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万余名搬迁群众开启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2月11日,记者从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我省用5年时间让84万余名贫困群众搬进新家园,全省2116个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运转正常,开启了安置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故事: 乡村展新颜 产业绘蓝图
冬日的暖阳透过树叶在地上映出斑驳光影,和蜿蜒的公路、整齐的农屋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每逢天气晴好,长安区石砭峪新村辛桂贤老人都要去村头广场散步。“这番光景,要是搁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辛桂贤老人说,自从举家搬迁,她没想到,自己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石砭峪新村由原石砭峪山区的七个村合并而成。”石砭峪新村第一书记王伟告诉记者,以前石砭峪村地处秦岭深山,自然条件艰苦,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
为了改善山区群众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保护秦岭生态和石砭峪水库水源地安全,2018年5月,石砭峪新村由深山整村移民搬迁到山外,村民们陆续搬出大山,搬进了白墙灰瓦的二层中式新居,干净笔直的水泥路面,健身器材、村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生活环境变好了,咋才能让乡亲们口袋富起来?王伟说,凭借秦岭山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村集体借助原有产业扶贫项目,建成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中蜂养殖和羊肚菌种植等,加上精品民宿、温泉水疗、特色餐饮、居家养老……如今石砭峪新村的产业越来越多,越来越“洋气”。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2020年石砭峪集体经济收益40余万元,2021年达到65万元。”看着村民脸上的笑容,王伟信心满满地说,大伙儿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服务:2116个集中安置区
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完善
石砭峪新村是陕西省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积极推动工作重心向后续扶持转移,围绕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做好搬迁群众权益保障等重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积极显著成效。
随着我省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档升级,目前全省2116个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运转正常。基础设施方面,安全饮水到户率、安置点道路通达率、生活用电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通信集中覆盖率均达到100%。公共服务方面,全省搬迁群众医疗保险覆盖率、就医改善率、子女就学率、就学改善率均达到100%。
截至目前,安置点周边共配建工业园、农牧业、商贸物流等各类园区3500余个,预计可带动4.5万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配建780间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带动650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全省大型搬迁安置点就业服务站(窗口)实现全覆盖,2021年组织搬迁群众外出务工37.34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36万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实现至少1人就业,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保障:就业就学等
社区服务全覆盖
随着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兜底保障全面覆盖,各安置点采取单独设立自治单元和挂靠管理的方式提供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社保、法律咨询等社区服务,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采取单独、联合、挂靠、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全省新组建基层党组织189个,挂靠或联合组建479个,成立党小组232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216名,成立群团组织86个,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搬迁群众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兜底覆盖率达100%。
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更加有力。我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对重点群体实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研判,定期调度筛查预警信息,因人施策、分类帮扶。目前,全省搬迁群众未发现规模性返贫风险。同步全省已完成了23万余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不动产权证登记率达到100%。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稳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旧宅腾退和复垦复绿率达到100%。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