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名吃葫芦鸡
在如今西安城乡的饭店、餐馆中,大都有一道名菜——葫芦鸡,嫩醇可口,吃后满嘴留香,颇受人们欢迎。论起葫芦鸡的创始人,还是我们长安人呢。
唐代名相、长安人韦安石的儿子韦陟,幼年时善于学习,文辞功底颇厚、为人正直厚道,言行符合规范,1 0岁即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职。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官运却不怎么样亨通,累迁礼、吏二部尚书,袭封郇国公。由于他精于吏治之道,铨选官吏公正公平,深受下层官员的赞赏,都认为其是当宰相的材料。因此,受到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的嫉妒,而被排挤,始终都没有升迁到宰相之位上,最后竞因怄气得疾而亡。
就是这个官场上不太得意的韦陟,饮食上却十分讲究。据1980年上海书店出版、臧励行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韦陟)性好奢靡,厨中饮食,香味错杂,人入其中多饱饫而归。时人语日:‘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
关于葫芦鸡的烹制方法,据2001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张铭洽、刘文瑞编《长安史话.唐代长安饮食文化》中记,韦陟颇讲究饮食,被誉为“长安第一味”的葫芦鸡,就是韦陟的家厨创制的。因韦陟想吃既酥且嫩的鸡肉,命家厨烹制。第一位厨师将鸡肉先清炖,再油炸,端给韦陟尝,韦陟嫌肉不酥烂,并一反正直厚道之德,命家丁鞭打厨师,第一位厨师就这样活活地被打死了。韦陟命第二位厨师再继续烹制,这个厨师改变了制作工艺。先煮后蒸再炸,虽达到了酥嫩的要求,但鸡肉脱骨,成为碎块,韦陟认为这位厨师偷吃了鸡肉,不容分说,又将其打死。第三位厨师汲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在制作时,先将鸡捆扎起来,再煮、蒸、炸,做好的鸡肉香醇酥嫩。因其整鸡外形酷似葫芦,人称葫芦鸡。这道菜很快便风靡长安城,并流传至今。
[王作兆,曾任长安县喂子坪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办主任,长安县副县长,现为长安区人大副主任,著有《长安史纪略》一书]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关于创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一些看法和…
- 下一篇:千年清音——长安古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