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利:评朱鸿《人生的爱与智》
评朱鸿《人生的爱与智》
《人生的爱与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是朱鸿最近10年散文作品的一个选集,内收散文72篇,约23万字。朱鸿的散文我还是比较熟悉的,见了都看,然再读斯书,还是有些惊叹。惊者,内里许多篇章还是没有见过,而且作者涉及面甚宽,既有《一次没有表白的爱》这样的叙事抒情之作,也有《西安城墙的利用问题》《作家段位论》这样的论说之作,既谈《向司马迁学习》,也说《古玩》,既探幽发微,也雄视古今;叹者,作者用功甚勤,默默耕耘,多有收获,却未闻自我宣扬。
朱鸿的散文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这是因为,他是一个极其重视自身生命体验的人,体验而后锤炼为文,符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诗学规律,而非大话空言的浪说者,亦非琐言细事的絮叨者。他在《后记》中说,对这10年的作品,“我重读了一遍,不禁扼腕叹息,有的竟使我难以自已,潸然泪下”。朱鸿是崇尚“简单生活”的(《简单生活论》),“我以为,简单生活是接近原始意义的一种生活,其本质的特点是让自己的生活聆听心灵召唤”,他也曾向往“复杂的生活”,他理解的“复杂生活”其“本质特点是应酬”,这需要一种虚与委蛇的本领,他最终发现简单生活更合适自己。
朱鸿的散文中尽管也有说《古玩》谈《食态》述《戏迷》这样的说古道今的作品,显示了作者艺术视野的多角度和丰富性,但我更喜欢他那些从生命体验出发谈人生感悟的文章。与重在展示客观世界的小说不同,散文重在呈现作者主体的生命经验和主观世界。好的散文更能以小见大,以“我”——个人的世界映现“我们”——人类的世界。读朱鸿的散文,我常常能引起共鸣,甚至联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到大学去》写作者年过不惑时的一次人生重大选择,离开原来的单位,回到母校任教。今日社会“跳槽”现象已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但朱鸿的这个选择和过程却满含着悲苦和无奈。“我十分喜爱的作家蒙田,在其38岁时就辞去公职,过上了自由和安闲的生活,并得以潜心写作他的随笔,这使我羡慕至极。然而我不能。”一个是羡慕的榜样,一个是自己的现实:“我不能是因为我必须工作。蒙田有其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地产和妻子带给他的财物,衣食无虞,而我则上有病老,下有稚子,安老育小,难以推卸,所以必须先工作后写作。”年过40,使命感日强,紧迫感日增,也焦躁,也无奈。非为富贵,非为荣耀,只为一个可以写作的合适环境,一个真正意义的安身立命之所。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沉浸于个人的感受中,而是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胸怀去面对人生和世界。《一臂之力的伟大》在记述了自己考大学途中陷于泥路求人而不得的经历后,写他自己对此事反复“琢磨”后的思悟:“大约从1989年起我便学习着助人。凡是有求,我必应之,只要找我,我就开门,虽然渺小若我,能力极弱,不过我一定尽心。”“所有人都会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刻,也许一臂之力就足以让他人梦想成真!一臂之力,实际上蕴藏着慷慨与伟大!”推己及人,以德报怨,因磨难而思悟,因历经苦难而人格升华,作品有了感人的力量,也有了思想的分量。
经历人生,追寻的结果是找到了“爱”这个“最后的办法”,爱是胸怀,是能力,更是智慧。《人生的爱与智》是散文集,也是一个作家的思悟录。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史飞翔:读朱鸿散文集《药叫黄连》兼谈散文
- 下一篇:朱鸿:变—序《青春长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