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流传在长安
“安史之乱”逼使唐明皇仓皇南逃,“梨园子弟”数日之内星云离散,当日的盛唐音乐,随着这些人的漂泊,也就流入民间。当然,长安地区在吸收这些人才、承继盛唐音乐方面,绝对是“近水楼台”。
据说,盛唐音乐主要是以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进行演奏的,以鼓点指挥乐队,故此,后人称其为“鼓乐”。唐明皇李隆基当年就是用鼙鼓来指挥乐队的。这些盛唐“鼓乐”流入民间,经过了漫长的聚合发展过程,到明清时候,达到鼎盛。长安一带,形成了许多演奏盛唐鼓乐的古鼓乐社组织。这些鼓乐社能够完整地保存传统的鼓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它们的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大类。行乐是行走时演奏的乐曲,所用乐器较为简单,节奏规律、严整;坐乐为坐着演奏的套曲曲牌,乐器配备完整,人员众多,场面壮观,演奏者之间配合默契。乐器有笛、笙、管、鼓、锣、钹、木鱼、大小梆子、水铃等20余种。各鼓乐社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系手抄传本,只有乐社的老艺人能够看得懂。
据西安市区“东仓乐社”赵庚辰老艺人回忆,鼓乐社最辉煌的时期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人在谈到当时的情景时滔滔不绝:“那个时候,东仓、西仓、香木园、大吉昌、城隍庙……若加上城郊的鼓乐社和以打击乐为主的‘打呱社’,可超过百家。每逢农历六七月的十七、十八、十九,是古城西安的民间音乐节日,大街小巷,庙宇广场,一队接一队的乐队,卖力气地演奏演唱,宛若有组织的民间音乐会演……”
长安地区的鼓乐社主要存在于西安市区及长安、周至、蓝田等地。明清时西安附近较有名气的乐社曾达二十余家,民国初年以后,时兴时衰。各鼓乐社的演奏风格,由于历代艺人的加工、理解不同,互相也有区别。尽管古代城内鼓乐社的成员多为生意人,但鼓乐社非常清高,自娱自乐,从不受雇于人。从艺人员习乐的目的,没有将其作为谋生手段,而是将其作为个人修养和能力的象征。正因为如此,乐社之间经常有交流,使得盛唐鼓乐能延续到今天。
可惜的是,这种鼓乐社的鼓乐演奏,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几十年日趋没落。尽管,音乐界的有识之士,极力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工作,但只是杯水车薪,难补于事。老艺人故世,乐社星散,盛唐鼓乐濒临灭绝。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酒旗琐语
- 下一篇:陕西能否成为传统节日之都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