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年初一的习俗(每小平)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响,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对经商人家来说,放爆竹是为了祈福新的一年大发大利。旧习俗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据说: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拜年是中国民间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良好方式。人们再穿上漂亮的新衣裳,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初一至初五过年期间,习俗讲究妇女一般不做针线活。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向长辈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辈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身体健康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如今,有些机关部门,团体单位、企业、学校等,大家在年前相聚在一起互相祝贺,称之为“团拜”。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需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走亲戚。“快穿上新衣服、换上新鞋,带上出门的礼物,备好车走亲戚!” 过年出门走亲戚先走舅家、丈人家,再走姑家、姨家,按亲戚血缘依次走动。初一或初二以后必须带着礼物到父母家。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喝茶聊天,吃饭、玩耍或出外看景色。
在长安韦曲、杜曲一带,走亲戚从初二开始到丈人家、外甥到舅家拜年,或到姑家、姨家拜年走亲朋好友家的风俗。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妻同行,俗称“迎婿日”。然而,在长安细柳、斗门等西部地区,却讲究大年初一新女婿到丈人家走亲拜年的,其它风俗大致也一样。过年走亲戚一般都在初七前走完,舅家给外甥送灯笼多在正月初五,其它朋友、同学、战友等可在正月十五前走动互访。
二是礼节性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或握手,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离座作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可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拜访。凡一年来对别人欠情的(如老师、领导、律师、医生等) 就要带上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节、只是到院门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新年好!”或“过年好!”等吉祥祝福话。方便时也可在屋里坐一会儿,无过多礼节。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汉族拜年的风俗,从汉代开始,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以后,许多人家在家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古今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书信、名信片、电话、电报拜年、手机短信、微信和视频网络拜年等方式。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因为“岁”与“崇”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织成龙形,置于床脚或炕头,此记载见于清代富察敏崇所著《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发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后、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现如今长辈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数额也越来越大、金额也越来越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经济困难,父母亲过年给我们的压岁钱多为分币或角币,很少有伍角或一元的,贰元少有,伍元根本不发,壹拾元大团结父母亲都少有。曾记得,父母或亲友发给我的分分压岁钱,舍不得买玩具或糖果,就这每年积攒的压岁钱还不足交学费的贰元钱……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前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卜本年的年成。此说法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物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晴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杀人的风俗。
贴画鸡。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说道:度朔山上有株大树,树上栖只天鸡,当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所贴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避邪的重明鸟,众人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了一个木头状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上,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用以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的样子类似鸡,以后人们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现在仍然记得,在擦洗净小格格木窗后,母亲和姐姐给糊好白纸的窗上用麦面浆糊仔细贴窗花的情景……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吃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因此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的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条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会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垃圾多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外头向里边扫。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和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现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室内外,大年初一不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只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泼洒。
过年期间习俗民俗讲究多,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2021年1月31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除夕的习俗(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大年初二至初五的习俗(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