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长安论坛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安子评书画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散文:除夕的习俗(每小平)
      • 散文:长安方言三十六(每小…
      • 散文:大年初一的习俗(每小…
      • 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二十…
      • 散文:大年初二至初五的习俗…
      • 散文:正月初六至十四日的习…
      • 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二十…
      • 散文:长安方言三十五(每小…
      • 散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 樊川公园:不玩虚的,只管放…

      最新推荐

      •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
      • 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娴
      • 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
      •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民谣里的冬至节

      作者:常书侦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1日 点击数:

       


       

      冬节搓丸图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节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和冬至节有关的民谣,更加衬托出这个节令的丰富多彩。

      冬至节是数九的第一天,旧时,人们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消寒,盼望春回大地。而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当属“九九歌谣”。记载最早的是宋代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所收录的那首:“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鹭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衲两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在千余年的传承中,虽然有历史的变迁与地域的差异,但九九歌谣的主旨没有变化,依旧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地传递着冬春交接的时令变化。目前仍在流传、且最为广泛的是这首“九九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唱着它,人们便一步一步走出冬天,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

      中国老百姓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据说和东汉名医张仲景有关。为了治疗百姓的冻疮,张仲景研制出了一个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便仿照“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取名“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因此便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和“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风俗。

       

       

      冬至风俗包饺子

       

      有民谣唱道:“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这是历代劳动人民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意思是说,冬至如果天气晴好,来年春节将是阴雨天气,道路泥泞;如果冬至是阴雨天,则春节将会是晴好天气,人们穿的自然就是干净利索。这首民谣是否准确(应验与否),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到时留心观察。

      “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中,日风夜风;冬至月底,卖牛买被。”意思是,冬至日如果是在农历十一月上旬,就是暖冬;如在农历十一月中旬,则会多风;如在下旬,这个冬天就会十分寒冷。这首民谣同样是劳动大众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总结而成的。

      “冬至百六是清明。”这句民谣明确地告诉我们:从冬至那天数起,过106天就到清明了,那可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啊!这句民谣准确地推算出,从冬至到清明的时间。不仅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渴盼,同时还提醒人们勿忘农事。趁冬闲时节,早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在民间,多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于是便有了“过了冬,一天长一葱”。而汉唐以后,皇宫的宫女们流行做女红。冬至后,因为白昼渐长,宫女做女红时,每天要多用一根线,因此便有了“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民谣。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这句广泛流传的民谣用了极为形象的比喻,说明从冬至这天起,人们开始在饮食上注意补养,即冬至进补。人们普遍认为,冬季吃的好,身体才会棒。来年春天,才能够有好体力应付农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关中农村“二月二”趣俗
      • 下一篇:在长安过年去哪看社火、逛庙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18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自己的网站.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