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小虎>>正文内容

    社火

    作者:王小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 点击数:

     

    我们长安一带,每逢过春节,都有村子耍社火。有一种感觉,如果春节不耍社火,似乎这年就没过好。长安社火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芯子,一种是高跷,一种是平台,我们杜曲主要耍的就是平台社火。这种社火就是用一张八仙桌,上面盖着床单,下面穿两根杠子,孩子装扮戏里的角色站在桌上,四个人抬着就行了。平台社火没有芯子惊险,没有高跷技术,看的就是你的戏箱和扮相。如果服饰鲜亮,化妆干净,就会赢来一片喝彩声。那时候,凡是有孩子的家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社火。因为社火胎子要长相比较端正,而且社火结束还可以领到几根麻花和点心。所以,只要孩子上了社火,一家子都会围在桌子四周照护,有的还请来照相馆的拍照。不管咋样,他们脸上都很有光彩,非常神气。

    社火也和体育运动一样,到最后是要进行决赛的,就是“证社火”。所以,往往一个村是抬不起社火的,要几个村子都来耍才热闹,才能进行决赛。因此,这就引发了一个名词,叫“逗社火”。也就和拉歌一样,去刺激你,勾引你来耍社火。我们杜曲街道有两个村子,一个是我们东村,一个是西村。所以,要耍社火,我们两个村子必须先闹起来。记得那年刚过春节,我们村子的几个年轻人便社火瘾犯了。正月初五晚上,他们找来一个孩子扮成“罗成骂阵”,操起锣鼓家伙就抬出去了。进了西村的界畔,那锣鼓点都变成了“逗,逗,逗逗逗,逗逗逗”。西村也是见逗就起来,第二天晚上就抬了一出“三娘教子”回敬我们村。就这样一来二去,社火就耍起来了。闹到一定程度,两个村便决定正月十五证社火,这天杜曲逢集人多。对于证社火,村上都很重视,而且非常保密。因为这天比的不但是戏箱和扮相,还有内容。如果西村抬的是“杨六郎挂帅”,我村抬的是“杨继业哭儿”,那就算我们胜了一筹。所以,十五这天早上,我村装扮社火时,把地点也从麦场改在家户院子,闲杂人等一概不准入内,而且还让人去打探西村的“敌情”。不一会,那边便传来消息,西村的重头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下,我们立刻找来服装道具,装扮了一个“如来佛”。中午时分,我村的社火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杜曲街道。前面是一个穿戏装拿把木锨的“马牌子”开道,紧接其后的是锣鼓,下来就是近20桌的社火,最后是大头娃和一对打情骂俏,丑角一样的“社火底渣子”。西村也和我们大致一样,最显眼的就是孙猴子了。他们在桌子上做了一个单杠,孙猴子蹦来蹦去,做着各种动作和鬼脸。由于非常逼真,往往把街两边看热闹的人逗得是哈哈大笑,拼命鼓掌。一鼓掌,扮孙猴子的人更得意了,在桌上蹦的更欢了。可是等两队相遇,孙猴子看见如来佛时,立马蔫了。他气急败坏地从桌子上跳下来,过来就把扮如来佛的孩子往下扯。这下,我们村子的人赶忙过来拦挡,西村的人也围了上来,社火队伍一下子乱了。三句话没说到一起,两边就打起来了。本来是图高兴的事,结果闹得两败俱伤,不欢而散。但是,到了第二年春节,两个村的社火还是照样抬。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火便被当作四旧给叫停了。十年动乱一结束,社火这个传统文化就又被人们拾起来了,而且较之前更甚。这时的社火已经不用人抬了,而是用手扶拖拉机拉,而且上面站的人物也多了。社火进了街道,不断有人给放炮、送点心和酒。这时候,锣鼓就得停下来给人家敲,表示谢意。所以,社火从街上过去,就得一两个小时。西汤公路拓宽改造,铺上沥青后,街道上的单位便随之搬了去,形成了杜曲新街,也成了证社火的新场子,社火队伍也更气派壮观了。最前面是一辆小轿车,挂着指挥车的牌子,象蜗牛一样爬着。其后是清一色的摩托车方阵,再后是村子的门旗,跟着的是支部书记和村长,身披“总指挥”的绶带。下来是彩旗方阵,锣鼓方阵,后头是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卡车,上面拉的是村子装扮的社火。由于面积大,载重量也大,车上面也就放上了布景、桌椅等较大的道具,人物也是整台戏都上去。后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集体经济没有了,抬社火时就一家一户地筹钱。一次两次可以,回数多了就不行了。再加上人人各有自己的事,都忙着挣钱,也很难抽扯到一块。这样,现在过春节由于钱难寻,人难找,就很少有村子抬社火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分 肉
    • 下一篇:[长安旧事]卖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