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戏楼(柏维龙)
作者:柏维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9日 点击数:
演歌舞需组装舞台,唱戏要搭建戏台,然而,盖建戏楼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在那个全民还不富裕的年代,也算是一个大工程。
“大原村的寺,新旺村的庵,冯村的戏楼修的宽,马王槐树成了仙,苗驾卧佛睡三间,曹寨锅底叫水淹。”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丰京一带流传的一首打油诗,家乡的戏楼由此可见一斑。
家乡的戏楼位于村子的中央地带,毗邻村里的小学,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十里八乡最早矗立起来的戏楼建筑。家乡村大人众,从选址、设计、修建到完工,涌现出一个个能工巧匠,哲人先贤。那时候,家乡组建了业余秦腔剧团,招募了一群爱好秦腔艺术的靓男俊女,从编剧、舞台设计、排演到正式演出,都发挥了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剧团里人才挤挤,有教师、工人、群众,还有班科出身精于唱念做打的全能人才。一时之间,秦腔剧团发展的风生水起,享誉方圆百十里。
再看那戏楼,高出地面六七十厘米,高度约八九米,宽度约十五六米,顶部呈圆弧形,插着的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飘展。戏楼的门楣正中间上镶嵌着一枚红色的大五角星,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戏楼正前方左右两边各矗立一根红色的大圆柱,两面墙上各绘一副彩色的戏曲剧照,还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唱做念打艺术再现天下事”;下联:“喜怒哀乐剧场重温世间情。”这副对联是家乡的一位剧作家精心推敲撰写,可谓情景交融匠心独具,名副其实。统观全貌,戏楼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内看清新宽敞,外观恢宏大气。
儿时,戏楼在我们孩子们的眼中一直是个神秘而高远的去处,因为那是唱戏演员穿着鲜艳的戏装咿咿呀呀表演的舞台。每年冬季的阴历十月十五日是家乡过古会的日子,村上聘请来了县市的秦腔剧团助兴演出。只见一辆大卡车开进村子停在戏楼前,打开车箱门,五六个精壮汉子涌上前去,把车厢上面的柜子、箱子、灯具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抬放到戏楼上,接着剧团的工作人员开始布置舞台。搭建帐幕,摆放各种道具、器乐,安装射灯,戏楼上一片繁忙。黄昏时分,整个戏楼装扮完成。打开灯光,戏楼内红色的、紫色的帐幕,还有黑色的、古铜色的乐器,随着变换着的灯光,映衬的整个戏楼富丽堂皇。
这时,演员们也陆续到来,进入戏楼后台。后台一般人是不能进去的,只允许演员和工作人员进入,对孩子们来说里面充满了神秘感。戏楼里面设有两间套房,这是专门为演员们化妆准备的。演员们都是俏男俊女,在镜子前描眉画眼,着衣戴冠,抡胳膊甩退,咿呀练唱,做着演出前的热身准备。
夜幕降临下来,时令已进入初冬,空气中氤氲着一股股寒气。不怕冷的孩子们早已在戏楼前的操场上奔跑戏闹。村民们也三三两两夹着板凳,携带着亲戚朋友说说笑笑地缓缓而来。外乡村民有的三五一群悠悠地走来,有的用架子车拉着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爷爷或奶奶,满脸笑容急匆匆的赶到,唯恐错过了最佳的看戏位置。戏楼前灯火通明,不一会儿功夫,四邻八乡晚上来看戏的观众已围成一个大大的半圆。男女老幼,肩蹭着肩,头挨着头,熙熙攘攘。今天晚上演出的剧目是秦腔折子戏《二进宫》、《五郎出家》、《杀庙》、《三对面》、《告状》。随着照明灯的熄灭,戏台上响起了大锣、铙拨、板鼓铿锵有力的敲击声,接着,紫红色的帐幕徐徐拉开,演出正式开始,台下噪杂声瞬间宁息下来。随着台上剧情的发展演变,台上的演员提袖甩袍,吹胡子瞪眼,时而悲壮激昂,声声扣弦;时而悲情凄凄,一唱三叹,生旦净丑末各展其巧,台下观众品头论足,唏嘘不已。唱到绝妙处,掌声雷动,一片叫好声。虽然已是深夜,寒意渐浓,戏楼前依然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旱烟、胭脂、汗味混合的特殊气味,秦腔慷慨激昂的吼唱驱散了身体的严寒,心热的就象喝了二两烧酒。终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剧情达到了高潮。外乡来的村民们禁不住赞叹今晚的戏演的棒,舞台布置的精巧,戏楼更是又宽又高,这是其他村子不可比拟的。
能够登上舞台演出是每个演员的梦想,也是我们小孩子的梦想。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六一”儿童节,当我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整齐的站在家乡的戏楼上,用嘹亮的歌喉演唱着《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时,我们的心底是多么的兴奋和骄傲。戏楼底下站着老师、同学还有自己父母,大家都在微笑的看着我们,我们居高临下,体验了一次真正做演员快乐和荣幸,真正的圆了自己的舞台梦。
家乡的戏楼不仅为唱戏提供了舞台,也为惠民下乡歌舞演出提供了舞台。近水楼台先得月,戏楼周围几户村民家里过红白事,有戏曲或者歌舞演出,戏楼是他们现成的最佳舞台选择;村里竞选书记村长,戏楼就成了竞选舞台,台上台下进行着有条不紊的竟选流程;今年清明时节,家乡柏氏祭祖大典仪式也在戏楼上庄重的举行。
在新的时代,戏楼一如既往的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前几年,戏楼顶部残破渗水,村上聘请工匠对戏楼里里外外重新进行了修葺,如同给戏楼换上一身崭新的戏装。晚上,村里的大姑娘和中年妇女组合一起,在戏楼上挥动着彩扇翩翩起舞,编排着热烈如火的广场舞,台下的大爷大妈则是最忠实的观众,不时的拍手鼓掌,在这路灯照耀灯火阑珊的夜晚,他们畅享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家乡的戏楼就象一位长者,无论是艳阳高照抑或是凄风苦雨,他都默默地守护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村庄,见证着半个世纪以来家乡的沧桑变迁和村民们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戏楼小舞台,人生大世界。戏楼给家乡无数少年的童年镶嵌了美好的回忆相片,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向更远更广阔的人生大舞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又忆麦饭飘香时(张翔)
- 下一篇:诗歌:“七一”颂(野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