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禾塬畔忆柳青
搞文学的,无人不知柳青,特别在陕西。放在全国,只要提到《创业史》,那柳青的名字当年也是叫得很响的。
今年夏天,我于双休日去了位于长安县境内神禾塬上的常宁宫,这是在唐代时,李世民之母窦太后遇难获救由其子兴建的。后毁,但至今仍有其母藏身的地洞。后来胡宗南选此地为蒋介石修建了行宫,
关于柳青,我自小就听过不少传说,我的朋友作
柳青上高中时酷爱文学,还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举行的几次大的游行集会他都积极参加过,还以“东园”、“敦垣”等笔名发表进步文章,或译介外国短篇革命文学作品。高中毕业统考作文,他写的针贬陈规陋习的《过关》被评为佳作,在西安报纸上发表,西安学联成立之后,他又主编学联刊物《学生呼声》并亲自为之撰稿。1936年柳青加人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了西北文艺青年协会。1938年他返回延安,在毛泽东“5·23"讲话后,到米脂县一个乡上当了文书,从学外国转向学农,从农村吸收创作素材,在乡下干了三年,写下了长篇小说《种谷记》。解放战争时期,他又长途跋涉,回到陕北,写出了反映陕北人民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此书作为当代文学,第一次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光辉形象。解放后,他不留恋都市生活,为贴近生活,他选择了长安县皇甫村落户,在村子北边半崖上一个废弃的小庙,安了家,直住到文革时期,并兼职长安县委书记,做社员,做生产参谋,也做领导。此间他呕心沥血,创作了《创业史》第一、二部和中篇小说《狠透铁》等作品,成了我国一个时期有重要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我还听过一段柳青的故事,说他的〈创业史》中梁生宝买种子的事,柳青是有特殊的生活体验的。1957年春,柳青应日本政府邀请,以当代国际文化名人身份访问了日本,在回国前几天他与日本有关部门协商,购回了
文革期间,柳青任陕西作协常务副主席,其家两次被抄,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他的夫人马葳是大学生,和他一起来到皇甫村同住在那座小庙里,这里除了有口井可以就近打水外,其他生活用品都靠自己爬坡运送。在文革中,他的夫人与他一起被揪斗,在万般折磨中马葳被迫投井自杀了。连遭批斗,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柳青后来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78年5月初才在北京住了院,1978年6月他不幸病逝了,享年才62岁。
我们那天听说皇甫村距常宁宫不远,在阴沉沉的天幕下,决定步行前往,听说柳青的墓地就在那村边,更坚定了前去瞻仰的决心。沿路问及村中老少,无人不知柳青,柳青成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标记,成了一个地域的骄傲,尽管今天有人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这位带有浓厚时代特点的作家,尽管当地的一些农人以今天的文化观念来看待“左”味很浓时的柳青并说些不够公正的话,但我是能够理解这位自己从小就崇敬的伟大作家的。
约走了近20分钟,在一圈红砖围着的院子前,有位村姑指着说,柳青墓就在里边,我们顺一土巷向里走,见墙上有一洞,可钻进人去,而另一面墙有门柱,但无门。在玉米地与野草相间有一人可行之路,我们从门口望去,院不大,约有500平米,有漫坡向上,野草丛生,但有人在墓后种了玉米,墓前种了蓖麻。但像无人料理,长得很疯野,在被人踩踏出的土路上,走十几米,便是一座破旧不堪的墓,坟不大,墓前立有一碑,水泥台阶已有些散架,
也许是上苍感动了,当我们在柳青墓前拍完照片,天公竟下起雨来,我们
自神禾塬归来夜笔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境
- 下一篇:在新闻的“海洋”里捕捉“活鱼”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