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17岁少年跳桥事件破译情绪密码(王小侠)
所谓情绪就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简而言之,就是对待特定刺激的反应。情绪没有对错和好坏之分,是人都具有情绪波动,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情绪产生,那么怎样学会控制情绪,从而破译情绪的密码,是目前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大问题。
2019年4月17日,一起上海少年跳桥自杀的视频传遍网络,短短几秒钟悲剧就发生了--男孩开车门,跑到护栏,翻越护栏,一跃而下!母子缘尽,天人永隔!那少年生无可恋的背影与母亲伸出去拽空的手,是世上最遗憾的事!孩子是啥都不知道了,或许解脱了,可是留给家人的则是无尽的伤痛,我相信他的母亲肠子都要悔青了,终生或许都要在自责中度过。
回顾整个事件并不复杂。男孩今年17岁,是上海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最后从熙熙攘攘的卢浦大桥上跳下!一个青春少年,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段刚刚开启的人生旅程,就这样画上休止符。有人说这是平时太娇生惯养了,太任性了,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难道孩子犯了错家长连说一下的权利都没有吗?即使冤枉你了,也许当时母亲在气头上,过后说清楚不就行了嘛,可惜现在的孩子真的没有那个耐性。自从我接触了心理学后就有了不同的看法,每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都与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做高素质的家长,做懂得心理学的家长。
这个少年的跳桥事件给其家人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的母亲已经43岁了,今生也不可能再要孩子了,尽管这个母亲已经很悲痛了,我还是要说她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好的母亲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千万不要冤枉孩子,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采取相应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去责备孩子,最起码在孩子还处于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不妨冷处理,待孩子气消了再给他讲道理,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或许这对母子平时感情就很疏离,缺乏沟通,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从来都是不爱他的,从来都是别人对,自己错,在孩子的心中从来都没有感受到母亲的爱,只有斥责批评和对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就是说孩子一是处在叛逆期,二是可能有潜在的隐形的抑郁和狂躁。我们知道情绪是互相感染,互相传递的,有的人或许不明白,现在的物质条件极大的丰富,为什么心理疾病会那么多呢?据调查资料显示,心里疾病已经是继癌症、白血病等不治之症的最大杀手,那么怎么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那就需要学习,我们从来都没有做过父母,根本不懂得如何做父母,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身教胜于言教。陕西省传播学会心理学分会会长、文化学者史飞翔说:“父母决定孩子的起点,孩子决定父母的终点,不管你的事业多么成功,有多么牛逼,任何的成功都比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尽量减少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的伤害,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能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终生的阴影。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要学会就事论事,切忌老生常谈,更忌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再不好的孩子都是唯一的个体,学了心理学给我带来了很大收益,从现在开始我要给孩子多一些爱和关心,孩子和父母是血浓于水的,只有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有想在父母跟前撒娇的欲望,才是好的父母,当然撒娇和纵容娇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朋友那就再好不过了,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王小侠于2019年4月21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