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槐花——寻找妈妈的味道(王小侠)
小时候,每到四月份满村子都会有浓郁的槐花香味飘来,嘴里就会有甜津津的唾液泛起,于是放学后就等不得放下书包,走到不管是谁家的前院后院,上树爬房,美美地捋上一把嘴里塞得满满的,不等吃完又接着一把,这东西几乎家家都有,并不金贵,谁家也不怕吃,直到吃得肚子圆鼓鼓的,这才各自回了家。现在想起这些才知道,过去农村的孩子嘴里寡淡,根本没有水果吃,小孩子毕竟都嘴馋,其实肚子里是需要填充水果的味道的,于是槐花无疑就充当了那时候孩子们的水果。
槐花最常见的吃法是蒸槐花麦饭,放学回来不管谁家的妈妈,不说赶紧写字去,而是会甩给孩子一个担笼,说:"去,给咱捋些槐花去!明天妈给咱蒸麦饭"于是,一大帮孩童,男孩负责拿着“挠钩”钩槐花,女孩则负责将每家的担笼捋满,边捋槐花边吃,说着笑着,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孩子们可以说是幸福的、快乐的,童趣盎然的。
记得我自小被家里人叫做小谗猫,有一次吃得急,竟然捋槐花吃,不小心吃进去一个嫩的槐花刺,结果隔壁的二狗哥逗我说,碎女子,这下子,“瞎塌”了,这将来说不定肚子里会长一棵槐花树的,看你以后还敢贪吃槐花不?年幼的我着实害怕了一阵子,结果第二年也没见动静,又接着捋了槐花满嘴塞,直到将肚子吃饱。
想起现在的孩子早早就被家长和学校绑架,整天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给孩子灌输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看到早早架上眼镜,眼神冷漠的孩子,着实为他们不能经常和大自然亲近而惋惜。
扯远了,继续说槐花,等放学后孩子们捋好了槐花,妈妈会用水冲一下,稍微晾干,再拌上面,调合面,油等,上笼蒸,不肖20分钟,就闻到了槐花麦饭的香味,出锅后再拌上辣椒、大蒜等调成的汁子,那个香啊,美美地咥上两碗,就又跑出去,没天没地的疯了。
除了蒸麦饭,剩下的槐花则晒干,到了冬天,没菜吃时,这些干槐花儿,经过浸泡后,又包成了包子,打发着我们那缺蔬菜的冬天。
如今大街上也有卖槐花的,不过好像没有过去那样香气扑鼻,直到我们来到终南山下杨庄的虎峪,整个一条沟弥漫了槐花,小溪里流着清澈的泉水,这里杨庄乡政府和虎峪村两委会利用自然资源,搞旅游开发,在4月24日举办了槐花节,由长安区剧团等表演团体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特别是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以及长安人网站站长许海峰以及自媒体"家在长安"的吕尚等文化界人士的极力推广,更是让这里火了一把,每天人头攒动,煞是热闹,村里成立了治安大队,特别是村子戴着“袖箍”的村干部一直陪着我们作协摄影师一行,一路提醒着小心路滑等,真让人感动。
看着这里的老房子,满坡架岭的槐花林,扑鼻的槐花香,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勾起了我吃槐花麦饭的食欲。
乡党,坐!上麦饭,来,快吃!不要钱,尽饱吃!大锅里还正蒸呢!原来村委会专门安排了妇女架起大锅,现场蒸起了麦饭,看!咱长安人就是这么实在。
槐花麦饭,淡淡的的乡愁,妈妈的味道!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清明的脚步近了(王小侠)
- 下一篇:散文:送别陈忠实老师(王小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