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都市里的乡情——步行街随笔(方僧)
长安步行街,北止塔坡村口,南通西长安街,约三里之遥,西临皂河,东近乔家村。古有杜甫诗句为证:”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据作家崔浩老师曾记为:诗中绿水,正是指皂水”!
这,究竟是条步行街?还是个商业街,怕是谁也说不清楚?
清晨,我起的很早,出小区大门向西,过国美电器就到步行街北口,沿着街两旁商铺门前的石板路徐步向南遛达,晨风轻柔亲吻着我的肌肤,路旁街树有鸟儿鸣唱,路中央早有晨练者翩翩起舞,或打太极,或作体操,或聚众谝闲……。走过横过的新华街,直走入长安广场,看到的只有羽毛球场和众多晨练的老头老太太们。其实,现代文明生成的步行街区实质还是乡村的继续,不同的是方式改变罢了。
街上两边掩隐在树丛后的商铺称得上是街上的住户,凡来街上闲逛的人群,大多是附近拆迁失地农民,或是外地人在此买了楼的住户,或是从韦曲老街附近赶场的乡党们。随着农耕时代的远去,过日子的人们却抵身于现代生活的聚集地一一各条街区。
反正,步行街上的早晨是热闹的,
记得有一句禅语:曲径通幽处 ,怡然自来。步行街却直直的从北向南穿堂正过,一点也没有曲拐的意思。
清晨和煦的阳光从东边的楼顶升起,风景里和街上的人们便沐浴着晨露,在阳光下作着自己的事。此街没有弯弯曲曲的小路,风景幽美是由于两旁的商家,两旁的树木和满是人群街舞的老头、老大娘们,这便是这街“曲径通幽”吧。
当我走过街区时,大多商铺还未开门,步行街南头拐向广场,只有华润万家超市门口的喇叭招呼着人群:带口罩入内,进店先扫码。
超市边上的广场佈满了弯弯曲曲镶满青草和树颧的小路,我叹了一口气,心想:这才是真正的曲径通幽处呀!油然想起古往今来,多少骚客贤人、俗人农夫,在这曲径通达的远方,他们为了生计或做事或打工,或侍奉庸主,或发达腾起。如今这,这弯弯曲曲的路却成为人们寻求快乐,全民运动之处,但在我看来,她似乎是犹如那望不到尽头人生小路。
弯曲小路的那端,走来的是悠闲散步与唱曲遛鸟的人,至于路边那些风景和诗文,也只属于坐在凉亭上谝着新闻的闲人吧。北头称为太阳村壹号街的那条巷子却是尚武者的世界,那些壮士和武术爱好者们,武刀弄棒的,或舞翦掄棍,或耍把式教徒,成为乡村槐树下老碗会的继续和步行街的独特风景。
听说步行街刚建之初,长安作家董颖夫曾在区政协会上建议:将旧长安县礼堂恢复重建于步行街口的广场上,以示人们对长安县的存念,可惜未被政府采纳……。后来,有听说修了步行街和广场,于是儿媳便鼓动婆婆去广场步行街,说人家都在步行街跳舞呢!你却成天坐在家中嘟囔这个,嘟囔那个。婆婆瞪了一眼说:“哦,搂搂抱抱的?也不嫌羞?哦有啥好的呢?”临了,最后扭不过儿媳妇的魔教,让儿子给卖了舞扇,孙子给准备了喝水壶,儿媳准备了遮阳伞。第二天,天麻麻明就把儿媳,孙子喊起来,说去步行街活动走?在儿媳、孙儿簇拥下,那婆婆象个大家族的太太,走了二里路到了步行街,一看人山人海,每个舞群摊都有组织者,根本就插不进去,这时咳了声罢了!儿媳见壮赶快给买了两“油饼夾菜”(韦曲名食),老婆婆坐在街树下的石蹬上,三下五除二就咥完了,从衣襟处掏出个手帕,把嘴一嘛,说走,咱回……!小孙子说了一句:”奶奶真逗!”逗得儿媳妇和众人哄的大笑一回!
“百年乡愁,百年乡村,因拆迁自然村遗存者甚少也!因广场舞兴起闹了多少笑话”。
当然,这一切似乎与我无关,只有那弯曲的小路引领着我步徒的脚步。我生性孤避,人家说“不合群”,这街的风景和风景里的小路才是我迹开世俗的烦扰,或许这正是我的“乡愁念叨与曲径通幽”,或是独火远上与高处胜寒。
乡村之情,乡村之爱,广场之美,小路之曲,在小路回转之间,领略个中的真谛与哲理。
长安步行街,董卿说过:“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笔直平坦的大道固然风景宜人,但弯弯曲曲的小路更能使你通往风景优美的地方”。
步行街的清晨,只有在繁华落尽,热闹散去时,才章显出乡村情调。
晨光最易舜间即逝,那些懒得活动的老人们终是养一池宁静的止水,在悲观主义者的篇章里,这种柔软和温暖,成为了寂寞岁月。我轻描淡写的话说步行街乡情,热闹与宁静、宽畅与直行、曲径与幽处,漫漫书写着云淡风清的人生……。
长安步行街!韦曲你早!倘若有意,晨曦便温婉轻柔,朝霞里便是生命的开始………!
辛丑年寒冬方僧於韦曲皂河滩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月下城壕街一一韦曲往事(孙宝田)
- 下一篇:散文:十里雪村 游子梦(方僧)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