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长安人
长安是秦岭脚下的一方圣土,是关中平原上的一串明珠。
长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周、秦、汉、唐等十三代王朝曾建都于此,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长安曾是中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其历史悠久而厚重,其文化博大而精深。
长安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依山傍水,四季分明,八水环绕,土地肥沃,水草茂盛,良田丰盈。粮食主产小麦玉米,年景相对风调雨顺,旱涝保收,是一处适宜人居的天府宝地。
人们把中国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合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而把长安、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人类文明的四大古城。长安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前身。
西周时就有各地诸侯,竞相前来觐见周天子;汉时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欧亚大陆通商往来的桥梁;大唐盛世更有八方域外邻帮纳供朝拜,即有:“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彰显出盛世长安,一派繁荣的景象。千百年来,散落于民间拴马桩上胡人的石像,就是曾经往来于长安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更是昭示出长安曾经的辉煌。
长安国学会董长明先生在其《长安》的歌谣中吟道:“终南龙脉,丰水宝地;演绎周道,和合长安。帝喾定居,后稷稼穑;尧舜禅位,大禹治水。不窋出跳,公刘富豳;亶父入岐,季历封侯。文王迁丰,武王伐纣;周公衍礼,成康之治。秦皇一统,汉武固疆;泱泱国昌,礼仪安帮。拓开丝路,亚欧共享;长安文化,世界弘场。”道出了长安积淀深厚的历史渊薮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长安属京畿之地,生于斯,长于斯谓之长安人,长安人得天独厚谓之邑人。长安人勤劳、智慧、豪放、刚强,长安人囊括了人们常说的“陕西八大怪”中的全部,长安人以其性情争、冷、蹭、倔而闻名,但却心底良善,为人豪爽,长安人是那种和你对劲了要袜子连鞋都给的人。
长安人把吃饭戏称为“咥饭”,扎实的措词会使人想起狼吞虎咽的满足感。长安人常爱用大老碗捞干面吃以为骄傲,出门路上带锅盔馍做干粮以为自豪。长安人很少有饿肚子吃不饱的时候,前些年有外地青年男女纷纷落户于长安而安逸。长安人心底良善,曾经接济过无数逃荒的难民、货郎担、杂耍班。
古时长安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长安者得天下之说。因有这周秦汉唐等十三代王朝的建都史,现在长安的一些地名大都和古代皇室有关。长安人生于帝王福地,成就一副帝王性格,耳闻目睹世事变迁,忠奸恶善,明察秋毫,心中自有一杆秤。长安人在家里大男子思想严重,在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尽管日月轮回,世事变迁,但长安人骨子里的那种霸气依然没有改变。
长安人有股牛劲,办事踏实认真,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得最好。在大事大非面前,长安人象头倔驴,往往坚持己见,水火不进,六亲不认,毫不留情。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即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斩钉截铁不容回旋,有人形容其性格作派用九头牛也难拉回转。长安人象匹悍马,血气方刚,敢说敢干,说话办事直来直去,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绕弯弯。即使有千难万险,也会勇往直前,具有典型的王者风范。
长安人敢于担当,敢于仗义执言,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尽管国人有“枪打出头鸟”之戒训,但长安人不怕。在正义和真理面前,长安人敢于挺身而出为大伙撑腰讨公道,从不顾个人得失,偶有心怀叵测者对其也是既怕又恨,又无可奈何。
有人戏称“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尘土飞扬早已不复存在,而长安人爱听爱唱秦腔确是不假。平时起性时干吼上几声,吼声字正腔圆,声震瓦屋,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闲来无事时吼几声找个乐,农忙时吼几声解解乏,高兴时吼几声乐呵乐呵,郁闷时吼几声出出气,证明其自身的存在和不容忽视。这吼声在以前的田埂地头、在牛屁股后面、在麦场上、在马车夫的路上。吼秦腔就如同乡间过节放炮、敲锣打鼓一样,惊天地泣鬼神,威震四方,听秦腔使人知道啥叫大气与豪放。
长安人崇拜关公,关老爷义字当先,正直良善;长安人崇拜包公包青天,包大人铁面无私,主持公道;长安人崇拜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普渡众生。长安人象秦陵中走出来的兵马俑,雄浑、厚重、强悍。
长安是中国的根,长安是一部《史记》,是一部远古留传下来的书。人们景仰着、追寻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曾经的辉煌,对长安人便也刮目相看。长安人没有躺在历史遗留的废都上得意忘形沾沾自喜,而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着长安的复兴和中国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
文/凡雨/2015/10/1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