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诒:四大感触与四大忧思
丁祖诒:四大感触与四大忧思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丁祖诒 我国著名民办教育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西安翻译学院院长
西安翻译学院被搜狐400万网友推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民办高校”,丁祖诒(左一)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民办教育家”称号后接受搜狐访谈。
心系祖国 情注民学
20年校庆,近6万名西译学子云集西译,浩大的庆祝场面
【编者按】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太阳”,教育的责任就是让它发光播撒。从一名落榜生到中国著名民办教育家丁祖诒,就像教育界的“帕瓦罗蒂”,高唱着太阳的旋律,高唱着爱的旋律,将融融阳光和大爱洒遍莘莘学子的心里,抚爱着万千欣欣向荣的桃李。巍巍终南山下,滔滔太乙河畔,云集着4万西译学子,如郁郁葱葱的森林,蓬勃着无限生机,茁壮着未来与希望。被誉为“未来的东方哈佛”的西译,在温暖无私的阳光下,与千古终南同荣耀,同秀丽。
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10万西译学子,都心鸣感叹,铭记师恩:像阳光一样的院长丁祖诒,70个年轮的大本分时日里,缔造了教育的梦想与奇迹,也成就了10万学子青胜于蓝的人生与事业。毫无疑问的是,他一直占据着中国教育以人为本的改革前沿,正在不遗余力地拼搏着。只要稍稍回眸改革开放这30年的历程,关心教育改革与民族未来的人们,都会对他肃然起敬,以至崇拜,景仰不已!
丁祖诒为民办西安翻译学院的崛起,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壮大,拼搏了20多年,呐喊了20多年,斗争了20多年,奉献了20多年。如今,西安翻译学院的住校生达到了4万人的规模,毕业了6万多人,号称“十万西译大军”,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这个领域中占有独特地位。前些日子,丁祖诒在京参加了新华社所属《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参考消息》及《人民画报》等八大媒体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发展论坛”并领取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办高教领域唯一的“杰出贡献奖”。前不久,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发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联合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大型网络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著名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
四大感触
四大忧思
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
谈到三十年改革开放,感触很多,第一个感触就是“没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民办教育,更没有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
二、“零起步”的民办教育并不亚于有原始投入的民营经济
第二个感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从破土发芽发展到近千所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二百万生力军的规模。无论是在校生的数量、民办大学的数量乃至民办高教作为一个崭新领域,其意义都举足轻重光彩夺目。民办高等教育的起步非常艰难,最早几乎都是租赁几个教室,请几个老师,拿几支粉笔举办业余短训式的粉墨登场。到今天为止,拿我们西安翻译学院来说,现在已经毕业了六、七万名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在校的全日制住校生达四万人。我们的资产从零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战,为国家积累了十亿元的固定资产。我们把它叫做“空手夺刀”。国家没投入一分钱、社会没赞助一分钱,我们办学者也没掏一分钱腰包,几乎无投入的中国民办教育领域“零起步”的诞生到占据高等教育的三分天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其意义并不亚于有原始投入的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
三、民办高教的迅猛发展植根于因改革开放而小康的人民对高等教育迫切的市场需求
第三个感触,中国民办教育是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很多发达国家的私立大学都占公办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民办高教的迅猛发展,更符合已经小康了的中国13亿人民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市场需求。正是人民对教育市场的迫切需求,才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能趁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
四、“春风已渡玉门关”
最后一点感触,2005年我们西安翻译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综合性本科院校。2000年我们被批准为高职院校,我们有计划内本科和专科生源。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的是,我们这所民办高校的计划内学生从07年开始都享受到了国家对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困难补助、特困补助和绿色通道的财政补贴。由于物价上涨,对计划内学生每个月还加以补贴。民办院校计划内学生享受到了国家财政补贴,只能用一句话描绘:“春风已渡玉门关”。
四大忧思
一、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高教生存和发展空间遭挤压
民办教育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了辉煌,但是有些方面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甚至忧思。也就是说,在当前中国民办教育一片大好形势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令人感到忧思的现象。小的和局部现象我就不谈了,我只谈几个宏观的和原则性的问题:
第一,“已经相对富裕了的中国,民办教育当前还有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吗?”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从中国民办教育刚刚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人立论,这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使然。
国家相对富裕了,就不需要民办教育吗?
仅仅是因为国家穷才需要民办教育吗?民办教育的存在仅仅是一个财政经费问题吗?即使是教育经费,我国还远未达到规定的GDP的4%到6%。只有GDP的3.3%,国家对教育投资还没有达标,还不能说我们不穷,只是说比过去强多了。所以我认为这不是财政紧张不紧张的问题,而是民办教育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是不是改革开放成果的问题。中国民办教育除了解决国家的财政负担,利用了社会闲散资金,还解决了社会的诸如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升人口素质、稳定、带动一方经济和提供客观的就业岗位等问题。
仅以中国的民办高教为例,迄今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约200万人,每四年就是800万人次,民办高校对近千万人次实施的教育和管理本身就提供了学生成材和安定的环境,给了近千万人次的理想和希望,稳定了他们的家庭,带动了一方经济,构架了和世界的私立教育接轨的平台。这么多的问题,就绝不是一个财政能不能拿得起钱,绝不是民办教育必要性的问题。
国家大教育的10年扩招,尽管在主流上拉动了内需,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本意上的缓解就业危机,但两位数字的过度扩招客观上却挤压了中国正宗的民办高教的生存空间,原来1300多所正宗的民办高校几乎垮掉了一半,填充了几百所新生的畸形的民办独立本科,这才维持了近千所。过度的“扩招”无论是生源的数量乃至生源的质量,将民办高校几乎逼向了绝境。
二、对“教育产业化”漠然处之助长了产业化的气焰
第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当前最大的忧思是能否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无论是从《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都一再强调要端正民办院校的公益性办学思想,那就是不得“教育产业化”。而以无形资产作股的主办单位之一的公办院校,在收费依始就收取了独立本科三分之一的学费作为回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院校的投资者只应该是在“事后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合理回报。并未投入有形资产、只发毕业证、校名和部分师资的公办高校,事前就拿走三分之一学费是完全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是典型的二级学院收费双轨制的演变。无论是公办大学、民办大学特别是的民办的独立本科,有增无减的“教育产业化”势头是应该坚决遏制的!
三、公办中专一风吹向“高职”既引发城市化技工人才的断层,还分羹了民办高职的生源指标
第三,按照温总理12年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计划,政府要务就是发展教育,而且是发展一流的教育。要重视教育的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向,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多种模式。目前,大批的中专被无端地升格为学院
丁祖诒:四大感触与四大忧思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编者按】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太阳”,教育的责任就是让它发光播撒。从一名落榜生到中国著名民办教育家丁祖诒,就像教育界的“帕瓦罗蒂”,高唱着太阳的旋律,高唱着爱的旋律,将融融阳光和大爱洒遍莘莘学子的心里,抚爱着万千欣欣向荣的桃李。巍巍终南山下,滔滔太乙河畔,云集着4万西译学子,如郁郁葱葱的森林,蓬勃着无限生机,茁壮着未来与希望。被誉为“未来的东方哈佛”的西译,在温暖无私的阳光下,与千古终南同荣耀,同秀丽。
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10万西译学子,都心鸣感叹,铭记师恩:像阳光一样的院长丁祖诒,70个年轮的大本分时日里,缔造了教育的梦想与奇迹,也成就了10万学子青胜于蓝的人生与事业。毫无疑问的是,他一直占据着中国教育以人为本的改革前沿,正在不遗余力地拼搏着。只要稍稍回眸改革开放这30年的历程,关心教育改革与民族未来的人们,都会对他肃然起敬,以至崇拜,景仰不已!
丁祖诒为民办西安翻译学院的崛起,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壮大,拼搏了20多年,呐喊了20多年,斗争了20多年,奉献了20多年。如今,西安翻译学院的住校生达到了4万人的规模,毕业了6万多人,号称“十万西译大军”,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这个领域中占有独特地位。前些日子,丁祖诒在京参加了新华社所属《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参考消息》及《人民画报》等八大媒体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发展论坛”并领取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办高教领域唯一的“杰出贡献奖”。前不久,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发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联合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大型网络评选活动圆满结束。经过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著名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
四大感触
四大忧思
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
谈到三十年改革开放,感触很多,第一个感触就是“没有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民办教育,更没有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
二、“零起步”的民办教育并不亚于有原始投入的民营经济
第二个感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从破土发芽发展到近千所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二百万生力军的规模。无论是在校生的数量、民办大学的数量乃至民办高教作为一个崭新领域,其意义都举足轻重光彩夺目。民办高等教育的起步非常艰难,最早几乎都是租赁几个教室,请几个老师,拿几支粉笔举办业余短训式的粉墨登场。到今天为止,拿我们西安翻译学院来说,现在已经毕业了六、七万名大专和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在校的全日制住校生达四万人。我们的资产从零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战,为国家积累了十亿元的固定资产。我们把它叫做“空手夺刀”。国家没投入一分钱、社会没赞助一分钱,我们办学者也没掏一分钱腰包,几乎无投入的中国民办教育领域“零起步”的诞生到占据高等教育的三分天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其意义并不亚于有原始投入的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
三、民办高教的迅猛发展植根于因改革开放而小康的人民对高等教育迫切的市场需求
第三个感触,中国民办教育是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很多发达国家的私立大学都占公办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民办高教的迅猛发展,更符合已经小康了的中国13亿人民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市场需求。正是人民对教育市场的迫切需求,才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能趁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
四、“春风已渡玉门关”
最后一点感触,2005年我们西安翻译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综合性本科院校。2000年我们被批准为高职院校,我们有计划内本科和专科生源。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的是,我们这所民办高校的计划内学生从07年开始都享受到了国家对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困难补助、特困补助和绿色通道的财政补贴。由于物价上涨,对计划内学生每个月还加以补贴。民办院校计划内学生享受到了国家财政补贴,只能用一句话描绘:“春风已渡玉门关”。
四大忧思
一、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高教生存和发展空间遭挤压
民办教育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了辉煌,但是有些方面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甚至忧思。也就是说,在当前中国民办教育一片大好形势的情况下,还出现了令人感到忧思的现象。小的和局部现象我就不谈了,我只谈几个宏观的和原则性的问题:
第一,“已经相对富裕了的中国,民办教育当前还有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吗?”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从中国民办教育刚刚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人立论,这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使然。
国家相对富裕了,就不需要民办教育吗?
仅仅是因为国家穷才需要民办教育吗?民办教育的存在仅仅是一个财政经费问题吗?即使是教育经费,我国还远未达到规定的GDP的4%到6%。只有GDP的3.3%,国家对教育投资还没有达标,还不能说我们不穷,只是说比过去强多了。所以我认为这不是财政紧张不紧张的问题,而是民办教育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是不是改革开放成果的问题。中国民办教育除了解决国家的财政负担,利用了社会闲散资金,还解决了社会的诸如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升人口素质、稳定、带动一方经济和提供客观的就业岗位等问题。
仅以中国的民办高教为例,迄今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约200万人,每四年就是800万人次,民办高校对近千万人次实施的教育和管理本身就提供了学生成材和安定的环境,给了近千万人次的理想和希望,稳定了他们的家庭,带动了一方经济,构架了和世界的私立教育接轨的平台。这么多的问题,就绝不是一个财政能不能拿得起钱,绝不是民办教育必要性的问题。
国家大教育的10年扩招,尽管在主流上拉动了内需,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本意上的缓解就业危机,但两位数字的过度扩招客观上却挤压了中国正宗的民办高教的生存空间,原来1300多所正宗的民办高校几乎垮掉了一半,填充了几百所新生的畸形的民办独立本科,这才维持了近千所。过度的“扩招”无论是生源的数量乃至生源的质量,将民办高校几乎逼向了绝境。
二、对“教育产业化”漠然处之助长了产业化的气焰
第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当前最大的忧思是能否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无论是从《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都一再强调要端正民办院校的公益性办学思想,那就是不得“教育产业化”。而以无形资产作股的主办单位之一的公办院校,在收费依始就收取了独立本科三分之一的学费作为回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院校的投资者只应该是在“事后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合理回报。并未投入有形资产、只发毕业证、校名和部分师资的公办高校,事前就拿走三分之一学费是完全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是典型的二级学院收费双轨制的演变。无论是公办大学、民办大学特别是的民办的独立本科,有增无减的“教育产业化”势头是应该坚决遏制的!
三、公办中专一风吹向“高职”既引发城市化技工人才的断层,还分羹了民办高职的生源指标
第三,按照温总理12年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计划,政府要务就是发展教育,而且是发展一流的教育。要重视教育的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向,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多种模式。目前,大批的中专被无端地升格为学院,造成了中专和中职的政策性缺失,造成城市化需要技工人才的断档。同时,中专升格为高职以后,往往失去原来中专的优势,他们的经验恰恰在于培养中级技工人才。我认为整个高等教育布局应该重新审视。
四、民办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容侵犯
第四,目前有的部门以“加强管理和稳定”为由削弱民办院校董(理)事会的法人权力,从而客观上侵犯民办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上位法,除了规定校长由校董会任命,并未细化到民办院校校院长只能干两届每届四年的量化程度,四年以后要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才能够继续干下一届。全然没有投资的政府职能部门如果“不核准”,势必要由各省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派校长,要不了8年,中国所有的民办高校就都变成公派校长办学了。这不但不会促进学校稳定,而且会激化矛盾。
,造成了中专和中职的政策性缺失,造成城市化需要技工人才的断档。同时,中专升格为高职以后,往往失去原来中专的优势,他们的经验恰恰在于培养中级技工人才。我认为整个高等教育布局应该重新审视。
四、民办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不容侵犯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改革开放30年西安民办教育获奖人物展示
- 下一篇:朗朗书声何处觅 遥指终南西译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