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利:夜泊秦淮的哀伤
七月底,我才从江南回来,到了九月,难得有点儿空,我又下了一次江南。同行四人,有老友建滨。我们是“自驾游”。我的经验,去大城市乘火车坐飞机快捷,但去一些小城镇,还是自己开车方便。屈指算来,我这已经是第八次下江南。我是北方人,世居大秦关中长安,但一直对江南充满神往。细想起来,这种神往,源自于读江南的诗文描写,江南于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想象。
七月到江南,我曾到上海,在依然繁华的南京路住了两天。心中说,二十年可以不来上海了。满眼拥挤不堪几乎见不到天的摩天大楼,稠得流不动的车水,喧嚣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商业市声,此种景象,全中国的大城市,包括西安,都一样的。七月到江南,原准备去周庄、乌镇这些神往已久的江南小镇,但没有带车,感觉很不方便,没有去成。所以,这次江南之行,我对建滨说,咱们绕过大城市,专去小城镇。
建滨欣然同意。但是,车一上路,他又建议,咱们路过南京,可以夜泊秦淮,逛逛夫子庙。毕竟是读书人,夜泊秦淮,逛夫子庙,显然是他对于南京的文化记忆。而且,他至今还没有去过南京。
我们第一站就到了南京。夜幕降临时我们进城,直奔夫子庙。为了体验夜泊秦淮的感觉,我们专门找了一家靠近秦淮河的旅店住下。放下行李从旅店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建滨电话中与他的一位大学同学约好,我们在夫子庙见。从显然是后来修复的明城墙过门而入,找到夫子庙,这里果然灯火辉煌,甚是热闹。建滨的同学在南京一所大学任教,他说,这个地方离他们学校很近,但他平时不来这里,来这里的一般都是外地的游客。没什么可看的,他重复了几遍说。他这么三说两说,至少我的游兴有些索然。打眼看去,街道两旁满眼都是现代化的商家,所售物品显然大多是针对游客的。东西杂乱,什么都有,但是档次不高。问题是,游客来自外地,可这里的东西多是大路货,全国各地到处都能看到,有地方特色的少见。夫子庙、江南贡院这些古迹,乍一看古色古香,有些旧时气息,但仔细一看,多为新修,看起来意味就不多了。踏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向两边的秦淮河眺望,河上灯船穿行,两岸酒家处处,令人不由得想起我长安人杜牧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建滨的同学带我们去找酒家,看了几家,贵得离谱不说,关键是皆大不合我秦人口味。于是,寻到一家小店,要了几笼包子,虽然口味也不对,却只好勉强充饥了。出了包子铺,忽然看见对面有一处“
孔尚任,《桃花扇》,
夜泊秦淮,让我震惊,也让我感到哀伤。
邢小利,1958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安联大师院中文系、西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1984年4月至1988年4月,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文艺理论编辑。1988年4月调至陕西省作家协会,任《小说评论》编辑,现为《小说评论》编辑部主任,编委,编审。兼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宝鸡文理学院兼职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顾伯冲:莫忘“自己也是百姓”
- 下一篇:范超:满纸泪雨 一声老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