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平:功夫在画外(兰增干)
梁建平,也即云石先生,是我的兄长。我们都是从富平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村娃。按理说,他属于60年代,我属于70年代,但却因为书画这门共同的语言,使得我和他的沟通显得快捷和方便了很多。他学中文当过教师,后来在韩城市某单位做了公务员。在工作之余,他作诗画画,写字篆刻,但凡艺术的东西已渗透到他的生活情趣里。在韩城这块土地上把他的书画做的风声水起。
他为人谦恭但却有文人的傲骨,他时常把捕捉到的灵感瞬间变成作品,使之成为反映个人情感的、与众不同的独到艺术品,雅众但不哗宠。他的绘画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虽多在尺幅之间,但意境广博深远,既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又有禅味十足的率真。他的书法虽擅长行草,但对其它书体运用起来也样样俱佳。每次去韩城出差,我都会去梁兄家里或在外面小坐,喝上几口烧酒,啃上几块骨头,我们就天南海北地谈艺论道。那个时候,他的真正角色就完全转变为一个书画家,他眼镜后面的目光里充满睿智和淡定。酒后我们不会去K歌,通常就是去他家里写写画画切磋笔法。有一年春节刚过,我们好几个朋友晚饭后带着几分酒意,摇摇晃晃地去了他家里。嫂子是市文化馆干部,见我们甚是欢喜,忙着招呼大家,给大家倒茶醒酒。我们顾不上,就拾掇了桌子铺开毛毡,放胆写意,谨慎工笔。李白酒后诗百篇,梁兄酒后似乎状态更是癫痴,毛笔在他手里如行云流水,瞬间草就一幅大作。轮到我画画,我看梁兄如此潇洒,不敢造次,只喊着没拿名章。梁兄却道:马上刻个!旋即进了书房,一会儿就拿出一枚刻好的图章。你不得不佩服他的专业水平!
在现实里我们是乡友、文友、画友,网络里我们是网友、微友,他常常在微信上分享一些刚刚创作的画作,愉悦开怀之后往往带给你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中央刚刚开始反腐那会,他画了幅王岐山同志伸出右手做枪的动作。那幅画时常烙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这个定格的影像是一个记者所为,但他却用宣纸笔墨记录了那个具有反腐标志性的一瞬。我惊叹于他的洞察力,他对于时势的把握,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思考令我叹服!
我常常说,梁兄作为一个无师无门,无头无衔的非美院毕业科班出身的野派,却能娴熟书画的技法道法,这与他三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探究是密不可分的。他有诗云:“闲暇笔在手,何苦论高秋。持之以恒在,艺高自不忧。”他对自己坚守书画之道的标准也定的很高。“刻薄书法挑剔画,心浮气躁莫为她。古法帖中找灵感,笔由率性方可家。”笔可率性人不可草率。他的很多作品有些来自写生,而有些是出自于他的脑海里对生活感悟的积淀和对美好事物的想像与追求的。其实艺术何尝不是来源于生活,尽管不是大写意大铺陈,但却真实亲切。我想,这些何尝不是梁兄的高明之处呢?他书画的功夫不仅仅表现在宣纸,而是宣纸以外。这样是积淀并非一天两天的功夫!这样的功夫是真功夫、硬功夫!
(本文作者系资深媒体人、书画评论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审验牌
- 下一篇:评论:沣水长流 此情常在(兰增干)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