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申小平《这样活》书序
但凭真挚写情思--散文集《这样活》
李彬
我对散文的感知越来越淡漠了,具体到行为中便是阅读的缺失。我不喜欢那些只有感觉而没有感动只有自我而没有读者的作品,也欣赏不到那些能够让你领略当代文学的巅峰笔意和思想之美的作品。从应景而生的报刊上,看到的是中国散文个体灿烂整体黯淡;从炒作而出的新作中,又会看到评论活着作品死了。因此,我的缺失逃离不是狡黠地逢场作戏,也不是矛盾的智慧化解;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姿态,更是一种思想抉择。
这种抉择是无奈的,也是痛苦的。
散文的迷失,其实是作者艺术精神和生活态度的迷失。因而,在夏日的熏风中,坐下来读陕北作家申小平的散文新作《这样活》并为之作序我是很迟疑的。是她《拜谒路遥墓》的真情追忆和独立思考让我展卷以读,并有了丝丝缕缕的感动。这是一本和生活一样质朴平实的书。作者在文字中谈人生际遇,谈艺术感受,谈文学情怀,都有一种大苦大悲后的大彻大悟,都是灵魂经过痛苦折磨后发出的颤音。率直坦荡,无掩无藏。透过这些必须用眼睛和内心触摸的,痛定思痛后意蕴幽深的心迹独白,显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实而又虔诚的文学生命;吸引我的正是这种“传神叙事兮能信,但凭真挚写情思”的文学精神。
申小平的散文新作,也是她朴实真挚地把爱和真诚献给读者的文字风格的印证和体现。《拜谒路遥墓》时,她崇敬“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但对“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也有着理性的追寻。她对白皮松的质疑,她对青铜像的反问,她关注路遥在柳青墓前的哭泣,她审视作家生前死后的辉煌与冷落……她的心底掠过一丝寒风吹过的凉意,一个声音在耳边絮语——人啊,不管你生前活得多么伟大,成就多么辉煌,只要是死了,一切都化归乌有!这是她对自己说的,也是她对读者说的。姑且不去辨析这种思考的精神向度,怎样告慰路遥也是我们常常沉思的问题。令人着迷的是那平实的文字,清新、简约、朴素、淳厚,从不扭扭捏捏,絮絮叨叨,装腔作势,而是真诚地向读者启开自己的心扉,并以温和的口吻,向他们讲述自己听过和经历过的故事。在《假若我是秦香莲》《那一间小书屋》《红烛为你燃》《缅怀母亲》乃至《起落沉浮的人生画卷》《月洒心湖话凄美》等作品中,或写母土中的悲欢离合,或写家庭中的儿女情长,或是追思文坛前辈的真实心音,或是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想……平淡无奇的这类题材,本无法构成对读者的诱惑或吸引,作者却以娓娓动听、温婉细腻的笔触将这些凡人小事写得真率,灵动,充满真情和爱心,让人读后,不得不产生一种对作者生活体验和阅历的认同感。因而,读她的散文,你不觉得作者在故意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仿佛在和这个质朴豪爽极富才情的米脂婆姨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咀嚼生活的甘甜与苦涩。
好的散文是生命对生活真切的感知,也是作者把爱和真诚奉献给读者的感言。申小平的作品中既有着激情燃烧的自我满足和快慰,也有着生活中曲折坎坷的磨难和痛苦。这些在作者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忧伤和创痛,而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哲思和回味。她的每一次状写都是一次真诚的倾诉,灵魂的袒露,生命的呐喊。可贵的是,饱含着生命无奈和忧患的意绪并没有成为申小平散文的主旨,感悟到人生沉重的悲剧性底蕴的作家,总是以自己的宽厚、坚韧保持着理喻、抗争的姿态,常常用真挚平和的娓娓叙谈写人记事,触景抒情,以哲理思辨和大声疾呼发现生活潜流中的不寻常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散文虽然有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官冲动,显得题材芜杂,认知单纯而有待升华,但透过白描的人生剪影,质朴的文学感言,执著的艺术信仰会让你直扑她的心灵,走近她为你建造的那座始终充满着真诚和感动的精神圣殿。
申小平,1972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桃镇乡刘岔村,半初中文化程度,农村家庭妇女。24岁以记日记形式写作,于28岁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深山女儿魂》。《三秦都市报》《榆林日报》《延安文学》《米脂婆姨的风采》画册、佳县电视台、榆林广播电台等都有过宣传报道。散文、诗歌、小说、小品见诸报刊杂志,荣获国家级、市级、县级奖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借文字来倾诉人生,以文学来告慰孤寂的内心。最喜欢台湾女作家三毛的那句名言: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先后在延安、佳县、米脂担任过小学教师职务。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09年,长篇小说《陕北女人》,中短小说集《梦醒黄河》,散文诗歌集《这样活》同时出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张艳茜:申小平《这样活》书序
- 下一篇:贺抒玉:申小平《陕北女人》书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