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打麻鞋成非遗保护
前一阵,有部叫《赤壁》的大片,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瑜和鲁肃去见刘备,拜过之后,看见刘备独自一人在编草鞋,好奇地问,这些都是刘公编的么?关羽插话说,是啊,我们的鞋都是大哥编的,非常结实,刘备也回应道,编了很多年,习惯了。经典搞笑台词让很多人记住了这部电影。时过境迁,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图新鲜的年轻人给这种鞋子带来了市场,这不,长安区就有一个村子的人靠这个发家致富。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王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挖掘出长安区小邵村面临失传的打麻鞋技艺,通过保护和宣传,使得打麻鞋这一传统手艺不仅又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而且还使该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闲聊聊出个老古董
因为一直在调研民俗和民间工艺,所以只要见到农村来的乡党,王主任有空都要凑上前聊两句,长安区北张村的传统造纸的手艺就是这么打听出来的。
没想到好事成双,2006年初的一天,王主任在群艺馆楼道碰见了打扫卫生的农民工赵大德。四十多岁的赵大德家在长安区小邵村,是个极其憨厚朴实的一个人。王主任就问他快过年了他们村里闹社火的事情。两人这就聊开了,聊得兴起,赵大德无意中说起了当地人过去会用布或草打一种当地人叫做“布绺绺鞋”的简陋鞋子。王主任一听,就问他会不会。赵大德说:“会!我屋还有个旧打鞋的木头机子哩,我爷的爷那辈传下来的,不过现在会的人不多啦,我屋的打鞋机子正准备劈了烧柴呀!”
王主任忙说:“千万别烧,有机会我看看。”没想到赵大德第二天就用他平时运垃圾的三轮车把他家的打鞋机子拉进了西安城,一到群艺馆满头大汗地就朝王主任喊:“王老师,老古董来咧!”
赵大德说着就坐上打鞋机子演示起了打鞋。当一把龙须草在打鞋机子上编成了一双充满了乡村气息的麻鞋时,王主任一激动,拍着赵大德的肩膀说:“大德呀,别看你今天在打扫垃圾,但你明天就能作为民间艺术家登上大雅之堂!”
赵大德紧张地直搓手说:“打个烂鞋就是民间艺术家?就我这两把刷子!要说打鞋打得好,我给你推荐一个人!”
表演招来个怪小伙
赵大德向王主任推荐的人是他同村的姐姐赵小明。赵小明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媳妇,打的麻鞋平整结实。2007年5月,赵小明被邀请在碑林区大街上进行展示表演,王主任陪同前往现场讲解。围观的人很多,都表现出了对麻鞋的极大兴趣,有些见过这种麻鞋的老人很惊奇地说:“好多年都不见这种鞋子了,还以为再也看不到了呢。”
王主任解释说文革以前赵小明她们村家家户户都打麻鞋,当地人上山下地出远门都要多打几双带着,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打麻鞋就消失了。“现在小邵村除了几个年纪大的,都没几个人会打鞋啦!”
在现场有两个从广东来西安旅游的时髦女孩现场试穿了起来。鞋子一上脚就说舒服,而且很酷,很个性。当场掏出钱来要求购买。赵小明忙摆手说:“不值钱嘛,这俩女子喜欢就送给这俩女子啦。”两个时髦女孩高兴了,围观者一看也都向赵小明纷纷讨要起了麻鞋。
这时候有个外地小伙子挤进人群悄悄问起了赵小明家住哪里。赵小明是个农村妇女,有点害怕,也就没告诉他。王主任问他有什么事情他也不吭气,神神秘秘的,真是个“怪小伙”。没想到活动结束后,回到家的赵小明给王主任打来电话说:“王主任,怪小伙跑到我村里来了!”
打鞋打出条致富路
原来怪小伙是个做生意的,感觉传统麻鞋很有市场前景,就想批发一批麻鞋卖。当时小伙子一次就定了100双麻鞋,一双鞋子4元。从没接过这么大“订单”的赵小明一高兴,就给王主任打电话报喜了:“整整100双呢,那可要做多长时候呢?”
没过两个月,王主任就在鼓楼底下碰到了怪小伙的摊子,不过他摊子上的麻鞋价格已经卖到了一双20元到30元,遇上老外价格更高呢。
自从怪小伙开始卖麻鞋后,更多的商家也开始跑到小邵村定货,从此村里很多人家都开始忙着打麻鞋了,当然批发价也不是当初的4元,而是提高到5元到7元,按麻鞋的质量而定了。如今该村已经有近三十户人家从事麻鞋生产,销路扩展到深圳、北京等地呢。致富了的村民还专门给市群艺馆送了锦旗,感谢市群艺馆对这门古老手艺的发掘和宣传呢。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古法造纸显神奇 再访长安北张村传承人
- 下一篇:古代造纸的加工工艺及其性能解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