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风景钟神秀--南五台
南五台是长安区终南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西安市
《 关中通志》上说:"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所谓南五台,即大台(观音台)、文殊台、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五个山峰,同耀县五台山南北相向,故而得名。巍巍终南山,集中国南北方山水特色于一体,林蔚泉清,山秀壑幽,加之又是中国佛道两教名山之一,所以历代为人向往,文人骚客,题诗赋文,留下许多趣事佳话。1923年11月,康有为曾专程游览。南五台是佛教圣地,寺院林立,"文化大革命"前寺庙、庵堂仍多达72处。而今仅存土地祠、五佛殿、圣寿寺、大茅篷等寺庙,其余仅余残迹。
南五台一带,胜景颇多。1986年曾在独松阁池考古发掘出四枚石斧,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在南五台居住。另外,南五台沟壑幽深,植物种类数不胜数,仅种子植物就有1000多种。较为著名的有号称"特殊活化石"的孑遗植物、两亿年前三叠纪生成的杪楞树和石炭纪生成的瓶尔小草等,还有观赏植物中的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对南五台的开发最早是在隋朝,而盛于唐朝,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南五台的一些寺庙建筑遭毁,宋元时期又再度复兴。它的开辟与兴毁,均与佛教的兴衰密切相关。明清两代,由于寺院游人增多,为方便登临,修建了从山下通往南五台的石阶,并建了许多庙宇。举国皆知的72座佛殿、寺庙、葬塔,由山脚一直排列到山顶,号称"七十二座汤房",有环山绕水的甘露堂、峭拔凌空的竹林寺、香火缭绕的尼姑庵。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古迹所存无几。
南五台的游览区主要分布在一条东南方向延伸的山沟及距沟底
穿过盘山公路旁的一天门,穿过一片丛林,一座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的佛殿赫然现于眼前。殿前有两株古槐巍然屹立,苍劲粗壮,三人合抱犹嫌不足。此槐当为唐槐,已有千余岁,叶子依然翠绿,不减生机。绕过唐槐,佛殿门楣上,"五佛殿"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佛殿檐牙高啄,勾心斗角,昔日雍贵大方的气度至今犹存。踏上高高的石阶步入殿内,只见南海观音脚踩祥云,手持玉净瓶,释迦牟尼、送子菩萨、披鲁佛和尊略佛高坐莲台,双手合十,口诵佛号,由此始知此殿何以称"五佛殿"。塑像工巧精细,众佛面部表情安详宁静,逼真如生,令人油然而生敬肃祝祷之意。
沿着大殿后的石阶往上走,夹道翠柏青松,鸟鸣啁啾,迎面出现一座古塔。这是一座枋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共有七级,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塔之一,风格颇类兴教寺玄奘塔。塔高29.
塔身磨砖对缝,每层各三间,皆有柱、枋及栏额等。每层叠涩出檐,檐下饰有两层菱角牙子,塔顶有七个圆环形铁质相轮,顶端呈八角形。塔内原先还有楼梯可以攀登,现楼板已毁。此塔造型庄重浑朴,装饰简洁明快,据估计最晚为唐初所建,传为隋代砖塔,其名日"应身大士圆寂塔",这寺院就是圣寿寺。
出圣寿寺沿溪流上行里许,便到了胜宝泉寺(亦作"圣保泉寺"),一股泉水从地下汩汩涌出,这就是胜宝泉。胜宝泉水淡甘至淳,泠洌清澈,掬捧入口,心身亦如这水一样爽而轻盈了。
走过刻有"漱石枕流"的地方,开始踏上攀登南五台主峰的盘道。道路狭窄曲折,塔寺沟外的一切都望不见了,抬头仰望狭长的天空,竞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之感。这时山中云气益重,诚如王维在《终南山》里形容的那样:"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水气也更加丰沛,树木愈发显得浓翠欲滴。真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扑面而来的风倍觉湿润凉爽。
行至紫竹林,两边山坡上的林木种类繁多,有美国的火炬树、云杉,日本的落叶松,还有闻名全省的拴皮栎林带。无论哪种树木,都挺拔竞上,争高直指,山风偶一劲吹,简直飘飘欲举,眼看就要顺势徐飞曼舞了,恰如一群身着绿裙,高昂着头,气度不凡的芭蕾舞女。山林深处有一平台,建有一座清静幽雅的庄园,名为"紫竹林",是著名法师常慧讲法之处。法师圆寂后,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其撰写碑文。圆寂塔建在园内,供人们瞻仰。
沿着崎岖的山路渐行,忽见道旁有一石洞,
由二天门再拾级攀登,半山有一座
站在大台之上,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近可观及其他四台,远可遍览关中形胜。脚下乱云飞渡,塔寺忽隐忽现;放眼处平野广阔,帝王之气自然升腾。无怪乎白居易当年游览南山登上观音台曾赋得《登观音台望城诗》:"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遥认微微上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在大台附近,尚残留有呈原始状态的森林,古木盘根错节,巨松悬崖凌空作势,甚是奇异壮观,附近弥陀寺中的红白玉兰,在全国更是屈指可数。
南五台上风雨晴晦,四时更替,各具特色。春天迎春雏菊点缀于吐绿绣翠之中,夏日鸟啼蝉鸣声透于林密树阴深处,秋季黄叶红枫为群山增色,冬天冰封雪盖使苍岩若素。确系荡涤心灵、养性怡情的佳处,无怪乎中唐诗人孟郊在《游终南山》中慨叹:"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