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秦腔丑角表演艺术家 王辅生
王辅生[1924--2007],著名秦腔丑角表演艺术家,陕西省长安县黄良葛村人,中共党员,生前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艺术顾问、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等职。1924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孩提时期就受民间皮影、耍社火等游艺活动的影响,对唱戏就爱得入迷。十一岁那年,经人引荐进入西安三意社,开始学唱老旦,后来改丑,最善媒旦。
几十年来,物换星移,时变序迁,当初和王辅生同时入社学艺的三十多个“辅”字辈演员,有的离社,有的谢世,迄今英华摇落殆尽。王辅生一直坚持,成为该社栋梁。王辅生先后在《小姑贤》、《看女》、《穷人恨》、《罗汉钱》等传统戏和现代戏中扮演角色。他演丑角活灵活现,逼真传神,常常是喜气满台、笑声满座,剧场效果十分热烈。群众夸奖说: “王辅生把丑真个耍神了!”一九五六年,他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在《扑池送亲》中扮演花儿,获演员二等奖。
丑角的表演,要引人发笑,在笑声中使观众看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受到健康的教育。王辅生常说:“丑角不能光为逗笑人,好丑角主要靠神气拿观众。”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能够注意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性格出发,以外部的形体动作,揭示人物的灵魂,做到形神合一。他的表演滑稽幽默,妙趣横生,唱腔道白,表演身段,无不有戏,精彩处,令人捧腹不止。但他的表演很有分寸感,夸张而不虚假,滑稽而不庸俗。《看女》是王辅生的拿手戏。他对任柳氏这个人物理解得很深,表演的很出色。任柳氏是个偏心眼,对媳妇是一副脸孔,又气又恨;对女儿是另一副脸孔,又疼又爱。这种对比鲜明的感情,被王辅生表现的十分传神。看过他演出的观众,无不拍手叫绝。1924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幼年饱经忧患,备尝艰辛。11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为谋生路,投身梨园,先入李正敏的“正艺社”,时名王泥潮。翌年至苏育民领班的“三意社”坐科,排入“辅”字辈,易名王辅生。师承王德荣、高正保、徐元民等前辈名家,主工彩旦,兼演丑角,戏路甚宽。大丑、小丑、老丑均驾轻就熟,尤精彩旦,名满西北。在迄今72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剧目多达百余部,代表剧有《唐知县审诰命》、《八件衣》、《九件衣》、《扑池送亲》、《拾玉镯》等;同时在《穷人恨》、《白毛女》、《二巧离婚》等现代戏里也饰演过各种性格的中老年妇女角色。《小姑贤》、《看女》堪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之经典。
王老天赋聪敏,好学不倦,基本功扎实,表演技艺全面,善于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生活积累熔铸与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在契而不舍地打磨锤炼中继承创新。尊崇传统而又不泥古法,博采众长而能自成一家。尤为可贵者,台风严谨,演技规范,注重人物内心刻画,极少丑角行发噱卖弄之诟病,以力求自然质朴、分寸适度为要旨。所演各类角色,无论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刻薄、憨厚与刁钻、本分与贪婪、诙谐与机趣、幽默与讽喻等,都能依据角色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匠心独运、精细处理,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格外传神。可谓丑中尽现艺术美,格调高雅不流俗。1956年参加全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荣获二等奖,曾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卓别林”。
作为一名深受观众爱戴、在秦腔界享有盛誉的丑角大家,王老毕生坚守“从业先修身,艺精徳更高”的信念,作风正派,严于律己,谦和待人,尊重同行,善于艺术合作,无门户之见;他认真钻研艺术,技术训练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从而在舞台上永葆青春;他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对待工作从不挑剔,既勇于承担主角挑大梁,更乐于接受杂角与配角,高尚的职业道德堪为表率;他热爱人民,情系百姓,克服家庭困难,坚持上乡演出,从不计较生活条件,不拿架子不摆谱,对待观众如亲人,即使在退休之年,仍热衷社会公益事业,踊跃参加救灾、扶贫义演,为构建和谐社会不遗余力;他扶植新人,提携后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倾心传艺,不求索取,为省内外剧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彩旦和丑角演员。可谓老树荫浓护新枝,春风桃李满天下。范言井行,辉映日月;高风亮节,光照天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剧团团长王正秦的表演艺术
- 下一篇:国家二级演员左育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