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彦:我的好婆婆
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婆婆今年81岁了,她精神矍铄,背不驼,腰不弯,耳不聋,眼不花,看起来最多有70岁。年逾8旬的婆婆本应安享天年受人照顾,由于我们夫妻双双在外工作,孩子还在上学,80岁高龄的老人反而照顾我们,每当我看到流着汗水做饭的婆婆,敬重之心,感恩之心犹然升起。
婆子的一生坚强能干,她抚育了7个孩子。年轻时,为了孩子们,她白日操劳,炸油饼,卖冰棍,卖水,还要照看推车里的孩子,西安的大街小巷留下了她的身影;晚上她在煤油灯下不是纳鞋底,就是纺线,常常通宵达旦。 60岁时,她利用家里房子靠近火车站这一有利条件,办起了家庭旅馆。她做生意从来不坑人,遇到困难旅客,3元也让留,5元也让住,特别困难的,就免费,甚至还给他们补贴些日常用品。开始,有人与她合作,见整天忙碌,挣的钱又很少,都纷纷离她而去。婆婆只好一个人经营旅馆,忙里忙外,火车站接人是她,回到家后给客人烧水是她,半夜起来给客人开门还是她,一个人居然将旅馆经营的红红火火,左邻右舍都夸她能干,旅客们对她更是赞不绝口。
婆子的能干和乐善好施出了名后,街坊邻居推选她做居委会主任,这下婆子更忙了,张家有什么困难她张罗,李家有什么需求她奔走,特别让街坊邻居念念不忘的是:我们居住的新城坊,整个一条街没有公厕,这不仅令路过的行人极为不便,尤其苦了当地的居民,为这事,婆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多次走访时任市长张铁民,终于使困扰多年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2000年5月,我与老公结婚,婆婆对我这个儿媳非常疼爱,比对亲闺女还好。早在我们谈恋爱时,婆婆就很抬爱我、器重我,我爱吃饺子,她经常包饺子邀请我,并且把自己手上磨得油光发亮的金戒指卸下来戴在我的手上,惹得嫂子们都很羡慕。为此我常常和老公开玩笑说:“谁看上你了,我是看上咱妈了”。婚后我由于忙,没有做过一顿饭,每餐都是婆婆做好放到桌子上,甚至面条都是婆婆调好了递给我,嘱咐我“赶快吃”。有时我实在于心不忍,想替替她老人家,她坚决反对,理由是我们有工作,时间宝贵,她闲着,做饭还可以活动活动筋骨。我拗不过她,也就恭敬不如从命。
我儿子出生后,婆婆更高兴了,好像忘了自己的实际年龄,日夜守在孩子的身边,生怕他受半点委屈。在她和家人的精心照管下,我的儿子已经7岁了,长得活泼可爱。婆婆对我儿子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精神上也注意培养,我儿子也对奶奶讲的民间故事非常喜爱。我有一个计划,就是让婆子把她肚里的民间故事都讲出来,我组稿成《民间故事--奶奶讲故事》出版。我的婆婆根本不知道,她还是一个民间艺术家。
婆子的故事讲不完,婆子的恩情报不完,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愿婆子不老长寿,永远年轻!
2008.年6月发表于《农业科技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