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敬畏文字到“惜字纸”(李耀亭)
作者:李耀亭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5日 点击数:
书法深受人们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追究其原由,一时半会还真是难以说清。我从九岁开始随父学习书法,已有几十年时间,说实在的,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深思过。近来,我通过学习巜中国书法史》巜中国文字学》等资料,使我有了一个浮浅的认识。人们喜爱书法是由中国人喜爱中国汉字,敬畏文字、崇拜文字而沉积演变而来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中国汉字有着繁复多变的外在美和意境深邃的内在美,在璀璨的历史长空,留下了无数的醉美诗篇文赋,镂刻下了多少蔚为壮观的人文画卷。汉字彰显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民族记忆和瑰宝。
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在远古时期,最早出现的是巫术,随着巫术的发展,人们想与天神交流,就用刀在龟甲上刻画,把人们想要说给神灵的话,用最简便的图形刻在龟甲上,以期让神来读懂。古人在造字时,把自己对天地万物的理解融入到汉字之中。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慢慢演化为对图腾——文字的崇拜。古人敬畏文字,从古人“惜字纸”的传统中得到征实。有纪载表明,中国有“惜字纸”的这一传统记录,即带字的纸头是不能秽用的,要收集起来,拿到文昌阁专用的字纸炉去“火化”这就是“惜字亭”、“字纸亭”的前身。纸灰则置入坛内,最后投入河海之中去。古人敬字如天,对文字的敬惜,出自于对上天的尊奉和对文化的敬畏。认为文字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特殊礼物,它是神圣的,内含上天造化之秘,是开启人类智慧,沟通天地万物的瑰宝,绝对不可筹闲视之。巜文字训》中记载:“夫片文只字,皆仙佛之经书。寸楮微言,悉圣贤之名讳。天朝地府,一字贵若宝珠。”正是由于有“字纸乃圣人之血脉”的这种认识,在古代读书人家中,都设有字纸篓,专门存放有文字的废纸。处理废纸也有讲究,一是字纸要得持清洁,不能有脏物污秽;二是等积聚多了,要将其放到焚纸炉中烧掉;三是将焚化后的灰烬深埋土中或投到江河湖海的流水之中。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敬惜字纸的传统已深入人心,出现了一些专门劝人敬惜字纸的文章,还出现了一些专门收集废旧字纸的“道士”“僧人”。据家父讲,解放前在洨河两岸就有一位背着纸篓捡废旧字纸的僧人,把捡拾的字纸背到洨河沙滩焚烧,并埋入沙中。旧时,有的地方还建有“惜字亭”,劝导人们敬惜字纸。
敬惜字纸的传统影响深远,已遍及海外。刘伯骥巜美国华侨史》记载,在旧金山的文华社的墙壁上悬挂着题词为“敬惜字纸,神明显悦”的镜框,旁边还放置了许多书有“文化社字纸灰”标志的灰色布装,用来收集字纸灰。在僻静处建有焚化字纸的“圣炉”,相当于中国的“字纸亭”。还专门安排工人,每天沿街收集字纸,包括废旧书报、手稿等将其运往“圣炉”火化,然后将字纸灰装入布袋,运送到金门港口投之于海,非常认真,一丝不苛。在华人小区看不到一张被人践踏的字纸。
随着历史地发展,人们由敬畏汉字发展为敬畏文赋诗词,敬畏书法。在互联网时代为文字的流传和文化的普及带来了诸多便利。新时代在与时俱进中我们要大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汉字的艺术之美与思想之美历久弥新地传播开来,弘揚下去。
2019.1.4日初稿
2024.6.11日修改於易心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话说竹子(李耀亭)
- 下一篇:评论:也说“名利”(李耀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