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流动在心里的线———读马良人物画(方僧)
没有人能够预知,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笔墨落下的瞬间,留在纸上的造化能成为永恒之美。这便是中国画里的线,呈现给世界的另一状态。
马良人物画里的线,正是带给人们别样的美感。
五月的春风,拂过余曲街巷和树稍,飘向城西的一个国际酒店上空的时候,酒店大厅里,正举行着新闻发布会;大厅外走廊上,我遇到了画家马良。
他还是从前那样神采,还是那坚定攸深的目光;只是多了几分成熟老诚的感觉。
自上次,在宁远堡旧地的梅花弄堂一别,已有两年多时光未见他了,尽管余曲又这么小。
静静的走廊沙发上,只有我们俩。乡友相见,话长恨时短,于是,我们便坐了很久……,也聊了很久……。马良邀我去画室喝茶,我便欣然应允。我们走过长安广埸,穿过嘉华街,来到马良画室。马良沏了茶,随手拿出近期的画作,铺在地上;我们便边品香茶,边欣赏这高过生活的艺趣。
借着灯光,看到一幅一幅不一样的线,构成的大作;令我吃了一惊!心想,两年光阴不算太长,觉得马良这回是玩大了啊!
他的笔下,看不出任何刻意做作的痕迹;灵动的线条;似水一样,从心里淌出。似乎,象沙漠里的蛇,你看不见它的游动,却能感觉到它无处不在。画意深沉得象凉水泡茶;那味道一点一点漫出来,涌向口腔,随后溢在心肺里,攸长着。小小人物画,却有如此大的超长能量,竞也能传达出若大的境界;令我折服!我叹止马良的诗词文学功夫着实了得;我自愧不如他对画的执着与勤奋。
我们看一个画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画,和他对情感的舒发。这个,马良都做到了。对于画里的线,我这样认为:古代人,曾经费了很大力气,解决了中国画的意识;已经由文学中得到了满足;我们如果现在还努力试图还原那些真实意义的线的话,又有多大意义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站在哲学的观点上,指出现实绘画的不足之处。
线是中国画的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另一个拐点。
马良人物画里的线,初看简单,细品,却觉得正是放达了线的含虚与不简单。我们知道:一个成功的画家,一定是在用线、用笔、用墨的情境中,给观者以创造和无限联想;如果单就绘画形成一个理想,那么,这个画家的作品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了。
看了马良人物画的用线,使我感到惊讶!但,定神之后,又受到启发。简约的线条,表达别样的美感;诠释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删繁就简于抽象的思维里,饱含了涵虚的能力。只有马良,才能造化出看似简单,却无比丰富与神秘的作品;同书法中的草书,如出一辙;似符号概念里,让人产生思考与联想,同音乐与节奏中,象诗一样的情,过程着他的画意人生;这就是马良人物画的风格。
以真正的绘画思想,改变着貌似繁荣的中国画质量……。
我想,乡友马良,这位出生在长安乡村,又有过行伍生涯的关中汉子,给长安画界的贡献,不在于让人们从画作里看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画品,让人们想起了什么,或者记住了什么!
中国画的线,成就了中国画的存在;抽象思维,润养着画家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因而,只有线更能具有含虚的深度;看似简单,却无比神秘而其妙;正是暗合了天道。
承然,要求一幅画,把一个视觉概念的结构,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这明显是一个低级口味;谁也不愿意这么做。正因为如此,毕加索、尼采曾愤愤过;说道:“艺术家看到的应该是:更丰富,更简单,更强烈的东西……。”
以我数年对《艺术美学》的研读,我相信,许多的人看了马良人物画和画里的线,其实,并没有读懂,或者谈不上认识。
尼采说:“……要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的生活必须具有一种青春和活力,以及惯常的陶醉……。”
正是带着这样的观感,我努力寻找当代画家的成长轨迹;探求他们对于线的能力与创造。或许象马良这样的画家还不多见,或许只有一个;而他就在你身边,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马良人物画,将无限的想象带给人们,把更多不确定的选择,留给画家们;让我们共同享用,那半是魔幻,半是流动在心里的线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夜幕下的清凉山(方僧)
- 下一篇:散文:城南·便是乡下老家—癸巳腊月遇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