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你所不知道的——韦曲老街道(每小平)
一、 地理概况
韦曲是新中国成立后长安县(区) 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商贸、交通等的中心,是长安县的首都。从建国初直到2006年是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韦曲位于西安城正南约10公里。韦曲老街道位于长安北街东、地铁2号线航天城c出口东约60米。
少陵原恰似一条卧龙,从终南山的大峪,引镇、留村、韦兆、杜曲、大兆、酒铺、杜陵等乡镇蜿蜒向北在韦曲北原折向西北至清凉山……
韦曲得名于西汉,宣帝时丞相韦贤居住此地;其子韦玄成为元帝时丞相。汉唐时期,韦氏家族有22人历任丞相(宰相) ,另有皇后、诗人等达官贵族在此居住,也是踏青游玩风景地。唐代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句,罗邺:“韦曲城南锦绣堆,千金不惜买花栽” 。“汉唐韦杜,去天尺五”。长安县自古有韦曲,韦曲俗称余曲,韦曲有城壕。韦曲按地理方位分为东韦和西韦,撤乡并镇前韦曲辖16个行政村。撤乡并镇后将原来的申店乡和杜陵乡合并到韦曲街道办事处。东韦村东依少陵原,有12个村民小组4030人。韦曲老街道东边紧邻东韦村,西边为商铺和单位、西南边为东韦村小堡子。
二、 龙王庙、火神庙
老街道住户向笔者介绍:“韦曲的龙王,王曲的城隍。” 意指韦曲的龙王庙、王曲的城隍庙皆有名气。龙王庙位于韦曲老街道北头西边(百货大楼后院),座北向南约5亩地大,殿宇楼阁、松柏参天、花草树木相伴,庙前有2株高大的国槐和广场,有2米多高、3米长的砖照壁,上面有著名书画家王捷夫先生画的头面朝西雄狮油画,题有“瑞狮怒吼”四个大字;两边分别画有持枪解放军画像,威严庄重、可亲可敬。新中国建立后,龙王庙由县公安局、韦曲派出所入住。西边由韦曲百货商店、综合门市部、修车铺、合作食堂等营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龙王庙的建筑被拆除,土胡基打碎后当作土肥施田。同时将经营的门店、旧房一并拆掉,新建高大百货大楼(现长百商厦) ,和十字西边的长安饭店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韦曲的标志性建筑。
火神庙位于韦曲老街道中段路东,面积有半亩地大(建国后被县政府征用为印刷厂,拆除神像后搞印刷,后划拨区中医医院,建起4层7间长安区中医院痔瘘诊治和住院部楼);上世纪九十年代将火神庙迁到东韦村东少陵原畔。此外,在韦曲老街道东南有数孔供奉药王窑洞,内有孙思邈的彩绘坐像。传说:请来孙思邈治好了病龙和许多群众全身浮肿、四肢瘫软无力等病症。百姓为报答恩情,便在甘霖山挖窑洞塑了孙思邈的医龙神像,同时塑了八仙神像,人们供奉祭祀、香火旺盛,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十里八乡信众持香食品水果等还愿、供奉礼品,场面非常盛大。西边还有身着明朝服装、塑的栩栩如生娘娘婆洞等遗迹……
三、 韦曲老街道
白居易《卖炭翁》道出从终南山到古长安卖炭翁的辛劳,途经韦曲坡时的道路很窄且陡,只能一辆牛车通行。常常是坡上人或坡下拉车人相互呼喊,另一方暂停,待一方通过后另一方再行。1935年重修扩大韦曲北坡,两车可南北同行,路面铺垫料浆石、白灰和沙石路。建国后和前些年,又扩大修直减缓了坡度,双向同行4车道。新中国建立后,韦曲老街道也先后修建和铺设了下水管道,长期的车辆碾压和两旁基建盖房,修修补补造成街道路面开裂、凹凸不平,车辆难行。2018年航天基地管委会拨款进行专修,彻底开挖修通了南段雨污和路面;今年将北段街面也进行了翻修,如今路面平整干净、排水畅通,街道商贸购销两旺。
“城南韦曲堆锦绣,千金不惜买花栽。”“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千百年来,韦曲老街道两侧的商铺大多为高大的庵间房,砖墙或胡基墙,房顶多用蓝色手工制做的小布瓦覆盖。为便于经营,大多数商铺内间无墙、多用圆木柱子顶住人字形担子,众多的店家采用木板、笆条棚住屋顶在上面住人或堆放货物。商铺的大门多用木板做成的铺板门,顶部和地面用木头刻成深槽,再用半尺至1尺左右宽、长短一致的木板一块接一块联接而成。大多数为3间房,中间房早上卸去铺板为门,有的为扩大经营2间或3间都卸掉门板扩大经营。韦曲老街道集日逢一、四、七加九,上半天结束、又称“露水集”。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集日停止;改革开放后,韦曲每周日逢集、为全天集。
韦曲老街道呈南北方向,北口到韦曲东街;南面从县卫生局向西拐至长安北街口。老街道由“怡悦坊”向北为“小吃一条街”,经营各种小吃,北口李姓腊汁肉、姚姓黄酒馆很有名气;路东口为二食堂、东韦村民宅、蔬菜副食门市部、肉店、工商银行、农行及信用社等单位。文化街东口主巷道直通东韦村委会大院,两旁东西巷道南北为民房院落。韦曲老街道中段西口联接东文化街,上世纪九十年代竖立高大雄伟的双面水泥彩绘、顶部两侧飞檐翘角的“怡悦坊”大牌楼。彩绘正中上方面西刻有由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写“怡悦坊”三个大字、东面有“龙凤呈祥”四字楷书,行人、车辆在大牌楼下通行。
老街道住户、李建章和笔者专门用脚丈量了南北方向韦曲老街道长约500米;最南边折西约百米,街道东西宽约7-----8米、两侧人行道各2-----3米不等,南北长约600米。韦曲繁荣否,先要看老街道。在韦曲中医院工作40多年的痔瘘专家李建章院长叙述:韦曲老街道位于长安北街路东,从长安北街公路东韦村小堡子向北分布着乡镇企业门市部、地铁2号线航天城c出口、惠宾饭店、县商业局、县供销联社、县财政局、保险公司后为邮电局、县文化馆、韦曲副食商店、长安百货大楼等单位,在这些单位东边,就是韦曲老街道。在北长安街路西分布着一、三食堂和长安饭店等餐饮饭馆。
老街道住户对笔者讲:“韦曲是长安县的首都和心脏,还是商贸交易的主要市场”。韦曲在改革开放前,方圆数十里的群众购买农副产品都要到韦曲老街道来购买。从“怡悦坊”大牌楼向南路西依次分布着县文化馆、税务局和税务所、供销社、商业局、工商局、杂货铺、一心成、恒瑞成、中国人民银行、五金交电、土产杂货门市部、肉铺、代销店、百货商店、韦曲基督教堂、东韦村民宅、东韦村小堡子东巷口;再往南仍是民房、弹棉花、电磨子等场所。在韦曲老街道尽头右拐向西民宅现都出租变成商店、食堂、花圈寿衣店、杂货商店、粮油店、小吃店等。每逢周日,信奉基督教的信徒从四面八方来到老街道基督教堂做礼拜、唱赞歌。
韦曲小堡子西巷口和东、南门分别开放,小堡子老南门仍保留翻修,村民及车辆货物由此进村(堡) ,东、西门只能通行人和小车 。
老街道中段向南两旁一搂多粗的法桐,粗壮的枝股和茂密的叶子覆盖着街道的上空、遮天蔽日,给上街的人们带来荫凉、护佑安康。
从丁字口“怡悦坊”韦曲老街道巷口路东向南,高台上有惠民诊所、食堂等。其中“孙茂海”葱花油旋馍是韦曲头牌小吃,见天人涌涌着、很有名气,热锅盖揭起股股油香味飘向老街道!百年老店张大财炒条粉、卤汁条粉和孙拉利、张义绒等的条粉店,用猪花油、酱油等调味品和蒜苗花或葱花炒熟的热条粉很受老少顾客喜爱。油泼辣子热豆腐、蜜枣热粽子、油茶麻花、菜盒、鸡蛋饼、荤素包子、酿皮子、酥麻花等等特色小吃摆满了店内外,食客盈门,生意兴隆。
一排排民房座东面西、院门开在街道上,现都改成门面房,开办有食堂、理发店、缝纫部、花圈寿衣店等。再往南为实验食堂、照像馆;照像馆南墙外向东为东韦村巷子,巷口南为火神庙现改建为长安区中医医院住院部;商店、区中医医院、再往南依次为商店、原长安报社、生产资料门市部、修表、鞋铺、理发馆、典当铺、寄卖所、广播器材修理部、衡器门市部、服装厂等;南院墙外有一向东至药王洞的巷道,两侧为东韦村民宅。在原县委家属院路南侧有商店、粮店、医务室等服务单位。韦曲老街道巷口南为县法院审判大厅,从大门进去即为县法院、检察院和司法局合署办公大院,大院南边为四层办公楼。南侧有浴池,旁边有畜力或人手推水车来抽水烧水,后为县工商联、县手工业局、文化大革命后变为县卫生局和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合署办公楼。在此右拐向西约百米通向长安北街,路南侧为县科委、质量监督局等县直部门后院墙,部分辟墙盖房开商店等从事经营活动。在老街道南拐弯处平坦空场上,吹糖人、卖狗皮膏药、老鼠药、耍猴、打拳卖艺的各显其能,竟相敲锣吆喝、招徕众人围观后持盆在人群中收取赏钱……特别是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十月一十多天的物资交流古会,上述活动和商品交易更为活跃、购销两旺。
四、 货物贸易
店铺林立货物全,热闹繁盛千百年。农耕时期韦曲老街道多经营农副产品和土特产、手工品等。以后粮油盐酱醋茶等土产日杂、棉花布匹、烟酒副食、京货、工业品、种子化肥、饭馆酒楼、诊所医院等应运而生……
早晨,卖早点小吃的饭馆就忙活烧火做饭,烟火和饭香弥漫到街道。到韦曲赶集的人,只要不是过客,总要到韦曲老街道转转、看看卖个眼。看着转着,饿了就在街道旁吃碗凉(炒) 条粉、酿皮或凉饸饹等小吃打个尖。有钱的人就进饭馆里吃饭或约上二三知己、叫上几个菜、来瓶白酒就喝开了,畅叙友情、洽谈生意。凡来韦曲赶(上)集的人,返回时都要顺道购买些家庭需要的东西带回家,那怕是针头线脑、孩童的耍货子(玩具)。逢年过节,特别是腊月近年关老街道上卖货的、购物的、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拥拥不动。“热豆腐!”“剃头刀、磨剪子来!”“吹糖人!”“谁要耍货子!”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
来韦曲赶集的人早早起床,从四面八方手提肩扛粮食器具和动物,推车的、拉车的满载货物到韦曲老街道进行货物交易。铁匠铺炉火熊熊,一个掌钳一个锤压、加工镢头、锄、斧头、镰刀、犁铧等,就连牲口用的链子、马蹄铁等应有尽有。没有店铺的,都赶早想占个好地方、便于货物销售。来迟的,只能在背街小巷摆摊销售。在韦曲销售的有南山的竹木药材,有西安绫锣绸缎、工业品。地方特产有东兆余的大小竹筛,旧寨子的木水桶,新和、新寨子的桌椅板凳,章曲的灶篱,大局安蒲篮、簸箕,樊村的担笼,杜曲江坡豆腐,东江坡饸饹,寺坡的酿皮和沙果、塔坡韭菜、韭黄,东、西韦村的各种时令蔬菜等……
秦腔来助兴,古会更兴隆。古会期间有各大秦腔剧团、木偶戏(灯影子) 、马戏团等受邀助兴。长安县剧团、市上秦腔团分别在古会十多天演出拿手看家戏,吸引城乡内外戏迷们。韦曲老街道住户讲:有一年古会,咸阳大众剧团郭明侠(外号:“1毛捌”指1张票2毛钱,郭明侠演唱能值1毛捌分钱) 。演唱《五典坡》前后本、《赶坡》《党的女儿》等戏,观众蜂拥而至,戏台前的戏迷人人仰头观看,个个随曲谱唱词摇头晃脑,目睹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入迷……人们争相购票,一睹为快、过把秦腔瘾。此外,在韦曲老街道常有游客、文化人观光拍照,数年前还在老街道取景拍摄过影视剧……
在东韦村三队麦场上,牲畜交易你来我往,戴着茶色石头镜牙家忙前跑后,为头系红绸马骡驴牛和捆绑猪羊等卖家、买家在帽子下、衣服内、袖口内捏码子论价钱,反复说和、谈妥成交。罗姓老者讲:牲口价钱说好后,在牲口屁股上要盖红色印章。印章为15公分圆形章,因怕马类踢蹬伤人,将印章安放在4-----5尺长的木棍上,溅上红印色老远一按即可。
韦曲老街道的店铺大多利用有限的门店在前边经营、后院存放货物。理发多为个体经营的剃头担子,在街道旁边摆成一排分散理发,早上挑着担子来,下午挑着担子归。剃头担子一边放置煤炉、盆架和脸盆,上面挂着毛巾、磨刀用帆布条、放置肥皂等洗漱用品。一边放置有三层抽斗的工具箱,箱面为顾客的座椅。烧水前先用木柴燃烧木炭或烟煤,炉上放置铜水盆。改革开放前老人多剃光头(光葫芦),小孩有光头、碟碟头(锅盖头)、独生子或有讲究的后脑勺留一撮2----3寸长的头发俗称“气死毛”,意在避邪、自小保佑孩童平安无病少灾。
每逢集日、腊月韦曲老街道商品交易十分活跃,购销两旺。街道上南来北往人头攒动,人流蜂拥着挪步向前。在“怡悦坊”附近,卖炒货瓜籽、食品饮料、各种红色灯笼、大福字、中国结、对联、年画等高高吊挂,将老街道装饰成红色海洋。腊月的集日街道上人满为患,南来北往的人拥拥不动、车辆更是寸步难行!面对人多难走的窘况,熟人多选择从街道人车少的侧面巷道绕行。老街道上有头戴草帽拉着架子车、三轮车装满各种农副产品来此交易者,有挑担的、推着自行车的、手提肩扛的,在街道上寻找好的场地,挤挤巴巴摆放好蔬菜瓜果后大声吆喝着、吸引顾客推销自带的货物。
卖猪肉的一街两行、在火神庙两边支起肉架子、挂好整扇猪肉、劈成绺绺的吊子肉、前腿肉、后腿肉,红白分明的瘦猪肉任顾客挑肥拣瘦、皮薄肉厚膘度适中的二膘猪肉最受顾客的青睐。另一扇猪肉放在靠墙处的自行车后座或架子车、三轮车厢内。老街道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沸声喧天。“拥挤难行、购销两旺”即是韦曲老街道真实写照。
洛川、白水等地的大红苹果、酥梨,临潼碗大的红籽石榴裂开了嘴,周至拳头大的猕猴桃等水果从各地商贩用汽车拉到老街道南边,批零兼营,生意兴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韦曲农村和单位人口不断增加,狭窄的韦曲老街道己适应不了日益繁荣、商品货物交易的形势,经营因场地有限而迁往樊家十字南的“农贸市场”内,此后老街道的人流和生意大不如前。进入新世纪,为了增强春节喜庆和浓浓的年味,东韦村30多人锣鼓队身着彩服在老街道各商铺门前敲锣打鼓,扭秧歌以助兴年味;敲家伙敲打出新气象、扭秧歌扭出吉祥幸福来!
2019年12月23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今昔办年货(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宅家时光(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