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父亲(每小平)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如同母亲一样我也时刻想念起他老人家。睹物思亲想念起他的养育恩情来,我总是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多年来,我写过怀念母亲的文章数十篇,但很少写过父亲的文章,这源于小时候挨过父亲尺子打手的事情,至今仍耿耿于怀的缘故。
记得6岁那年,我在父亲口袋里偷偷掏出伍角一张纸币,被父亲发现后迫使我伸出双手,狠狠击打我的手心并且连打数次,痛得我撕心裂肺、手肿发红痛苦不堪而嚎啕大哭,强悍的他还不依不挠、后被母亲护着夺下戒尺……另一次是因同娃们在麦场上贪玩至晚,寻不见书本未完成作业而挨打。教训深刻,至今难忘。
父亲聪明但命运不佳。1924年出生,7岁上过兴国小学这在民国算个文化人。兄弟四人抓壮丁他替兄和弟当兵四次,前3次当逃兵回家,第四次当兵在皇甫军官队任上尉秘书,1949年随部队集体在四川投诚后在省农牧厅工作。1952年,为了开展长安县畜牧兽医工作返回长安,先后在申店村、水磨村海神洞等地办公创业。
建国初期,长安还没有建立乡级畜牧兽医站,父亲经常下乡走访调查,掌握民间兽医情况,确定各乡镇兽医站的建设事项;勤于学习的父亲很快掌握了家畜常见病防治技术。父亲身高胳膊长,马患结症他不怕脏和苦,用手掏出结粪治好病,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并赠送锦旗一面。为人正派敢于谏言而被戴上右派帽子,同母亲、姐姐一道遣回杜曲老家务农。
从我记事起,父亲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学会了耕种管理等农活,能打算盘的他担任过队会计。测量土地面积,因条件限制父亲用步丈量效果快又好,无论分地、承包地等事项都有父亲的身影。每年队上的预、决算,夏秋两季的分粮核算父亲也参于其中,公平合理对待每家每户每个人,在利益分配上可谓是全心全意、事事公道。
撒种是个技术活,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地是靠茬地还是回茬地?犁的深浅、耙过没有?撒种力求均匀,土块大或犁沟深、势必造成麦苗出苗率。父亲给竹篮内倒满麦种,左手挎竹篮、撒麦种时先迈左脚,右手在竹篮内抓把麦种再用力由后向前水平抛撒成弧状,走一步撒一把麦种,做到步子大小一致,扬撒麦子的量相同似彩虹般飘落。土地的四周可来回撒,以防空地没苗现象。每当忆起父亲撒种的情景,真正个种地的好把式。
插秧竖看是行行,横看是样样。割过大麦或小麦后的地先放水泡软,再用马骡牛等家畜犁地、糟地并用大木椽拉平后再插秧。父亲讲:插秧早的田块,每窝插7支秧苗,迟插时逐渐增加。插秧时须弯腰躬背退着插、每排5窝,每次插秧时要看前排秧苗对齐再插,将根部插入泥水中,必要时用清泥护住,以免秧苗漂起。每天在稻田泥水中插秧,对高个子父亲是很难受的苦累活。队长说你秧苗插得好,但整天弯背躬腰这可累坏了父亲的腰,每次结束插秧看着难以直起腰的父亲,我心里也挺难受。
麦场上碾打谷物后的扬场,就是把麦秸、麦糠等异物通过抛撒而分离出麦子的过程。我姊妹6人,父母整天劳动也挣不到养家糊口的工分,只有通过加班劳动以获得更多的工分。为了多挣工分,白天忙完农活后,吃过晚饭父母亲会拖着疲倦的身子,胳膊下夹上被子来到麦场休息片刻。扬场多在半夜起风时,麦粒容易同麦糠分离。扬场前先穿上长袖衣衫,戴上草帽护住头和脸。在很大麦堆旁先确定立足处不动,在此处要一木锨一木锨原地迎风扬完比人高小山似的圆形麦堆。风小或无风很难分离麦糠,每次扬起麦锨的力量、弧度需一致,以免因力小而将麦子落入麦糠中再重新返工、加大劳动量。麦糠身轻多落到扬场人的周围,为了及时分离麦子上的麦糠等杂物,母亲给父亲拉下手,用竹扫帚轻轻扫除半月形麦子上的小秸秆、麦穗等。父亲在原地不动扬场,母亲在一旁供堆子,将四周麦堆推到父亲跟前。一锨一锨地向空中扬,一下一下将麦堆上异物清扫……黎明前,辛勤忙活了大半夜的父母亲,从头至脚被麦糠包裹成兵马俑,认不出真面孔。疲乏至极的双亲,扬完麦场后洗掉麦灰,吃点早饭又下地劳动去。每当回忆起这难以忘怀的场景,我双眼的泪水就止不住流淌。
分粮喜煞人,慧眼估重量。春种秋收,分粮到户。每次2米多高的麦堆,按人咋分?按工分咋分?队长发愁……如果一称一称的称,既担误时间又费工费力。队长发愁?急忙请来父亲排忧解困。只见父亲背着手围着麦堆走上一圈,目测其高度和周长;然后用右手猛插进麦堆抓一把麦子摊在左手心,用嘴吹麦糠和尘土,看纯净度并用牙齿咬麦粒干潮。然后闭目养神几分钟,经过心算估出总重量,再根据人数或工分数计算出分配量,每次估重恰到好处。此外,秋季队上给社员分谷子、稻子等也请父亲到场估重,此举深受俺队干部群众称赞。
是金子总会放光,父亲用言行放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光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回到农村父母亲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照样参加生产劳动。解放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父亲一笔好写。时常有乡亲们来家让父亲给其亲友写信,申请入党、入团或申请庄基地,写毛笔字等,父亲再累也不耽搁动笔之事,有时还用自家纸笔,以此为荣。父亲爱学习善钻研、见多识广与群众亲密交流,乡亲们尊称父亲“孔老二”。至今,回村时有的老人不知道我是谁家娃,当闻知“孔老二”即刻就明白了,因为父亲在弟兄们排行老二,用聪慧和善念争得好名声。
父亲一生,与世无争;与人为善,落个好名。作为儿子,我当继续发扬光大和传承。
父亲,我的好父亲!您是我的好榜样,我要做您的好儿子!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协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协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养蚕记(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夏季忆蛙声(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