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小年的风俗(每小平)
辛丑腊月过小年,千年风俗敬灶仙。
金牛辞去,福虎游春;年味渐浓,又过小年。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灶节,西安城乡的民间又称“小年”。小年还叫“小岁”、“小年夜”,是相对除夕大年而言的。
小年一般在腊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区在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民众将小年视为过年的开端,是我国民间集中祭灶、扫尘的日子。
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六七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乒乒乓乓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充分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喜悦心情。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的说法。
过小年在旧时有“官三民四船五” 的传统。即官家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日。在我国北方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多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日。此外,在四川和贵洲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
祭灶:是小年最主要的节日风俗,自古有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祭灶源于汉代的“黄羊祭灶”。《后汉书,阴识传》载:汉宣帝时,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在腊月初八做早饭时看到了灶神,便杀了一条黄狗祭拜他(祭祀用的黄狗叫黄羊) 。此后阴子房家族世世代代受到灶神的赐福、生活美满幸福、吉祥如意。因此,人们争相效仿,由此祭灶之俗渐盛至今。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巨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昔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画男女二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在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 、“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一年四季的平安。
灶王爷是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庄子,达生》中有“灶有髻”之说,晋代司马彪注称:“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 可见最早的灶神是女性形象。汉代以后,灶神逐渐变为男神,多为受人崇敬的圣人。如黄帝、炎帝、祝融等。到了唐宋,关于灶神的传说越来越多,神乎其神。
为过好小年,父亲从杜曲镇买回香蜡纸和糖、水果等祭品;母亲早早和好面,揉面醒面,经过反复不断搋面,待面团揉好后再擀成薄薄的圆饼。同时,父亲已经把馍锅烧热,母亲拿着油布擦锅,只听得嗤、嗤、嗤的声响,油香气便弥漫在灶房的上空。母亲把擀好一个个圆饼放进锅内,再小心奕奕用锅铲逐个来回移动,待火色烤好后再逐一迅速翻个过;然后,盖上锅盖再继续烧锅烙。为了烙好灶饦馍,虔诚的父母亲格外用心,时刻掌握好火候,直到饦饦馍烙成金黄色、虚腾腾、黄淳淳为好。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不吉利的坏话,多言吉祥语,祈愿福满人间。为其烧些纸钱,意思是送灶王爷上天路上用的盘缠,还要给灶王的坐骑准备一桶水和一些草料。祭祀时口中要念诵“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七日之后,也就是除夕晚上,家家要再燃香烛,摆上供品,把新买来的灶神像贴在灶上神龛里,上面写着“保佑”二字,两边贴上写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有的写有“油盐深似海,米面积如山” ,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请回来了,俗称“迎灶”。
唐《辇下岁时记》中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 醉酒” 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奉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奉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相传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各家的善恶美丑,让上天赏罚。因此,昔时家家户户都在小年这天祭灶。祭灶要在灶王爷神像前供上麦芽糖制成的糖瓜或关东糖,意在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以免他在玉皇大帝那里说自家的坏话。为其烧些纸钱,意思是送灶王爷上天路途用的盘缠,还要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一桶水和一些精草料。祭祀时口中要念诵:“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七日之后,也就是在除夕晚上,家家户户要再燃香烛,摆上食品水果等供品,把新请(买)来的灶神像贴在灶上神龛里。上面写着“保佑”二字,两边贴对联,有的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有的写“油盐深似海,米面积如山。” 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请回来了,俗称“迎灶。”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人,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人们给予获赠的食物。送灶习俗在我国东西南北中各地都极为普遍。
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它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它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的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风俗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的说法……
无论是那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力求喜庆祥和,人寿年丰;驱祸避凶,幸福健康;早除疫情,共克时艰;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辞旧迎新的祥和氛围。
2022年1月22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五十(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过年前的习俗(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