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2009年农历己丑(牛)年,对于凤翔县从事彩绘泥塑生产制作的艺人有着非凡的意义,由于从2002年生肖马、2003年生肖羊连续两年被中国邮政选为生肖邮票主图案,使凤翔泥塑声名鹊起。今年又逢牛年,牛在国人的心目中具有憨厚、勤劳、温顺、可爱的特点,以牛为原型制作的泥塑工艺品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当地泥塑艺人从去年就开始生产制作形态各异的垦荒牛、幸运金牛和斗牛系列,其作品受到国内外购买收藏者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但在热闹繁华的背后,亦隐藏着市场经济和小作坊经营、传统工艺与现代发展的矛盾,以及面临泥塑设计制作者后继乏人的困境,这已成为制约凤翔泥塑发展的瓶颈。
凤翔泥塑工艺品
凤翔泥塑
泥巴“捏”出民间瑰宝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秦嬴政创霸之区。秦代19位王公在此建都长达294年。历史上凤翔曾是关中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凤翔彩绘泥塑典型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凤翔泥塑”,当地人称“泥货”,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六营泥塑始于先秦西周,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流传于民间,生产达三千年之久。
用“土里刨金”“土里耍出的民间一绝”来形容凤翔泥塑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记者一走进泥塑老艺人胡深的家中,只见院中过道、东厦房色彩工作室、西边厦房和库房到处摆放的都是成品或半成品的垦荒牛、幸运金牛、斗牛系列,79岁的老伴胡凤珍坐在炕上给“牛”勾线,二儿媳刘妹霞坐在东厦房的炕上给“牛”上彩。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订的活干不过来,只能加班加点,还请来邻居韩小玲过来帮忙。在二楼工作间,60岁的村民李翠娥正在给挂虎泥塑打磨上粉,据她说在这干一天能挣30元,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在陕西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民新建的“凤翔民俗艺博园”老艺人胡义正在制作金牛,引人注目的是院子里摆放的外地客商定做的两头造型夸张的高
六营村位于凤翔县城东南
凤翔泥塑独树一帜
凤翔泥塑原产地六营村村东有一条万泉河,河边有一种板板土黏性好,特别适合做泥塑。据著名泥塑艺人胡永兴介绍说,最初泥塑是娃的“耍货”,当时人穷,农妇坐完月子后,就要下地干活或操持家务,孩子无人作伴就用泥做的坐炕虎供小孩玩耍,虎额上三线,代表富贵,背后是石榴、牡丹、海棠、莲花意为四季富贵,娃娃坐莲花暗示连生贵子,多子多福。颜色选用的是大红、土绿、米黄、玫瑰红,勾线则用墨黑,孩子满月时由孩子的舅舅外公送到家中。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黏土、大白粉、皮胶等,由模具定形,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挖泥、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单易行,造型生动,色彩别具一格。
凤翔泥塑渐入辉煌
凤翔泥塑在历史的演变中并未给制作者带来多少收益,只是近年才被人们所接受认同。
“泥活没本,越做越穷。”在胡新民童年的记忆中,泥塑永远是和贫困连在一起的。转机出现在1985年4月,陕西省组织民间艺术团赴美国15个城市巡回表演,他现场制作的泥塑工艺品被抢购一空,为国家创汇6.4万美元,他个人获奖600美元,但当时在家乡泥塑仍不被人所接受,制作几千件作品卖不到100元。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到甘肃、天津、四川、河南等地做泥塑,当上了小包工头,有了资金后1996年回到家乡,在距家乡
2002年、2003年,陕西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民和老艺人胡深合作的泥塑马、泥塑羊连续两年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07年胡新民设计制作的“福寿猪”,再次打动了国家邮政总局的专家,不仅被选为了2007年中国邮政有奖邮资明信片的主图,还再次荣登2007年中国生肖邮票。
凤翔泥塑创下连续三次登上中国生肖邮票这个“国家名片”的“神话”。
凤翔泥塑有待创新
提起凤翔泥塑,胡新民说很多艺人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他认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是永恒的,除了在传统的沿袭外,更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意味衰亡。“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凤翔泥塑曾经有过发展旺盛期,但到了1988年至1996年,因为出口的泥塑经不起摔打,长途运输后全部破碎,使得凤翔泥塑的信誉降到冰点,前几年村里的艺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得不停手了,凤翔泥塑几乎绝迹。但这激发了我创新的念头。”说起此事,胡新民显得忧心忡忡。
面对现存的危机,胡新民表示,他将投资400万元,在六营村口兴建凤翔民俗艺术博览园,规模将超过15亩,现湖州师范已将其定为教学基地,还有两所学校也有此意向,目前博览园已经投资160多万元,后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也加大对凤翔泥塑支持力度,2001年宝鸡市旅游局把六营村列为市旅游景点和十大旅游产品生产村,2004年4月,凤翔县政府授予六营村为民俗村,同年8月,陕西省文化厅授予省级文化先进示范村,2006年元月六营村泥塑民俗村被凤翔县规划为六大农业园区之一。凤翔泥塑的未来发展生机盎然,前途似锦。
专家为凤翔泥塑把脉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目前,虽然六营村泥塑生产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已初步具备了发展产业化的条件,然而,其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尤其泥塑后继乏人,在采访中记者所见的泥塑制作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和妇女,年轻人很少看到。
对此现状,陕西省委
首先,在生产方式上,由于从事泥塑制作的艺人各自为战,没有最大限度地将资源整合起来,限制了生产经营机制的升级,至今仍完全停留于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形式,设备简陋,导致产品生产达不到规模化、质量不稳定,设计陈旧、包装简陋,不利于走进高档艺术品行列;在经营方式上,仍然是自产自销式,既大量占用了艺人的创作、制作时间,销售渠道又单一,坐等客户上门,限制了市场空间的拓展。
第二,观念陈腐落后,产权意识淡薄。部分村民认为,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盲目泄密,所以当外地投资商经镇乡企办积极牵线搭桥欲投资建厂搞产业化经营时,屡遭拒绝。经调查,还有很多村民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也反对搞产业化,他们的理由是:“泥塑手艺是祖上留给我们的遗产,应该由大家共同分享、共同继承、共同发展,民间艺术应注重民间集体化,发展民俗村,而不应只集中在一两个人的发展上。”这样,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多而集约化程度低下,产业化的进程受到了阻碍。同时,艺人们的产权意识十分淡薄,传抄和模仿现象严重。
第三、六营村泥塑生产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人才队伍。从事泥塑工艺生产的人员不少,但拔尖的大师级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能够整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泥塑民俗资源的企业家,这必将造成产业化经营环节的严重脱节。她认为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凤翔泥塑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三秦都市报记者杨立 通讯员 张晓卫 张华刚)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古代造纸的加工工艺及其性能解析
- 下一篇:新春里来话“面花”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