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牛头寺
牛头寺坐落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原半山坡上,距西安市约
牛头寺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唐代遍照禅师(即牛头祖师)为开山祖师。传说遍照禅师道行高于净业寺律宗创始人道宣律师。一日,道宣相请,遍照禅师知其有一比高低之意,届时负一牛头前往。道宣禅师以礼相迎,并准备设宴招待,但因柴火不济,菜未能及时做好。遍照一再相拒,并说:"菜既未熟,我负一菜,请试用之。"遂将所负之牛头置于案上,自己大嚼起来,道宣和尚惊异不已。遍照吃毕,坚辞下山,道宣追至沣峪口外,见遍照正在破腹洗肠,知道遍照禅师道行高于自己,从此便断了竞技之想。从此,人们便将遍照禅师称为牛头祖师,将他所创造的寺院称为牛头寺。
唐时牛头寺建筑宏伟,山中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同时辟有杏花坪、九龙潭、洗肠沟、龙堂塔院诸名胜。附近聚居着豪门贵族,故有"城南韦杜,去天五尺"的谚语。初唐时武则天曾到此观赏,并作《游九龙潭》诗日:"岩顶翔双凤,潭心游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诗圣杜甫《上牛头寺》诗云: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时莺啼切,移时独未休。"司空图《牛头寺》诗云:"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硫烟泛状寥。"写出了牛头寺的风景清雅幽静。
该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改名福昌寺,元事占元年(1086)复名牛头寺。据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记载,唐时龙堂塔院尚具有一定规模。元末明初,寺院渐衰。明初,牛头寺曾作为秦王朱棱藩地的香火院,寺庙的建筑得到了保护和维修。明嘉靖五年(1526)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寺南建杜工部祠,后移寺于东院。至清代卧龙寺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北避难,驻跸西安,每天派人取九龙潭甘泉饮用,遂重修牛头寺,九龙潭水至今仍清流不绝。
解放初寺仍占地二十余亩,有大殿、金刚殿等各三间,另有僧房七间。寺塔不知毁于何时,但殿宇内佛像尚存。大殿前有石经幢两座。解放后寺住僧人,"文化大革命"时俱逃散,大殿、廊房、佛像均毁,寺中法堂并几间住房、窑洞破败不堪,仅余大殿三间,僧房七间,石经幢一座。但殿前的两株千年龙爪槐"形如华盖,四时皆花";以奇绝著称的"四季柏"依旧苍郁。
牛头寺1956年被确定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长期以来,寺院清寂,甚至来此游玩的人们只知道相邻的杜公祠,而不知牛头寺。从1997年开始,在长安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92岁高龄的果林法师多次发愿修复寺院,蒙各界人士支持,募捐500万元,将沉寂多年的千年古刹重新修建,寺内留传下来的波罗尼石经等文物重见天日,大雄宝殿恢复原貌,12吨铜佛像已安装到位,重达两吨的晨钟又将响彻樊川。(张禹撰写)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日文化交流圣地--香积寺
- 下一篇:中土佛教律宗祖庭--净业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