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荠菜饺子(郝德海)
吃过早饭,洗涮停当以后,又到讨论中午该吃什么饭的时候,这个如今成为难题。民以食为天。现在,一天天的大家午饭,不是米饭就是面条、馒头,大米、白面的,除了细粮,还是细粮。众所周知,饮食讲究粗细搭配,粗粮在那儿呢?玉米和红薯最近也很少碰到。那么最近有什么野菜上市啊?突然想起有个朋友在朋友圈晒自家包的荠菜饺子,看着还挺不错的,我家为什么不也去试试呢?
平时,说到饺子,我最爱吃莲菜大肉饺子,不过吃的多了,也吃烦了。我最讨厌的芹菜大肉饺子,当然我家很少吃到。曾经,羊肉韭黄饺子、牛肉茴香饺子,我在皮薄饺子馆也吃过,不过如此而己。
妻外出买菜割肉,我在家和面。窗外,花在绽放、鸟在鸣叫,春天又来了。
我想起小时候,每年二三月间,天气才刚刚暖和,人们还没脱掉棉袄、棉裤,我们村子周边的大片麦地里,就会出现三三两两的小孩子,三五成群,他们左手提着竹篮篮,右手执着铁铲铲,到处寻找各种野菜:麦瓶儿可以作为面条的配菜;米蒿蒿可以沤浆水菜;而荠荠菜呢,可以包饺子……
长安农谚:正月大吃大喝,二月兑兑挪挪,三月菜菜和和,四月青稞面窝窝,五月鞋蹄大蒸馍。
秦地无闲草,瓜菜半年粮。那年那月,每当青黄不接之际,大自然的无私奉献就会充分地表现出来:苜蓿可以蒸碱疙瘩,又称青团;香椿既可以凉拌,又可以炒鸡蛋;而白蒿、槐花、榆钱儿可以蒸麦饭……这些乡间出产,既不是山珍,也不是海味,但它们应时应景,既能凉血液、降心火、除口疮,特别是还能节省细粮,帮助人们度过那些难捱的春荒。
妻在剁肉,我在择菜,女儿在上网课,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来自大自然的新鲜荠菜,嫩嫩地、绿绿地,焕发着泥土的氛芳,那是早春的气息和问候。馅料调好以后,妻在擀面皮,我在包饺子,女儿的网课还在进行中。不大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一个个有型有色,翠绿色的饺子,犹如一个个元宝,散发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配上油泼蒜汁作为蘸料,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今天的荠菜饺子真的大功告成,就连喝惯了牛奶,吃惯了面包的女儿也赞不绝口。一大盘荠菜饺子,我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再饮一小碗饺子汤,原汤克原食,我已心满意足了。
凡事存在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都存在着。社会还是发展了,时事变幻了:过去的经常,如今成为稀罕;过去的稀罕,如今成为经常。过去人们担心吃不饱,现在人们担心吃不好。
然而,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什么季节就有什么季节的蔬菜,比如春天的荠菜、夏天的莲菜,冬天的白菜……它们的出现,天经地义,自有它们的道理。什么反季节蔬菜,比如冬季的黄瓜和西红柿,如果你食用,未必是件好事。
我们生活的环境,养成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还是接受我们从小形成的惯性,比如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而中国人爱吃中餐,欧美人爱吃西餐,我们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根本,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简介
郝德海
西安市长安区第八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长安区模范教师;长安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论文、散文多篇。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记忆灵感寺(杨瑞珠)
- 下一篇:诗歌:我的大西安 我的美长安(陈玲)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