果供人食用,就有了原始的祭祀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有祭祀社火。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说,宋代北方有在“坊间杂场”演出的民间文艺团体,称为“社伙”,后改称“社火”。随着时代的演进,后来的社火有些还与庙会活动有关。
如今的社火已发展成为一种极为广泛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表演的,为表演服务的,敲锣打鼓的,鸣锣开道的,村里的多数人都参加,远近几十里的人前来观看。会演达到高潮时,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陈仓:防止驻京办名亡实存
- 下一篇:仵埂:读薛保勤《送你一个长安》有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