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否成为传统节日之都
阎建滨心急如焚,近来一直为实现一个想法东奔西跑。
“台湾同胞十分希望能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都西安来过年,体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味道。”今年中秋节期间,台湾文化学者张定荣参加中秋祭月活动时对阎建滨如是说。听了这句话,身为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的阎建滨感觉受到极大鼓舞。他早就有个想法,将陕西打造成中国传统节日之都,也就是说,让国内外想出门旅游的人一想到过中国传统的节日,就想到陕西。这样的话,陕西旅游事业必将上一个大台阶。9月底,荣列“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人”后,他愈发坚定了信心,心情也更加焦急。
阎建滨是异想天开,还是一种开拓性思路?
丰富的节庆资源
“我说这些是有依据的,我们陕西有这样的资源优势。”阎建滨说,西北大学教授韩养民等专家、学者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
“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方面,古长安是‘中国的芯片’,不仅是周、秦、汉、唐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破晓地。”我省著名民俗专家、西北大学教授韩养民20年来,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研究得出结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起源于陕西。秦朝时以每年
“这就是说,一年四季,都有可供陕西做文章的传统节日。”阎建滨说,这一系列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陕西,是一笔非常丰富的资源,在全国独一无二。 陕西还拥有相关的遗物、遗迹,如淳化县甘泉宫,就是当年汉武帝元宵节派人用灯笼祭祀太乙神的遗址。同时,陕西研究节日、民俗方面实力在全国也最强。
近一两年,我省许多专家、学者关注到传统节日开发利用。《节日长安——节日娱乐》作者李鸿认为,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文化、皇家文化精髓的集纳,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趣味性上,都登峰造极。我们总是说要开发利用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具体怎么利用?在传统节日上做文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传统节日有开发前景吗
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分支外联部主任王永民认为,陕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由头多,可大做文章。在传统节日方面,清明节就可以做成大的品牌,前后几天都可以进行形象推介。清明节人人都要过,人人都有归属感,包括海外华人。华夏民族的根在陕西,黄帝陵祭祖应该是中国清明节一个核心活动。
“目前全国各地的节庆有六七千个,有的借助当地自然资源,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有的发挥自己的产业资源,如宁波国际服装节,有的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如济宁国际孔子文化节。”阎建滨说,江苏省盱眙县“中国龙虾节”,直接拉动盱眙旅游餐饮业,年游客量从2002年的8万人猛增到2006年的165.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6.2亿元。“节庆经济”可谓一个蕴含商机的“聚宝盆”,做大地方特色产品的“蛋糕”,成为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澳大利亚墨尔本每年举办20多个节庆活动。瑞士日内瓦去年在为期11天的“日内瓦节”中,吸引了200多万名游客,为日内瓦赢得合人民币6亿多元的旅游收入。
上面所举事例,都是现代节庆。中国传统节日能办得这么红火吗?
李鸿说,据记载,唐朝正月十五夜,灯明如昼,山棚高百尺,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
传统节日能吸引来外地甚至海外游客吗?
李鸿说,《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
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分支总裁张暖去年曾告诉阎建滨,只要条件成熟,他们可以组织海外游客来西安过中国年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
李鸿认为,利用传统节日办节庆,除了能促进旅游事业,还可促进节日产品开发,使陕西成为全国传统节日用品开发、生产、销售基地。 “依节造势、因节发展、以节兴市”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一个策略。
“传统节日的开发可以兴起新的产业链。”韩养民以春节为例,开了一长串单子:春节的礼品、纪念品、年夜饭、窗花、年画、灯谜等,都可以因此而带动起来。同时,传统节日的开发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
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李华在节庆经济研究过程中注意到,将“节庆文化”演化为“节庆经济”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哈尔滨冰雪节、青岛啤酒节等已经成为这些城市全新的名片,其活动主题成为举办城市的代名词。实践证明,通过节庆文化活动举办招商引资活动的效果比一般的单纯外出、零星广告招商效果显著。
“通过大的节庆活动,可以带动大的市场和消费,促进城市多元经济发展。”策划过多项文化活动的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赵建文认为。
灞桥区旅游局局长王艳春介绍,灞桥2003年时,樱桃跌到六七元
筹办了8届安康龙舟节的安康龙舟文化活动办公室主任罗先余与阎建滨同时入选“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人”。他认为,安康龙舟节在推动安康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旅游业,改变人的观念,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安康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可以不赔钱吗
提起办节,很多人就头痛,虽然社会效益好,但政府要承担办会费用,成了许多地方的财政负担,我省规模大一点的节庆都离不开政府拨款,因此许多人认为节庆办得好的,都是经济发达、地方财政好的省份。
王永民不赞同这种观点:广西也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南宁民歌艺术节做成国际型的,而且办会收支上有节余。
“节庆投入比较大,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只要操作得好,政府完全可以不花钱。”阎建滨说,国内外这些成功的经验说明,市场化办节庆能够解决融资难题。已经举办了100多年的美国玫瑰花节不仅没有政府任何投资,而且为此节出动警力以及清扫垃圾的费用也无需政府支付,此节每年给加州政府带来经济收益超过1.5亿美元。江苏盱眙“中国龙虾节”,采用广告宣传、节庆协办、指定产品冠名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企业赞助,据统计,2002年资金收入达527万元,扣除各项支出,净赚数10万元,2006年办净赚额达到200多万元。
阎建滨认为,就是不能全部依靠市场融资,也应该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减轻政府负担。节庆市场化手段除了已提到的,还有出租摊位、投资或入股、通过招投标由企业赞助、承办等多种方式。国外有一种基金会形式,今年的钱用不完明年继续花,这种形式也不错。国外一些著名节庆被企业承包,国际上500强瞄准的就是世界著名节庆活动。
是否要有选择
陕西省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建兰对利用传统节日促进旅游业发展持谨慎态度,认为不是所有传统节日都能做,要有选择。要开发聚会形式节日,才能有吸引力。春节显然不适合,人们要回家团圆,走亲访友也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突出的是家庭,外地人不可能在春节期间到西安旅游。群众概念中的端午节越来越模糊,也不大好做。清明节能做文章,但也不好做大,因为传统上是以家庭祭祀为主。七夕和中秋节有潜力,商业价值大。中秋节可做成群体聚会,让它更富有商业价值。
李鸿也认为有的节日不用考虑,如中元节,很早就少有人过了,而且那个时候天气热,人也忙,开发前景不大,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可以开发。
赵建文则认为,传统节日都可以开发。过年的传统习惯是在家守夜,但现在许多人过节不在家,当然一般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在饭店吃团圆饭。元宵节更是如此,长安区曾搞闹元宵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走出家门参加。现在只要社会上有大的活动,无论是春节还是清明、端午、中秋节,大家都会参加。关键是策划、创意要好,只要有亮点、卖点,就有热点,就能吸引人眼球。
韩养民和赵建文的观点一致,他说,现在春节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只要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就可以吸引来游客。
记者在街头采访发现,一家饭店从
阎建滨认为,春节假期长,人们在家可以待到初三,但不可能老窝在家里,人们对在家里看电视、打牌已经厌烦了。实际上现在年轻人生活习惯改变了,利用春节假期全家出动到外地旅游的情况已不是新鲜事。
“不能让别人笑话我们”
在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分支外联部主任王永民印象中,陕西没有大的节庆活动,除了有一年的黄帝陵祭祀大典给他留下印象,其他节庆活动就感觉影响不大。他认为,黄帝陵祭祀大典影响力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程度,甚至被河南超过了。贵州将夜郎文化节都做出来了,陕西有这么多好的文化资源没有做起来,太可惜。可能陕西旅游资源丰富,大家麻木了,对节庆经济不够重视。
“节庆肯定可以变成产业,但我省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过去许多人不相信会展能成为产业,事实证明他们错了。”韩养民说。
阎建滨通过参加全国节庆类会议,和外地节庆组织人员交流,感觉与山东、江苏、江西、云南等省份相比,陕西在全国有影响的节庆太少。2005年由国际节庆协会评选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没有陕西节庆入选;今年10月,由亚洲财富论坛、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新华网等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节、30人”评选活动中,仍然没有陕西的节庆。有人说,我省是节庆资源大省,节庆活动小省,节庆经济穷省。种种信息提醒我们,我省在这方面开发潜力很大,不开发是最大的浪费。
“不能让别人笑话我们端着金碗讨饭吃。”李鸿说。
人气是根本
李鸿对许多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节庆活动评价很低:群众最不喜欢设有主席台的节庆活动,这种节庆成为官员或商家的“作秀场”,群众成为“与君同乐”的陪衬,本末倒置,因此吸引不了群众。节庆是一种公众性活动,最高目标是给公众创造欢乐。瑞士日内瓦市官员认为他们举办“日内瓦节”,有促进旅游的作用,更有活跃大众文化生活的目的。
阎建滨说,现在有些地方办节庆图省事,花钱拉方阵,请团体演出,“领导坐台、明星跑台”,领导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观众,没有群众基础,成为一种没有人气、自认为的节日,花了钱效果不佳。有专家分析,我国77.4%的城市节庆参与人数一般不超过30万人次。这种节庆活动难以长久,国内举办了1~4年(届)就终结的城市节庆占总样本数的60%以上。节庆必须首先吸引当地人,形成氛围,然后才能吸引来外地游客。这些年外省一些节庆做得很好,如上海艺术节,起初都是剧院演出,在精英范围内传播,大众无法参与。大约在两三年前加入民本东西,把精英的活动放到剧院,大众的活动放到广场,让老百姓免费分享节庆的成果、快乐,从而有了人气。我们在做传统节日文章时,一定不能忽略这一点。
“有了人气,才能有财气。公众参与是节庆活动实现到其他目的前提。就像报刊,只有拥有众多读者,才能有商家愿意给你投广告。不然,你想通过市场操作融资自然成为空中楼阁。”李鸿说。
让公众体验历史文化
如何才能凝聚人气?
阎建滨举了个事例。
青岛国际啤酒节2005年被国际节庆协会评选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2007年又荣获“2007年中国节庆产业十大影响力节庆”,获奖理由为:高度的影响力和参与性,真正意义上的体验旅游的代表作。2008年第18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313.9万人次。青岛啤酒节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精心组织饮啤酒擂台赛、啤酒品尝、啤酒狂欢、国际美术邀请展、啤酒城开城式、大秧歌活动、18岁成人礼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既吸引了当地市民,也吸引了外地游客。
阎建滨认为,这种体验活动构成的节庆,永远不会使公众产生审美疲劳。节庆活动不能仅仅是演几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最具魅力的是让群众直接参与到相关活动中。西方情人节送玫瑰,让人感觉十分浪漫;圣诞节要找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给孩子们一个惊喜。中国人习惯干脆,不要这些过程,认为圣诞老人是假的,这样让孩子们就没有了乐趣、神秘感。陕西人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怕麻烦,做事常是浓得化不开,嚼不烂,未做熟的瓷圪塔就想卖钱。我们完全可以还原历史,再造历史,举办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如过节可以穿自己民族的服装,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娱乐性不强的局面。
“吸引游客最简单的是娱乐活动,而汉唐时期的节日有许多很有趣的活动,只要稍动脑筋,就可将活动做得受人欢迎。”韩养民说。
李鸿想了许多可开发的项目:汉朝时,每逢元旦,皇宫中
要系统化开发
台湾学者张定荣虽然说台湾同胞希望到西安过年,但提出一个条件,要有节日日程,游客到了西安,每天能看到相关节日活动。
阎建滨说,按传统,过年期间每一天都有讲究,初一祭祖,初二拜年,初三老鼠娶亲,初四迎神接神,初五破五,初六送穷,初七人日,初八顺星,初九玉帝诞辰,初十石头节。张定荣提出的条件,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必须挖掘文化内涵,根据传统文化,周密安排节庆日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游客,使我们的节庆在全国数千个节庆中立于不败之地。
“过去我们文化开发总是单打一,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影响名声。”赵建文认为,我们一定要做好节日文化统筹,形成体系,融入艺术、历史、美食、民族风情、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多种元素,造就传统节日气氛,使游客可看、可吃、可玩、可游。各界名人也要进入这个活动中,发挥名人效应。
李华说,清明节传统节俗活动非常丰富,祭陵展墓、折柳插门、簪柳于首、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走绳走索、打马球、斗鸡、斗鸡卵、雕画鸡蛋,饮食有饴糖、大麦粥、糯米酪、杏仁酪、麦酪、枣饼、面花、桃花粥、春饼等等,不愁开发内容不丰富。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鸿说,众所周知,这是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诗作《登乐游原》,而乐游原是唐长安城重阳节登高的地点。西安秋季秋高气爽,登高远眺,极目千里,锦绣山河,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重阳节在西安可以举行登高、登山比赛和重阳诗会、赏菊诗歌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要不断创新
“现在人觉得过节没有意思,是因为没有新内容。”赵建文认为,开发传统节日,不能将古代节日原样复制,要古为今用,根据节日文化特点,不断策划、创意节日文化活动,既有传统文化,又有时尚文化,还要吸收西方文化,三者结合起来,赋予新的内涵,适合现代人生活、精神需求、审美标准。
阎建滨说,常办常新才能使节庆活动保持强大的吸引力,才能不断扩大影响。青岛国际啤酒节第6届举行2000人共饮同一种啤酒活动;第10届举行“千年祝福瓶,万人大行动”的3万人向新世纪祝福的大型文化活动;第18届啤酒节借北京“奥运会”声势,设立了福娃游乐园,推出“举杯向前冲,欢乐竞技场”。这些极大地调动起群众的热情。
李鸿说,我们陕西历史文化丰厚,有大量资源可供开发,不愁花样翻新。如寒衣节有打尜、打台、跳绳、跳皮筋、滚铁环、、溜冰、老鹰抓小鸡、挑棍棍、跷跷板等传统活动。我们可以在寒衣节轮流举办这些项目的全国比赛。
走专业化之路
“节庆活动不能每年临时搭班子,也不能一听说有好处就办,一听到不好的说法就停了。”阎建滨认为,国际上一些经典节庆活动往往具有很长的历史和很丰富的内容,如西班牙斗牛节已持续4个世纪,节庆期间有156项活动。国内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已办了2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办了18届。一定要有专业团队来运作,长期坚持,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办节水准,有好的策划,准确的定位,形成品牌。西安古文化艺术节办了8届很不容易,后来改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办了两届也停了,让人感觉很可惜。其关键问题就是定位不准,何谓古文化艺术节,具体内容不清楚,说周秦汉唐太大,把什么都想囊括进来就模糊了。山东做孔子文化,很明确。所以节庆要细化,我们可以分地区做,如未央做汉文化,临潼做秦文化,宝鸡做周文化,曲江做唐文化。
王艳春经过和专业人士探讨后,感觉专业机构确实不一样,比他们组织节庆活动强。由于政府部门平时事务多,都是到了跟前才临时仓促筹办,加之政府部门工作习惯是非市场化的,在融资、市场开发、营销等方面缺乏经验,因此举办节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专业性不强,节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如果每个节庆有专门人员研究、筹办,一定能办好。
李鸿说,“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是目前我省所有规模较大的节庆活动的运作模式,也是我国绝大多数规模较大节庆活动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可暂时解决节庆经费,但有很多缺点,容易陷入“假、大、空”、华而不实的泥潭,不利于公共资金的安全使用,还会给政府带来负担,造成政府职能部门人力紧张。只有政府走上“裁判台”,不再做“运动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节庆作为一种商品或品牌来经营,才能实现“以节养节、以节生财”。
阎建滨强调,承办节庆的专业公司,不是一般的企业,而且节庆不是所有的一开始都能赚钱,在节庆活动的初期政府可以出资补贴,扶上马,送一程,会展就是这样。当节庆活动走上正轨之后,交由专业公司去运作。政府退出主导地位,并不等于完全任节庆自生自灭。一个大型的节庆活动往往涉及安全保障、交通、通讯等方方面面,离开政府的协调,难以顺利进行。政府要增强其“裁判员”的执法角色,为节庆产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借助产业政策来调整节庆产业的发展。
抢占先机
把全国传统节日研究中心建到西安;
在西安建一个传统节日博览园;
详细摸清陕西节庆文化资源·······
阎建滨有很多设想。
阎建滨认为,陕西在节庆上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实际做得不如外地。研究成果不能放博物架,把学者研究成果和老百姓需求对接,才能变为节庆经济。我省还存在一个问题,既了解节日渊源,又了解现代节庆运作的人少,专家、学者多是研究节日的,对节庆不熟。如何把传统节日和现代节庆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今年中秋节期间推出了陕西十大魅力节庆,并与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中秋节祭月活动。阎建滨解释说,此举是想先培养10个品牌,每年通过包装,整合,带动发力,推动陕西节庆发展。中秋祭月活动目的是做个示范,使陕西的传统节日节庆活动在全国打响。他们现在一边做实践,一边要做理论研究。虽然现在国内节庆很多,但总体上还不成熟,特别是在传统节庆上做得不多,陕西如果能率先重视,或我省某一地区率先动起来,做出突破性成绩,将有助于改变陕西节庆资源大省,节庆活动小省,节庆经济穷省的局面。
王永民建议,陕西一方面做上几个传统节日的节庆样板,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他感觉陕西在宣传上做得很不够,如果不是陕西专家直接告诉他,他还不知道陕西是中国7大传统节日的发源地。
韩养民说,我们一定加强宣传,改变有钱的不了解陕西历史文化优势和价值,了解的没有钱投资的现状,把陕西打造成传统节日的节庆产业园地。(金石 文/图)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