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意义的追寻和对价值的守护——读董颖夫《平民的记忆》(邢小利)
董颖夫先生,我们称他老董。叫老董,有敬重,也亲切。因文学的缘故,因老乡的情谊,因为柳青,因为工作,我和老董交往了几十年。有时研究工作要频繁地见面和开会,时间久了,我对老董这个人是比较了解的,他有一颗赤诚的文学之心,有慷慨仗义的美好品质,有情怀,有担当,有高度,有远见。我一直很敬重老董,敬重他的为人,也敬重他的做事。他对文学有着圣徒般的真爱和投入精神,在文学和人生这条崎岖的道路上,几十年来他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追寻意义,守护价值,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虽不敢说老董就是一个完人,但他无疑是一个真人——真诚、真性情,一位高人——有思想高度和道德高度的人。
他的自传《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是老董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一个深情回顾。此书全方位展现了老董的一生,从儿时写起,直到古稀之年,他的故乡、他的家族、他的亲人、他的工作经历、他的婚姻,他尽职政协委员以及他对文学的赤诚之心,为弘扬柳青精神而四方奔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还有这一路上的风风雨雨及经验教训。
我读老董的自传时,心境与读小说、诗歌不一样,读的时候,摆在我面前的不是一本书,而是站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历经坎坷但正气凛然、风骨铮铮的人。因此,读的过程中,我是在与传主对话,感受传主的经历、思想、情感和命运。 读老董的书,我始终在倾听和感受他。老董的文字是文学的,是诗意的,是真挚的,是质朴的,也是生动的。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从他的故乡长安马王村写起,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写马王村的历史沿革,古桥土梁城墙河流,并溯源到远古时朝,展现当下的村容村貌。可见老董是下了功夫的,他深透地了解生养他的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用饱满的文学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敬仰之情。其中一些篇章文字优美,情感充盈,如”古老美丽的村庄““沣河歌咏”,把读者从一开始就带入到悠远、美丽、人杰地灵的故乡情境中。
老董诗意的文字还表现在他在一些会议上的发言稿中。他在第一至第四届柳青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标题分别为“永远的柳青”“来自长安的几则消息”“沉甸甸的谷穗儿”“五月的收获”,其中““沉甸甸的谷穗儿”这篇,用熟透的谷穗儿,形容那些有着炽热的心、为人民鞠躬尽瘁、生命力极强的作家们,表达自己的敬仰之心。他用关中农村农历五月收获的季节,感叹和庆贺陕西文学的丰硕成果,形象生动,质朴感人。
书中收录了老董创作的很多首诗歌,有散文叙事诗《伙食费发下来的时候》、爱情受挫时写的《去岁今冬》《回断路人》,还有抒发自己对无比爱戴的柳青的诗《先生,我还想听你述说——柳青先生百年祭》。《儿为父亲搓背——父子说话》《儿子,你十八岁生日,爸妈想对你说》这两首诗质朴感人,前一首表达了儿子对年老的父亲一生苦累的心疼与感动,后一首是父亲在留学加拿大的儿子毛毛十八岁生日那天所创作,其情切切,其意深深,感人至深。 在《儿子,你十八岁生日,爸妈想对你说》这首诗中,他写道:儿子, 写日记要坚持, 要把每天发生在你身上 身旁的事儿记下来。 要真实, 要仔细,不要错过每一天, 在什么时间? 在什么地点? 和什么人? 发生了什么事? 都要在日记里反映出来。 特别是重要的事, 重要的节点, 更不能漏过,错过。 写日记是要你时刻励志啊! 要让每天都活得有价值, 有意义。老董的生命与文学骨肉相连,他说:幸而有文字,也感谢文字忠实地记录,使我重温了消逝的梦想和充盈的理想,更要感谢文字对我人生的承载和启迪,这便是我起意著作的初衷之一。我想让后代记住父辈们走过了怎样坎坷的道路,使他们从中或多或少的得到启悟抑或力量,以增强他们与生活奋斗的信念和勇气。
老董在文学这条路上艰难地行走,收获的是精神的富足。他说“文学为我赚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他从小作文写得好,后来成为业余作者,写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秦腔剧本、戏剧,许多作品曾经在县里影响很大,接连获奖,1979年8月创作的中篇小说《上任以后》获陕西省故事活动先进县都带赛讲会二等奖。他在《后记》中写道:我用满腔赤诚拥抱生活,拥抱文学,感恩生活,感恩文学。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矢志不移竭尽全力地弘扬柳青精神的缘由吧。
老董读《创业史》后,开始关注柳青,后来他发起成立了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创立柳青文学奖,几十年来矢志不渝为传承柳青精神做了许多事情,其壮举另人敬佩。他说:“弘扬柳青精神,打造柳青文化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用后半辈子去做,甚至需要几代人去做。”他出资征地修建柳青墓园、策划实施柳青诞辰九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发起成立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设立柳青文学奖、创办《秦岭》杂志、编排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协助拍摄纪录片《柳青在皇甫》……在做这些工作时,他几经挫折,甚至被人讽刺为“神经病”,但老董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做了下去。“近三十年来,为实现诺言,我以一股牛劲,一根筋的执着,竭尽全力,矢志不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毅力,拿出豁出一切的气魄,一步一步前行,一件一件推进。我心里憋着一股气:非要把这个事办成不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23年,我所设定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其间也出了些成果,这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
柳青是作家中可敬的榜样,光辉的典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热爱人民,始终思考和生活在人民中间,留给了当代作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柳青的佚作《在旷野里》出版后,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柳青在长安生活工作了十四年,是长安人心目中的“神圣”,柳青在长安人心目中是一座高山,柳青对长安的老百姓有恩,长安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怀念他、纪念他。
老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长安人民对柳青无限怀念的情感:人民的作家,大写的人生,神圣的事业,永远的柳青。2009年清明节前夕,老董赴皇甫村柳青墓园祭扫,在祭奠仪式上,他作诗《柳书记,我们看你来了》,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写得极其朴实,毫无矫饰美化之感,全然是老董生命之河的奔腾和流淌。
这本书内容丰富,凡和他生命相关的一切事物他都记下来,收在此书中,包括从2005年至2016年间作为政协委员的所有提案,1981年1月至1982年9月在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写的日记,事无巨细,采访作者、文化馆的各项活动,参加的会议及与会人名单、会议内容等,无不体现出老董的细心和对待生活和工作的认真态度,还有工作附录,包括:走访的一百多位长安县业余作者名单及发表的作品情况;故事员名单、故事队赴斗门、细柳、沣峪讲出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数,文化干部名单。有些资料很有价值,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依据。《支票案件》一文充分反映了老董为人善良具有同情心。他与杨某一起开会,桌上放着一张2200元支票,杨某偷走后被派出所抓获,老董同情杨某家庭困难,为了减轻罪行,在给派出所的材料中他自揽了一些自身保管不严的原因,后来杨某被释放。老董说:杨某的家庭负担太重,能饶人处且饶人,况且没有损失嘛!老董说:“慈心向善,济世为公,才有可能或接近成功,才能使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发光发热,从而变成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展现了老董毕生不懈追求、努力奋斗的人生,展现了他对意义的追寻、对价值的守护的可贵精神。
《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既是“平民”老董人生之路的记录,也是长安一位文化人关于长安文化特别是与柳青有关的文学事业的实录,它有关于个体生命的阅读意义,也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回顾和总结走过的路,老董无悔,老董的生命光辉灿烂。
作者简介:
邢小利,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副主编,创作研究室主任,现任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秦岭》杂志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作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苦难生存中孕育的文学之梦想(仵埂)
- 下一篇:评论:“他”致颖夫(何少南)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