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情系西安钟鼓楼(任应孝)
知道西安钟鼓楼,是在小时候,我还生活在西安城南的老家长安县农村。虽然没有到过西安,但从大人们平时闲谈西安的话语中,我就已经知道了“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在云里头”的歌谣,还有建钟楼镇鳌的传说。每次听完后,我都会被西安钟鼓楼美丽的传说所感动,都会对有一天能去西安看钟鼓楼,甚至能登上钟鼓楼产生了美好的向往。
记得是在1968年,父亲当时的工作在西安鼓楼里的北院门。放暑假后,他把我带到了西安,让我第一次看到了西安钟鼓楼。
父亲住的职工宿舍,离鼓楼很近,是个二层小木楼,父亲住在二层。打开二楼临街的窗户,抬头向南,就能看见鼓楼,鼓楼上的柱子和屋梁上的彩绘图画,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我看到鼓楼为长方形,座落在北院门街道的南口,共二层,楼下有门洞,是人们出入北院门南口的唯一通道。我不知道这就是鼓楼,父亲告诉我:这是鼓楼,在鼓楼东边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中心交汇处,还有钟楼。钟楼和鼓楼,人们习惯称为钟鼓楼,其实是二个不同的古建筑物,钟楼上有钟,鼓楼上有鼓,都是古时用来报时用的。后来,父亲又带我去看了钟楼。由于正值“文革”期间,钟鼓楼都没有开放,不能上去,只能在旁边看。我看到钟楼建在用青砖砌成的正方形基座上,东南西北四个门洞直通,是二层木质结构楼阁。虽然我看到的钟楼,不是人们所说的半截插在云里头的景象,但和附近的其它建筑物相比,钟楼还是最高。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钟鼓楼。
再次看到钟楼,是在七十年代末,我在西安参加了工作,单位在东大街的大差市。单位有职工食堂和单身职工宿舍,职工宿舍住的都是家在农村,下班后不能回家的职工,我也在职工宿舍住。在上班后的第三天下午下班后,我就去看钟鼓楼。钟鼓楼还是没有开放,钟楼和我第一次见到时没有多大变化,楼洞里还住有人,四周的人流和自行车流很多。鼓楼处在一片民房和商店的包围之中,在钟楼处看不到鼓楼。这次看到的钟楼,给我的印象是虽然高大雄伟,但陈旧没有生气。 后来,在没有成家的最初几年里,下班后和不能回家的周末,许多时间,我都会去逛钟楼附近的商店和新华书店,在钟鼓楼旁散步,看黄昏时的钟楼上空,金顶光耀,群燕飞舞。成家后我住在了北郊龙首村,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仍要经过钟楼。每次经过时,我都会放慢脚步或稍停片刻,看一下钟楼。在这每天短时间的观看中,我发现钟楼一天天变得美丽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钟鼓楼开始了它的新生。1998年,位于钟楼和鼓楼之间的钟鼓楼广场建成,使钟鼓楼以崭新的面貌整体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东西相望,互为壮观。2003年,钟楼地下盘道的建成,使人们从钟楼地面通行转为从地下盘道经过,改变了人流车流同时从钟楼地面通行的拥堵局面。同时,人们参观钟楼也可以从地下道登上钟楼。2005年,“文武盛地”、“声闻于天”二块牌匾重新恢复,悬挂于鼓楼南北,为鼓楼增添了新的魅力。“晨钟暮鼓”仿古仪仗报时表演的再现,彰显西安钟鼓楼历史文化的底蕴......。每当我看到这些,都会为钟鼓 楼感到骄傲 。
登西安钟鼓楼,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在西安工作生活多年,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2005年,陕西首套旅游年票开始发行,68元一张,指定陕西省内22个旅游景点,其中就有西安钟鼓楼。听到消息,我兴奋不已,登钟鼓楼的想法再次油然而生。让女儿为我买了旅游年票,在当年九月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我登上了钟鼓楼。在钟鼓楼上,我兴致勃勃,仔细认真的观看,看立柱雕梁画栋,看大鼓晨钟风铃,看二十四面节气鼓,整齐排列,威武壮观。站在钟楼二楼,从连通的回廊四个方向观看,西安市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笔直地通向钟楼,大街上的车辆人群川流不息,到了钟楼,人们进入了地下盘道通行,就只剩下车辆绕着钟楼而行。钟鼓楼广场上,方格式样的草坪,绿草如茵,游人络绎不绝。广场的西侧,鼓楼整体雄伟壮丽的面貌,一眼就能看到。在钟鼓楼上,耳听晨钟暮鼓祥音,目睹古代建筑艺术典范,感受厚重的钟鼓楼文化,我的心胸顿时j觉得开阔起来。
登上西安钟鼓楼,完成了我从小就有的夙愿。而从迈上钟鼓楼的第一个台阶起,我也把多年来对钟鼓楼的热爱和感情,全部融进了登楼的每个脚步声中。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院墙土上 种蓖麻(任应孝)
- 下一篇:散文:潏河弯弯旱变稻(任应孝)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