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少陵原下水洞子(王小虎)
终南山的流水就像一把锋利的雕刻刀,锲而不舍地改变着山外的地形地貌。少陵原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黄土台塬,远远看去就像是大山伸出来的一条粗壮的胳膊。沿着原根下面,有许多汩汩流水的洞子,当地人叫其龙泉圣水。
我们杜曲东村傍依着少陵原,原下有四眼水洞子。打我记事起,这些水洞子就不停地向外流水,至于是哪个年代形成的谁也说不清楚。洞子像地道一样很深,从来没有人能探到底。由于我们村所处地方土层薄,挖不到10米就是沙石,容易垮塌打不成井,全村人都是吃洞子流出来的水。打水的地方是离洞口不远的一个水潭,里面长了许多水草,还有一些小麻鱼四处游弋。人们把桶放下去汲满水,在往上提的时候往往会泛起沉渣,要稍微沉淀一下才能打第二桶水。即就是这样,挑回去的水倒进缸里,第二天缸底就会锈一层脏东西。
夏天,去洞子挑水还可以,但到了冬天,就困难多了。人们在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冬天去挑水,水洒在下洞子的坡上立刻结成冰,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早年用的是木桶,人倒了桶也就被摔散了,回去还得寻箍桶的修补。在吃水的地方,村上人还去那里洗菜、淘粮食,上游更有鸡和鸭子扑腾。就这样,村里老几辈人吃着洞子的水,用“不干不净吃下没病”敷衍着自己的生命。离吃水地方不远处支着几块石条,那是村人洗衣裳的地方。村里妇女在这里一边搓着衣裳,一边家长里短地说着闲话,比在家里洗衣裳畅快得多。
到了冬天,小水渠两岸白雪皑皑,水面上却热气腾腾、氤氲一片。由于洞子在一二百米的地下,流出来的水比较温热。她们洗衣裳的时候一点都不感到手冷,可洗好的衣裳不一会儿就冻得硬邦邦。这也是大自然对村人的恩赐吧,要不然在这冰冷雪天洗衣裳,她们就得遭罪了。
洞子流出的水形成小水渠,从村子中间蜿蜒而过,也算是一道风景。到了春天的时候,两岸小草葱茏、柳绿花红,给劳累的村人带来不少好心情。特别是夏天的晚上,小水渠上不少萤火虫飞来飞去,就像是天上的星星。这场景非常梦幻和好看,吸引不少娃们去捉萤火虫。他们把捉到的萤火虫装在瓶子里,像灯笼一样拿在手里,相互追逐嬉戏打闹。同时,水源的充足也给村子种水稻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时候村子中间的地比较多,到夏天绿泱泱一片,晚上蛙声此起彼伏。这种美好的田园景色,让村子充满了诗情画意。
由于有洞子的流水,村里的稻田一年到头旱涝保收。遇到天旱没雨,其他地方的庄稼可能就旱死了,而村里的稻地却绿油油一片。到了秋天,稻田一片金黄,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稻香。当人们割下沉甸甸的稻穗,心里无不感激水洞子带给他们的福气。洞子的水清冽甘甜,非常好喝。人们热天出工上原或者放工回家,走到这里都要下到洞子喝一肚子来解渴。村人用洞子水做出来的热豆腐更是嫩白筋道,豆香浓郁,是享誉城南的著名小吃。改革开放后,有人看水能卖钱,就将洞子的水拿去西安化验,结果证明洞子的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品质很好的矿泉水。可惜的是矿泉水厂始终没办起来,要不就会有更多人吃到我们家乡的洞子水。
水洞子里面经常有垮塌,掉下来的泥土会堵塞水路,水流就会变得很小。所以,生产队每年都要组织劳力,对洞子里的淤泥进行一次清理,村上人叫淘洞子。这是件既危险又艰难的事情,因为里边的洞顶子随时都可能发生垮塌,而且洞里面的水很冰冷,人在里面坚持不到1个小时就得出来缓缓劲,暖和暖和再进去。所以,每次淘洞子,生产队都得买一瓶白酒,人们喝了酒才能在里面待的时间长一些。
2000年以后,村里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村民家也都买了洗衣机,水洞子对人的作用变小了,也就再没有淘过。时间一长,里面的淤泥就把水路堵塞了,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断流。如今,四眼水洞子已经有两眼被夷为平地,其他两眼也走了地下成为暗渠。少了水洞子的流水,村子即少了几分灵动,少了几分恬静,更少了几分田园的风景。每次回到村里,看着满眼的水泥墙砖,我便怀念渠水环绕、禾苗如茵的过去,那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燃面(王小虎)
- 下一篇:散文:从看报到投稿的经历(王小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