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埂:董颖夫——一个长安人的柳青情结
去年5月初,一日,春光融融,我和邢小利、董颖夫、朱鸿、阎建滨、赖甫跃诸君坐在白鹿书院的院子里,晒着太阳,聊着天,享受春日赐予的美好。我们海阔天空,尽管话题辽远,但始终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拽着,这根线就是文学,我们根据颖夫的提议:2016年6月是柳青100周年诞辰,我们应该做点事。出一本《柳青研究文集》,出一本《柳青纪念文集》。董颍夫说,资料我准备了一些,钱么,我来准备。编书,是你们的事。小利说,这个项目让仵埂负责。并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是柳青研究会副会长呢,应该出点力的。董颖夫也随声附和赞成。看来想偷懒逃脱是不行了,便欣然领受。
董颖夫是个企业家,但不知什么时候起,他对文学爱之甚切,大约这颗种子在青年时期就播撒了。他是长安人,对柳青极为崇敬,充满深情。我想,他的少年时代,一定听过关于柳青的故事。柳青是身边最大的作家了,如果想见,他也可能跑去皇甫村去看一眼传说中柳青,这种伟大就变成看得见的伟大。对一个少年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也许正是这些,使董颖夫一生与柳青结下了不解的因缘。后来,他与邢小利一起,发起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拥戴畅广元老师为会长。2007年9月初,柳研会就正式召开了成立大会。
柳研会成立后,围绕柳青,做了许许多多工作,编辑出版《秦岭》杂志,设立柳青文学奖,召开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等等。现在又开始为柳青百年诞辰做准备,这两本书,就是纪念活动的最好献礼。《柳青研究文集》需征稿,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须马上动手。书最好能在2016年5月前印出来。于是便在去年6月向诸位学者教授及理论界朋友发出约稿信,高校是理论研究者的重镇,7月他们就开始放暑假了,刚好有一个空暇,能在8月底收稿,然后编辑、找出版社、编排印刷,时间上就相对宽裕。应诺了这件事,应该把它做好。君子之道,言诺行果,是一个起码的责任。应诺了这件事,就应该把它做好。《柳青研究文集》的稿件陆续收到,而且大多是新稿。
而《柳青纪念文集》,我们更多听取了董颖夫的建议。大体的设想是,既然是纪念,选择历年具有代表性的回忆柳青的文章,以及带有史料性的长安人对柳青的回忆,另一大块则是关于柳青文学研究会的活动,包括历届柳青文学奖的评选等等。这样看来,《柳青纪念文集》就多用旧稿,须在报刊杂志中寻找选辑了。稿件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一是陕西作家对柳青的怀念性文字,一是关于柳青去世后的各界悼念的报道,还有一些部分文章,是柳青《创业史》生活基地(长安皇甫)人和事的回忆,另外是关于柳青的一些史料的整理。其它部分是关于柳青文学研究会的活动及其四届柳青文学奖的评选。这些活动,大多是柳青文学研究会的工作业绩。柳青文学研究会举十年之力,点点滴滴扎扎实实勤勉工作,弘扬和延续了柳青的精神,为促进陕西文学事业,做出来自己难得的贡献。
此刻,书稿已经交付出版社,正在有序地编排出版之中。顺便还要说的是,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史鹏钊先生。与史鹏钊相遇很偶然,他年轻,散文写得好,抒写乡村的那些篇什,充满深情和独特的观察,掘入村野的深处,令人触动。说及我们出书之事,他欣然应诺,说他刚好调到了西安出版社,回去商量一下就回话,于是,很快就定了下来,作为出版社推出的两本有分量的书。真是书有书的命运,心里又多了一份感怀。
《柳青研究文集》和《柳青纪念文集》马上就要跟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个民间性的文化项目,董颖夫为之充满热情,忙前忙后。邢小利从征稿到审定编辑体例、封面等,共同策划把关,并且代表白鹿书院参与进来,给予助力,可以说,这两部书是大家共同的心血凝成的果实。
在此书将要出版之际,我借此写上这套书诞生的前后因缘,留此存照。既是对柳青百年诞辰的纪念,亦是表达我对董颖夫先生、邢小利先生多年坚持柳研会工作的敬重之情。衷心感谢为这本书付出劳动的诸位作者,感谢责任编辑范婷婷女士,感谢西安出版社为这个民间之善举助力。
行笔至此,得悉陈忠实先生逝世,万分悲痛难过。作为柳青文学研究会诸位同道的老师挚友,万千语言也难表达心中的伤悲。柳青文学研究会从成立到今天,他是最有力的支持者;柳青文学奖的设立,他是最积极的倡导者。他更是柳青精神的践行者。在我们纪念柳青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永远不能忘怀这位为弘扬柳青精神所做出特殊贡献的伟大作家,陈忠实先生为促进陕西文学发展所作出的一切辛劳和努力,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仵埂
2016-4-30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陕西日报:董颖夫,为柳青文化奔走
- 下一篇:散文:我的恩师姜惠秦先生(刘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