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族的荣耀:张安世与郭子仪
原上这一片被围起来的地块,土堆、土坑星星点点,一群羊散漫地吃着草,荒草疯长,却注定长不了多高,就要被航天城二期所开发,周边的大厦、医院、学校陆续在开建或收尾,周边的村子拆迁得差不多了,没拆的都疯狂加盖。这一片要不是发现了张安世和郭子仪家族的墓地,恐怕高楼早已平地而起了。两个墓地相距不远,都如原上数不清的其他古墓一样,被盗过多次。幸亏张安世家族墓还挖出了一些弥足珍贵的文物,目前计划原地建个博物馆,郭子仪家族墓却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未发现珍贵的文物,恐怕还是挡不住拆迁的步伐。海内外一些郭氏后人想保留这片墓地来祭祖或建馆,不断反映,最终也还是无能为力。
这里行政上仍属于韦曲,从2006年底已交由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开发,从那时开始,这片曾经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的古原西北,北接曲江文化旅游区,南接原下的樊川,重又焕发了魅力,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也从那时开始,这片原上的古墓葬也陆续被发现,有一些甚至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这座原就是少陵原,位于韦曲以东不远,历史上也叫鸿固原、杜陵原、凤栖原,其一部分也曾被包括在乐游苑之内,它的每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少陵原东临浐河川道与白鹿原相望,西南是潏河樊川,与神禾原相对。原大小刚好介于白鹿原与神禾原之间,但因其地理位置距长安城更近,地势又高阔,因此文化底蕴更深,处处都有历史故事。安葬的历史人物从西周到民国,历代不绝,最多的当然还是在长安建都最久的西汉和唐代。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汉宣帝杜陵及数百王侯将相的陪葬墓,少陵原的得名就来自汉宣帝许皇后少陵,张安世家族墓也是杜陵的陪葬墓之一。还有很多大唐世居周边的显赫家族墓,除了郭子仪家族,还有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京兆韦氏和杜氏家族墓,京兆颜氏家族墓等。
张安世家族墓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汉列侯级别的完整的家族墓地,是死后汉宣帝御赐的,墓葬级别堪比汉王,并荣获了“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且于2012年4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家族的荣耀”的文物展,为期两个多月。一家九世封侯,仅因断后而止,兴盛了二百多年,被《汉书》作者班固称为奇迹,的确是家族的荣耀,荣耀的家族。尽管家族墓园十几座墓大都被盗,却仍然发掘出了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千多陶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我最早通读的史书就是白话前后汉演义,对秉政二十多年的权臣霍光印象深刻,竟对张安世印象寥寥。后来才知道,霍光之下即为张安世。汉昭帝时因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被封为富平侯。霍光要废掉即位27天的昌邑王,首先就是寻求张安世的支持,谋立汉宣帝刘询,也是以他们二人为主,因之张安世被拜为大司马。汉宣帝对霍光既尊且惮,内心更亲近张安世,也有牵制霍光的意思。宣帝曾说他“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勤劳国家,守职秉义,以安宗庙其益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
一个家族能荣耀二百多年,一定是有其道理的。据文献记载,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却很节俭而且低调,总是穿普通衣服,夫人自己纺线织布,家仆都靠各自的技能吃饭,从不仗势欺人。霍光死后家族的迅速败亡,更让接替为大将军的他如履薄冰,他一心为国家,从不拉帮结派,教育子女谦虚低调。史书记载了他很多坚辞名利的事,并说“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张安世为儿子辞封侯,并辞去俸禄,给国家一年省下的钱以百万计,老病中还上书归还封侯和封国。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利,使得当时的朝政“枢机周密,品式具备,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为“昭宣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子仪家族墓在张安世家族墓东边不远,晚了两年发现,却没有那么幸运了。2012年6月有11个重大项目在航天基地集中开工,当时开发商在施工中发现后,怕影响进度而瞒报并强行平墓,把一座座墓葬挖的乱七八糟,曝光后文物部门赶到,进行抢救性发掘。据称,此墓地是从郭子仪开始一直到唐末五代,也是绵延九代二百多年。此地有郭子仪衣冠墓(郭子仪墓位于礼泉县,是唐肃宗建陵的陪葬墓)、郭夫人王氏墓、郭子仪八个儿子的墓等九世家族墓,至少三十多座墓已被平整,其中包括《醉打金枝》的主人公郭暧和升平公主夫妇墓。郭氏家族墓基本上都被盗过多次,现场除了几块残缺不全的墓志和墓室壁画外,几乎空无一物。尽管郭子仪的名气和影响远大于张安世,但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现实,因毁损严重且无珍贵文物支撑,郭氏后人希望原地建馆保护自然没有下文。力挽狂澜于既倒再造大唐的汾阳王郭子仪,最该感谢你的长安人,真的是对不起你啊。
说起来,郭子仪的副元帅(元帅自然由太子兼任)比张安世的大将军要更加名副其实,张安世一生功劳的确大,但军功寥寥,既无平叛之功,也无抵御外敌的记录。而郭子仪以武状元起家,平定安史之乱,功居首位,后又临危受命,多次击败吐蕃和回纥的入侵。用唐肃宗的话说:国家再造,卿之力也。郭子仪四朝为将,两度入相,保大唐三十余年,功封汾阳王,被德宗尊称尚父。天下一安定,皇帝担忧其功高盖主,他就主动交出权柄,坦然离去;国家再陷危难,他又毫无怨言,出征迎敌,个人得失在国家民族面前渺若微尘。他从不居功自傲,被史家称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郭子仪有八子、八婿,皆朝廷栋梁,孙女为皇后,也能母仪天下,家族之盛,盖过了西汉张安世,自汉唐以来无与伦比。其秘密也许从两则记载的小故事中可窥一斑。
郭子仪退休后,皇帝赐建汾阳王府,一天,郭子仪拄着拐杖视察工地,顺口吩咐砌墙工匠把墙基建的坚固一些。这位工匠说:王爷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都是泥水匠,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这番话让郭子仪很是感慨,于是变得更加通达了,经常以此来告诫子孙。
他的汾阳王府规模很大,但大门一律都敞开,平民百姓都可以进出。面对家人的劝告,郭子仪说:“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五百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一千多人,如果严加限制,不与外面来往,必定引起一些人的怨言。而贪功害能的人会乘机诬陷,闹不好,大祸就会临头。现在四门敞开,任人进出,即使有谗言,也不会有人相信。”
大唐后来那么多割据自立、动辄反叛的节度使们,想想郭子仪,真是脸都不知道给哪儿搁。可惜,郭子仪只有一个。如今北京的交通拥堵都怪车多,可是用百度地图一看就知道了,实在是部门机关的大院太多,占地宽广,又对外封闭,只是把主干道不停加宽、限购限行,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一个人是否成功,除了当世的毁誉,恐怕还要看其后代的人格以及品行操守,从古到今,多少“英雄人物”,最后毁在了儿孙手中,近年来,几个倒掉的副国级的大老虎哪个不是如此?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像一个诅咒,在中国屡试不爽,西谚也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中国真正的贵族何其稀少,因为往往三代就败落了。少陵原上,这两座汉唐的家族墓地,各延续九代二百多年的辉煌,似乎在启示我们,中国,也曾经有过荣耀的家族,也曾出过真正的贵族。
张立 作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伤心原
- 下一篇:(评论)久远,风一样的女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