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娟:大红灯笼挂西安
西安的冬天少雪,天阴阴的。钟鼓楼,城墙,小雁塔,大雁塔,终南山,连缀着熙熙攘攘的街市,似一幅氤氲开了的青灰色水墨画,有一种淡泊冲和,又有一种沉郁萧索。
到年关,西安城就醒了、亮了。绵延近
南门外广场上是成百上千的灯笼方阵,放眼望去,灯笼已列队延伸到长安路、朱雀大街上去了。
春节期间挂灯笼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从汉代时
大雁塔东的三兆村,从唐代起就给宫廷进贡灯笼。现在,村里120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做灯笼,西安市各大景区的灯笼大部分来自这里。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在西安,大年初六到初十,娘家人要去女儿家送灯笼。一般是,女儿结婚第一年送莲花灯,意祝女儿连生贵子;第二年有娃了,要送大红宫灯一对,外加两个小圆灯;之后每一年,舅舅都要给外甥送灯笼,所谓:外甥点灯——照旧(舅)。
到了晚上,家家阳台上都亮起大红灯笼,映着楼下孩子们冻得红扑扑的脸。男孩提着羊灯、兔子灯,女孩提着莲花灯,追逐嬉闹,放鞭炮。被花灯装点得生机盎然的各大景区,有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城隍庙、兴善寺、香积寺等地还举办盛大的庙会。
城南的香积寺是中国净土宗祖庭,面朝终南山,寺外是长安八水之一滈河。许多年春节,我都趁去长安乡下的亲戚家拜年时,去香积寺赶庙会。
在长安走亲戚拜年,晚辈要给长辈送包子和点心,长辈要给晚辈送麻花和粽子。上午,亲戚们提着各式礼品都到了,把屋子挤得满满的。坐下来,先吃几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这是长安人招待客人最讲究的风俗。臊子是由肉丁、黄花、木耳、胡萝卜丁、豆腐丁、葱、蒜苗等近十种食材炒熟,烩入熬好的骨头汤里烧沸,放入菠菜、芫荽或韭菜,之后,连汤带菜浇到煮好的手擀面上,再淋上醋、辣椒油。从主人手里端过来,尝一口——面,筋道、柔滑;汤,酸辣鲜香,令人口齿生津。
吃完面,来到附近的香积寺,寺内钟声悠扬,香火缭绕,城里的、乡下的人满了,人头攒动,敬香拜佛祈福的人最多。寺外围着卖花灯的,卖鞭炮的,吹糖人的,卖甘蔗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关中小吃。
乡间公路上锣鼓喧天,耍社火的来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一队人马裹着黄头巾,踩着高跷,手举一条长龙热火朝天地游过来了,还抬着一个浓妆艳抹的五六岁漂亮男孩,威风凛凛地高悬于三丈虚空,这是芯子。芯子戏剧化的脸衬着绿油油的麦田,场面异常豪放、新奇。
村庄里正在唱大戏,秦腔《五典坡》啦,《三滴血》啦,《杨门女将》啦。戏台上吼得震天响,戏台下挤得黑压压的,房顶上、树杈上都是人,人们如痴如醉,不时发出兴奋的喝彩声。
西安城里,每年正月都举办上元节灯会。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文怀沙:大道有无中—读《道德经》随想录
- 下一篇:陈仓:民间拜年的人文意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