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踏歌长安诗里行--独家专访知名诗人孙香芹(姚竹梅)
孙香芹:笔名孤灯,出生河南洛阳,现居西安,诗人、自由撰稿人、文化活动策划人。2016年9月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长安诗歌周《畅想丝路》总策划,诗歌《新春诗会畅想》获中国诗歌春晚金凤凰诗歌奖。陕西广播电视报签约作家,现任《陕西广播电视报》《文化在线》专栏责编。喜山爱水,读书,旅行,写诗,探险,对儒释道国学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兴致所至时与友友们一起开桑吼歌,时常忘记了自己是女人。别名外号:香儿,孤灯,木兰,女汉子。生活中把自己原本不多的心思全用到写诗上,现实中把深情的爱恋,给了家人朋友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表作有作品集诗歌《长安女子》、《长安颂》二首《等待》《背影》《千年神树》《姑娘走过的地方》《新春诗会畅想》《月光下的紫丁香》《天堂里的书房》,《哭泣的樱桃》,散文《下雨的早晨》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
认识知名诗人孙香芹两年多了,一直不远不近地受益于她的诗歌所熏陶,每次参加她的诗书画活动,总见她不温不火、不慌不忙、而且非常低调地坐在台下观赏着大家表演,自己几乎从不上台。我的内心便常有一种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直到这次接受报社采访的任务,我才有机会真正走近了诗人孙香芹。
梦想,是生命的旗帜
诗人孙香芹是一位充满童真、充满浪漫、充满灵秀的知性女子,她喜欢天马行空、悠哉乐哉的诗意生活,崇尚诗和远方。她的随性和浪漫常常会让靠近她的人强烈地感觉到生命的无限惊喜和充满诗意。她告诉笔者,不管是在喧嚣的路上,还是在嘈杂的菜市场,亦或是在喧闹的餐桌上,都会出现诗灵顿生的时刻,而一但灵感来临,不管在干什么,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来,不顾喧哗、不受干扰地写出通灵的文字,然后再继续顾及其他。她说诗歌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天不写诗,就会感觉到空虚和难受,她说写诗就是她活着的使命和动力。
听了她的讲述,我便以为这位从小生长在洛阳农村的女子对写诗是有着特别的天赋的。但她却告诉我并不如此,她说自己从小是受着诗歌的熏陶长大的,诗人有一位才华横溢、成名很早的哥哥。当年哥哥应征入伍后,留下一大纸箱的书籍,正是那些书籍点燃了她的文学梦想,陪伴她渡过了孤独的少年时光。每当看到哥哥的文章频繁地在国内颇有影响的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刊物上发表,都会在诗人的心海中激起层层的涟漪,常常升起抒发内心的强烈欲望和冲动,只是一开始写出来的文字很不像样,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丰富的内心和愿望,于是常常就会生出放弃的念头,但根植在内心的美好愿望一次又一次驱使着她再次拿起笔继续写作。渐渐的她的文字有了思想,有了灵魂,有了游刃有余的灵动和逸美。
虽然生在洛阳,但诗人从小就对古都长安有着深厚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她说,是书籍让她认识了千里之外的古城西安,大雁塔、城墙、以及钟鼓楼等,那时候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座城市,诗人告诉笔者说,自己前世一定是属于大长安的,她的思想和生命一定是深受长安古老的文化蕴含所熏陶而成的,要不,她不会在十九岁的年纪,就背起行囊毫犹豫地离开家乡,怀揣着一颗美好的文学梦想来到西安,即使端盘子,即使做营业员,即使进工厂做工,也都无法遏制诗人热爱文学的热情和脚步。
有梦想的人总是很幸运的,在不断追求文学的道路上,诗人有幸成为了著名作家莫伸老师的学生,经过名师不断的教导和培育,更加燃烧了诗人内心崇高的理想,她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学习各方面知识,而随着对文学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
自我拯救,走向光明
尤其在第一次婚姻失败之时,对家庭的失望和恐惧、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对孩子的牵挂和愧疚,以及痛苦、纠结、失败、迷茫、渴望、思念、孤独、焦虑等等的重重压力,诗人仿佛感觉到自己胸中有一种强烈爆发的呐喊,感觉内心有许许多多的激情需要抒发。大作家路遥说:“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智慧源于跌倒的觉醒和坚持,成功源于痛苦的感悟和努力,在不断的觉醒和感悟中,诗人的文字越来越精炼,境界越来越高远,思想越来越成熟,热爱生活的心态也越来越年轻。
走近孙香芹,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有一颗水晶般纯净的心灵、你会被她的真和善深深打动和感染,她有一颗永远长不大的童心,因此写出的文字总是充满灵秀、充满空灵、充满渴望、充满阳光和正能量。她说,文字是一个人心灵的映射,她敢于直视自己的内心,敢于直面人生的现实,常常通过自我的对话,让自己内心更加明朗,更加阳光。她说自己的诗就是一部公开的情书,她率真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表达来拯救和完善自我,然后积极阳光地去影响和改变他人。
真爱无敌,善良无敌
在采访诗人之前,我已从报纸,以及电视等各种渠道得知,孙香芹生活并不富裕,但她却一直在做公益,用一片拳拳爱心、赤子情怀回报社会。她多次组织带领艺术家们,走进贫困山区的学校,赠书助教,关心关注留守儿童。
2017年2月西安的最后一场雪,应邀去朋友家做客,路遇一老人摔倒在雪地,她立刻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积极参与救助,致使老人很快脱离危险。雪天大爱的善举温暖了一座城,`并引发国内一百多家网站报道,人民日报也相继转发。孙香芹这位从洛阳走来的女子,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爱心诗人。
因为诗歌,因为善举,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开始关注孙香芹,诗歌也成了诗人展望世界的窗口、成了学习的渠道、成了交流的媒介、成了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为了拥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写诗,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交流和学习,更为了有梦想地活着,孙香芹老师毅然决然地关掉了自己在李家村的服装店,全身心投入到了文学之路上、投入到了用诗歌影响改变自己和他人的道路上,她先后组织了多次文化活动,帮助和推动有梦想的人积极参与,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深层次价值。
一个人如果把目光对准小我的时候,那他永远都走不出自己的内心,只有把目光投向社会,才能被大家认可和拥护。每次活动,她总是把他人推到台前,自己在幕后默默付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不断的付出中,她收获了一大批文学书画界的朋友,收获了很多文学大家们的指导和帮助,更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获得了很多的社会名望和奖项。
胸怀大爱,扶助他人,福惠自己
诗人为人坦荡,胸怀大爱,不但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为热爱文学的朋友提供发挥的平台,而且定期组织诗书画界朋友参加文学进校园的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给农村学校免费赠书,免费教学诗画,扩大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促进孩子们从小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他们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力。这一非常有意义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奖励,相继被授予“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文学进校园活动部主任”,西安外事学院“读书大使”等荣誉。
她有一颗悲悯大爱的情怀,同情弱者,关爱他人,本来自己就不富裕,却经常帮助更加艰难的弱势群体,经常关注街上流浪的、居无定所的人群,给她们衣服食物,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数次得到媒体的报道和赞扬。有人说:“同样的小事,别人也在做,为什么没有得到关注,而孙香芹一做就能登上报纸呢?”这是因为她把帮助他人当成了一种习惯,当成一种作为经常的做,因此偶尔的报道和宣传是极为平常的。
她说:不管是文学活动,还是公益活动,她都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即使贴钱,她也认为非常值得,非常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即使不被他人理解,甚至被他人诽谤和中伤,她也要做。她说这是一个诗人应当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看到了不去做,她会良心不安的。
诗人说她是幸运的,一路行来,得到了许多诗书画界大家老师们的认可和帮助,得到了许多社会团体的合力支持。纵使有人误解,抹黑,她依然会很坦荡、很积极地做下去。文学、以及文学活动已成了她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她满怀激情地用手中的笔抒发着对三秦大地的热爱,她把深情的爱化做了一首首赞歌,表达着一个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以感恩的心回报着脚下的这片黄土地。她满怀深情的对笔者说:“感恩这座古老的城市、这片深情的热土、以及厚重的文化底韵,是唐风汉韵的诗风点燃了我的梦想。是这片黄天厚土,成就了一个异乡女子的诗人梦。感恩感谢陕西文坛众多德高望重的老师,今天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离不开他们无私的帮扶。感恩感谢生命中遇到的好人,没有他们的帮扶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诗人孙香芹。”她说一路走来,省政协文教委主任、著名文化学者雷涛老师,省作协副主席王海老师,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孙见喜老师,一带一路诗歌传播大使、著名作家王芳闻大姐,著名教育家黄藤院长,著名教育家屈应超老师等众多老师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能够有缘遇上这么多的好老师,是她的福气,是他们用友好的双手推着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
正如孙香芹巜长安女子》里所写的,用婉约和知性的笔墨,抒写着人生的华章,孙香芹这位从洛阳走来的美丽女子,正迈着优雅的脚步,款款走进人们的视线,走进新时代的诗坛。
采访结束了,可孙香芹老师的行动却没有结束,她反而越来越忙了,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感促使着她更加忙碌,更加辛苦,更加有紧迫感,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祝愿诗人能够写出更多美好的诗作,也愿她的文学之路和公益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黑河水库上的守堤人(刘志峰)
- 下一篇:散文:《老韋曲的街声》——(方僧)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