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送别陈忠实老师(王小侠)
四点的铃声
叫醒多少人无梦的夜晚
四点半的夜空
有无数双眼睛仰望星空
五点的大街有无数双急匆匆的脚步
伸长脖子在等待第一班车的到来
焦虑地翘望东南方的天空
唯恐看见那个高高的烟囱
一位文友说我没有车
也没有顺风车
还没见过您
可是却挡不住我去看您的脚步
白鹿原的樱桃红了
眼看着麦要黄了
可再也不见塬下那个
抽雪茄挽着裤腿的老汉
2016年的5月5日早上,为了最后再看一眼陈忠实老师,文友7点准时到地铁南站接我,我将铃声调到了4点,觉得还早,磨蹭一会儿四点半就起来梳妆打扮,生怕穿得花花绿绿,对陈忠实老师不敬,5点多,我就走出了家门,门口拦一辆出租车到了地铁口,地铁站大门紧锁,我焦急地伸长脖子翘望,迅速地找寻在地铁的哪个地方写着首发时间,生怕错过了去看陈老师的时辰,有朋友告诉我,八点追悼会正式开始,只能进去前500名,我听到这个消息,只想骂娘,就说是哪个混蛋定的这个狗屁规程?如果后来的不让进,我想他太不了解陈老师的为人了,尽管上至政府官员、中国作协领导、文化界、艺术界名流都会来参加陈老师的追悼会,我想陈老师如果在天有灵,绝对不会厚此薄彼,他或许更喜欢来自最底层的读者,或者他们在远郊,或者他们没有车,或者没有钱搭出租车,可是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一个读者对一代文学大师的崇敬之情,仰慕之心。
当我坐着朋友的车7:20到达殡仪馆咸宁厅前时,这里已经来了许多人,慢慢的人越来越多,车出现了拥堵现象,有热心人下车开始疏导,咸宁厅的门关着,门两边放着社会各界人士送的花圈,最醒目的是灞桥区西蒋村村委会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送的花圈,门的左边,有专人在发放登着巨幅陈忠实老师照片和专版祭奠文章的陕西日报,我手捧着报纸,看着陈老师慈祥的笑容,仿佛他还活着,继续对像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说着关切的话语:“喜欢,就好好写”。
慢慢地,咸宁厅前的人越集越多,有举着写着大黑字体对联的民间社会团体,有上级领导、有留着大胡子的画家,有张嘉译、濮存晰、张铁林、许环山、郭达等文艺界大腕,看!著名黄土派画家刘文西被人搀扶着过来了,有被父亲架在头顶还高高举着陈忠实老师的巨幅照片不松开的孩童,有排成一队穿着校服祭奠陈老师的学生队伍,更多的则是读过《白鹿原》而未曾谋面的热心读者,有扛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还有记者对有些人进行现场采访,场上人山人海,场面十分感人,这时候,咸宁厅的大门徐徐开了,工作人员在细心的安排,也来不及数了说:“好了,就从这儿开始先进,后面的耐心等!",幸亏我有先见之明,门还没开之前,我就站在了前面,有幸第一拨进到大厅,只见大厅的墙壁两侧巨幅的黑色对联:上联:三秦文胆华夏风骨铸忠实人格笔蕴千钧担天道 下联:终南气象霸原襟怀育白鹿精魂情含万汇传史音。
这时候广播里低沉的声音在介绍陈忠实老师的生平以及他取得的文学成就,陈忠实老师微笑的巨幅遗像高悬在大厅的墙上,他老人家躺在鲜花丛中,白色鲜花上的永远怀念四个大字醒目而显得庄严肃穆,有许多读者禁不住流下了无声的眼泪,大家对着陈老师鞠躬行礼,现场井然有序,许多人还欲举起手机拍照,作协工作人员轻轻地制止,为了照顾让大家都能进来送别陈老师,工作人员说,鞠一个躬就行了,人群在缓缓地移动,感谢工作人员辛勤的安排,凡是来的几乎都看到了陈忠实老师的遗容,人们是那样的恋恋不舍,陈忠实老师一路走好!
我想陈忠实老师以他的作品和人品屹立于天地间,虽然人不在了,他的精神永存,他对文学的执著精神将激励着新一代的文学人继续前进!
2016年5月6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槐花——寻找妈妈的味道(王小侠)
- 下一篇:散文:儿时的月饼(王小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