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监护人”牢牢守住“饭碗田”
骑着摩托车 田长巡田去
长安区砲里街道西垇村有1329.52亩基本农田,西垇村党支部副书记、四级田长刘良每周至少要将农田巡查一遍。采访当天一大早,记者在西垇村编号为1486号的耕地前,见到了刘良,他骑着摩托车走走停停。刘良望着绿油油的麦田说,“照这长势,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随后他走进地里,随手拔除杂草、俯身捡拾飘落在麦穗上的异物。
“从前,西垇村耕地多数不是被种上了树就是撂荒。因为村子距离市区较近,村民大多出去打工,收入比种地要高不少。树木虽然生长周期长,但既不需要打理又能留着卖钱,时间长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刘良告诉记者,村民们有个老思想,自己家的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过去在耕地上私搭乱建、种植其他作物等破坏耕地的行为比较常见。作为一名基层田长,他在日常巡田就是看看有没有破坏耕地的行为,如果发现乱倒垃圾的情况就马上协调清理,发现私搭乱建及时拆除,如果有村里解决不了的,就汇报给街道,反馈给上一级田长。
刘良直言,高强度的巡田、宣传,能遏制住违法行为出现,但是老问题解决起来却不容易。比如,有的耕地被村民种上了果树、苗木,有的村民把土地租给了企业当厂房。处理这些违法占用耕地的情况时,需要把握好情与法的平衡,这很考验田长的威望与灵活变通的能力。
因此,巡田、走访村民……刘良的“田长”生涯起步得十分辛苦,也正是在这忙碌的一天天中,孕育着西垇村的变化。随着这几年田长制的不断推行和村里的宣传,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几乎不再有破坏耕地的情况发生。
让他最为自豪的是,去年长安区启动了耕地流出整治行动,行动中村里20多家种植白皮松的承包户和10余户种树的村民全部退出,全村恢复了800亩耕地,西垇村也成了全区的典范。此后,村里也引进了“新农人”,在村里承包土地,进行科学化集约化粮食种植。目前,全村几乎消灭了撂荒土地,小麦生长情况良好,预计每亩稳产能达到1000斤以上。
记者了解到,西垇村的变化,是砲里街道实施田长制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目前,砲里街道各级田长坚持以辖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为目标,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构建起了全面保护、责任到人、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将监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