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薛志毅>>正文内容

    (散文)七彩云南游历记

    作者:薛志毅 张美丽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2日 点击数:

    这个暑假我们到云南旅游了近20天。对版纳、丽江、大理、昆明的著名景点都转了转,深感到云南非去不可的道理。这里就简单地记述几处景色、与大家共享。

     

    一、傣泰交融的美丽版纳

     

         西方版纳在昆明南边的500公里处、是北纬23度线以南的热带--傣族自治州。首府在西双版纳澜沧江畔、海拔558米的中心城市景洪、我们在哪里住了近一周、住在当地的花了数百万打造的新城---九塔十二寨的傣泰文化基地的告庄、又转了热带花卉园、傣族园、野象谷、大佛寺。

         热带花卉园在景洪的南边、有近2000亩地大、其中有一条江从中间流过。其中有许多热带的奇花异果、如有可以生长6500年、老了空了还可以住人的猴面包树、有果实酷似炮弹的炮弹树等等,还有在1961年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相会的纪念碑。

       在哪里游时我忽地想起了青年时看过的一本小说《边疆晓歌》,就是讲60年代一批知青在云南边陲开荒种地办农场的故事,我的印象非常深、觉得就是这里。正在想着旁边来了一位老大娘、我和她攀谈起来、才知道她今年七十六岁、是六十年代初从重庆到这里农场来的、儿孙都一群了、她的老伴已经走了几年了、她每天到这园子里转转、她正是那批人中的一员。

       记得那天在景洪市中心广场的孔雀湖畔、碰见一个退伍军人、他说:“现在这座孔雀湖五十年代就是烂草滩;现在的景洪大厦、邮电大楼那时候还是热带雨林、孔雀到处飞翔。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退伍军人、知青硬是用血汗在这里开辟出片片农田、橡胶林、最后在这里成家立业、后来就有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八十年代以前景洪还是个极其普通的城镇、楼房最多也就五六层高、但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也和全国一样发展的的很快、几十层高的楼房比比皆是。

       版纳有115万人、分一市两县:市就是有20多万人口的景洪市、县是勐腊和勐海、两个县都在边境上、距老挝、缅甸就是两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有15个民族、主要是傣汉各占三分之一、其他各族共占三分之一,因为傣族似乎与泰族过去是一家、所以这里搞的是傣泰文化。

     

    二、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我在傣族园里看到了、那是一大群他们雇的周围农民、穿着七彩缤纷的鲜艳服装、在一个小湖旁互相泼水、中间有个骑象的人指挥、那是游客也可参与其中的每天都是泼水节的节目。这些女子普遍个子不高、三围突出、皮肤较黑,我在她们休息时和她们攀谈、她们也是周围农民打工而已、一月千把元的工资;同时傣族园也有舞蹈、是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男女、一天演几场、一场也就个把小时、都是富有民族色彩的傣族传统舞蹈、大多也是演示劳动与爱情等,票费也包括在总票价里。

      野象谷也在景洪的郊县、车程需一个多小时、似乎在昆明到景洪的高速公路上。这里先是四头大象表演踢足球、玩呼拉圈等节目、再是人乘缆车到野象谷、如运气好就可以看到数十头的野象。我们那天运气不好、但乘缆车在几十米高的山间转了二十多公里、看足了底下碧林似海、绿波起伏、山似海浪翻滚、谷如银珠散花的热带雨林风光。

    大佛寺也在景洪市里、是一个沿山坡逐步攀升,一台一台的佛寺、每一层都有佛殿、最高处修了座几十米高的金色释迦摩尼立像,有点像长安的南五台、但南五台只是在山上的五个峰有庙有塔、这里却每一层都有殿有佛像,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这里的释迦摩尼是南传佛教、似乎比我们这里的佛祖面容年轻点。

    告庄的九塔十二寨、是泰国工程师设计、完全仿照泰国标准修的、中间是三象广场、里边除了一个十几亩地大的广场外、有一座几十米高的塔、是九塔之首、其余均为两三米高的小塔。大塔顶层是佛像、中间是中南亚风情展览馆、最下边是红木家具商店,整个塔依次增高、龙凤绕塔座、塔身暗红、顶为金佛。据说这里的红木都来自老挝或缅甸、哪里的老百姓对中国人反感说:“把他们的树都快砍完了。”十二寨是景亮寨、景勐寨、景德寨、景宝寨、景法寨、景岱寨、景举寨、景兰寨等。

    每个寨子有数十栋两层小竹楼有阳台的泰式建筑组成、成方形排列、中有小径穿梭。十二个寨由公路分开、这路上有着不同的雕塑或美女、或大象的路灯杆、均显泰国的理佛概念。但这些泰式建筑现在不是商店就是旅社或是饭店。白天游人不多、晚上有夜市、则游人如织。夜市有老挝、缅甸、越南特产沿街塞道、更有两人骑的自行车不断袭来、或朋友、或夫妻共骑一辆自行车钻寨越道。

      

    三、三、铁的现实与动人的传说

     

    在告庄听到几个传说,一是当地人说:在人们传统的意识里、我国就是湖北人、河南人敢于创;实际上事实证明江西人最厉害。三五个湖北河南人顶不上一个江西人的精明。在云南开饭店、旅社、商店的好多都是江西人。我碰到一个江西吉安的小伙子、他说他们那过去是国家贫困县、但经过了这些年打拼富得流油、房价比景洪高一倍、达到6000多。

    二是过桥米线的故事:原发生在古代云南蒙自,有个年轻书生、他有位漂亮的妻子、还有个聪明而俏皮的孩子,但很满足不思进取。他妻子反复规劝他不能这样浑浑噩噩、要为家和自己前途着想。小伙子于是幡然悔悟、下决心要考功名。就在附近的湖中心岛修了个草亭、每日坚持读书,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一天妻子为他做好了米线、俏皮的儿子却将肉片扔到汤里、妻子一尝味道很香,就提着瓦罐去给丈夫送饭,刚过了桥、妻子累的倒在桥边;书生问讯赶来、看到妻子怀里还捂着瓦罐、他以为凉了、赶紧尝了一口、不但没凉而且香气入脾。后来大家都仿照此法做米线、于是就有了过桥米线这佳肴。

    澜沧江出了国境就叫湄公河、是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景洪再到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一条河流、可以说是中印半岛的母亲河。据景洪人说:中国原打算在澜沧江上修水电站、其电力可以供应普洱、景洪等地、为人民造福。可是印支几国闻之提出抗议、说这是他们的饮用水不能污染、同时他们在国境也挑点事端、使边疆无法安宁、于是中国只好作罢。我们曾到澜沧江边转过几回、只见江水缓缓而流、两岸碧绿的菜地、冒烟的工厂、整齐的街道、远处相对的青山;几个菜农正在菜地里除草、两个老翁正在江边上下棋、景洪的澜沧江畔好一派悠闲幸福的南国风光。

    这里的职工收入似乎和阎良差不多、我询问好多人:一个云南怒江到这里打工的女子说:每月1800元;一个从城管退休的四十五的女工、退休金是2000多、返聘1000多;一个云南文山在这里搞建筑的青年小伙说:砌砖每天一二百元。在农贸市场调研:面粉每斤2.5元、大肉11元、豆角每斤4元、排骨每斤14元;当然这只是西双版纳7月中旬的价格。

     

    四、丽江的茶马古道

     

    乘飞机到丽江、出机场时你才发现云南的旅游热、这个小小的机场、一架接一架的飞机从全国各地飞来、机场里不亚于咱们咸阳机场热闹。这使我想起在昆明汽车站看到标语:四千万云南人欢迎你、旅游确实是云南经济的一大支柱、丽江市中心海拔是2418米。

    说到茶马古道、实际上版纳也有、但是这方面丽江占了先、过去版纳距普洱很近、那里才是云南最著名的茶都。茶马古道就是古代没有公路、铁路、人们通过马骡驮茶到青藏牧区、藏人因在高原生活、每天都离不开茶。

    从丽江古城出发北走二十多公里、就看到巍峨的玉龙雪山,这雪山是川西北高原---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虽然盛夏这所谓的雪山已基本无雪、但下边的;拉什海依旧存在、但是水面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当地报纸有人云:不是海了、只能是个湖、但也有几十平方公里、拉什海湖养着五万只鸭子、一天产鸭蛋10000个、每天净收入就两三万元。我们先是乘船在满是鱼草的拉什海里转了一会、就去走茶马古道。这条茶马故道全长18公里、这里海拔也到了2600米、这里附近的农民家家都养马、旅游时各家牵来、顾客骑马走一次茶马古道付给每匹马几十元钱、农民靠此收入每月每人2000多元,日子也过得优哉游哉。

    这个18公里的古道是古代通向西康的一部分、解放后西康省撤销、该土地分给了西藏、四川、云南各一部、所以高度达5600多米的玉龙雪山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现代国家注重农村道路建设、这里农村也到处是混凝土路、骑着马背上在混凝土路上行走时就感到国家富民政策的伟大和普及、是这边远地方和在内地农村无异。这条路上到处是马帮、这一群过去了、那一群来了、一般都是十几匹、二十匹马。而牵马的全是周围的纳西族老百姓、一群男男女女、说着笑着牵马;不过这些老百姓已和汉族差不多、只是房子盖得稍有区别。而纳西古乐那婉转悠长的声音却成了该族的名片。

     

    五、丽江束河古城及观音峡

     

    丽江有两座古城—丽江和束河,我们分别转了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古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是古香古色的小二层木楼、街道上小桥流水。但是丽江是大的、里边有个四方城、城里有塔有寺、更有不少名人故居。前不久的《木府风云》电视剧就在那里拍摄、木府就是丽江的土司之府。束河相比之下就小点了,如果说丽江是过去土司的城、束河只是一个土司的下属所在地。

    据这里介绍,在清雍正以前这里还是土司制、国家只派流官、不具体管理。从雍正开始清政府才采取了对小数民族地区的土改归流政策、才逐步与内地管理形成了统一。所以这些古城也保留了传统的纳西族原味,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这里商业特茂盛、到处都是商店、甚至北京上海的青年也在这里开店、其结果虽然商业味浓了、但却冲淡了这个古城的原始风味。

    观音峡也在丽江的附近、坐面包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似乎先是进入一个盆地。进入大门后先是随导游转园、这边一个庙、那边一座塔、这边一个和尚算命、那个一个出家人说法,有绿道、凉棚、花园、似乎和别的公园不无相同。但这只是文章的序言、真正的内容在后边。

    不久坐山地小火车行驶向观音峡、小火车沿山而上开了不到十里、就看到小火车轨道的右边一道波澜汹涌的河水奔腾呼啸,其水量大小可以说不亚于我们的渭河;而且这条河随着山势逐级向上、一直在那个峡谷里呼啸、水花溅得三五米高。当小火车到了终点、观音峡也才走了一半、下来的一段就凭游客的双腿、到这里这个峡谷的河水、愈加汹涌澎湃、轰轰的水声、灿灿的水花、绿绿的树枝、茕茕的山石、几乎成了一幅巧夺天工的石墨丹青。

    再向前过一道小桥、拐一个弯就看到两道瀑布从几百米的高山落下、如同彩练当空舞。

    在这附近还有个山洞、里面敬的是一尊观音菩萨、这就是观音峡的名称之源。

     

    六、大理古城及三塔

     

    丽江在颠西北、再向东南坐火车几个小时就是大理。大理也是个著名的古城。听这里人说:在元朝忽必烈以前、云南先是古滇国、中为南诏国、后是大理国、最后被元朝统一。所以大理曾经是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郭沫若在六十年代初在这里题下遒劲挥洒的“大理”二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古城进行了重修、城内有四条大街、还有著名的洋人街、实际上就是几个店是洋人开的而已。都是大理的著名景点。

    我们未来云南之前、早就听说康熙年间三原人孙髯翁曾在滇池写了著名180字的长联,毛泽东曾称赞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似乎他写的“沁园春 .雪”也受到长联的提示,上联写景下联写史。孙冉然父亲考了武举、将他带到了云南;他虽然在云南长大、但还是一幅刚正不阿的陕西冷娃脾气、在考秀才中发现有人贿赂考官、就愤然离场,从此清贫一辈子。但在大理古城(云南省会最初是保山、后来是大理、最后是昆明)的元帅府(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杜文秀的元帅府、也曾是50多任云南巡抚的衙门)却看到云南建府以来前几任巡抚竟是咸宁人张勇、长安人某某、西安人某某。也就是正宗我的老乡。咸宁县过去是管辖西安的东边、与长安县以城中南北大街为界,南延伸至南山、北延伸至渭河的县、东畔至蓝田和临潼、管理西安东半城。所谓咸长不分即共管西安之意,辛亥革命后撤销咸宁县全编入长安县、但现在城里还有东县门;东门外还留咸宁路作记念。但孙冉翁的长联文化还是传播久长、而这些当年在外当官的咸宁长安老乡却无人所知。

    大理三塔是大理的名片、三塔在崇圣寺在距古城不远的苍山下。这三塔还是公元6世纪大理国的建筑。据三塔的记载:是仿照当时唐长安大雁塔修的、似乎因国力有限、修了上十年才修起来、但修起来不久大理国似乎就垮台了、也就是塔基上所谓的“永镇山川”四字并没给统治者带来多大的鸿运、但却给后代留下了一千多年的国宝。

    大理三塔叫千寻塔、中间的13层高69.13米、两边的高42.1米。似乎高而瘦、基础底座远没有大雁塔粗壮。但因为是黄色看起来更加清爽可人、因黄近乎白、所以人都称其为大理白塔。

    现在的崇圣寺除了三塔外、修了许多宫殿式的寺院、层层叠叠、都是绿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柱子、金色的屋脊、直到最高处还有望海楼、全是金碧辉煌、古香古色、全国所有的名刹古寺大部分都坐北向南、而这崇圣寺却是与众不同坐南向北、为什么呢?只因山水使然、因势象形而已;殿内雕塑以佛教的圣贤为主、但偏殿里也有大理国段氏的一些记载。我们两个爬上了着最高处望海楼、俯视洱海全景、只见迎面十几公里外一条细而长的水泊、在太阳光下波光粼粼、而背后却是绿绿的苍山(至于蝴蝶泉、则是大跃进期间上海制片厂拍《五朵金花》所造成的、和我们的这里的寒窑一样;属于文化造成的景观、和历史无缘)这苍山和洱海就构成了大理的风光。

     

    七 、 洱海和金梭岛

     

    洱海在大理的北边、好像是该海长而博似海故谓之洱海。大理平均海拔2090米、也属高原气候。

    从海边乘船、穿行在这个海上可以看到南边的山脉蜿蜒、碧绿如黛、山上塔光山色、寺院佛阁;北边也是群山逶迤、公路条条、村落稀疏。

    行走40分钟就到洱海里最大的岛---金梭岛,该岛长为2公里、宽为670米、岛上住了400户、1200多人、都是白族。因该岛狭长、两头尖就像一个梭子故名金梭岛。

    我们下了船、马上就有一个操着熟练的普通话的导游迎向前来、这是个穿着民族服装的白族姑娘。她先介绍了该岛的情况和该注意事项、接着说今天是该岛的祈福节、老人们正在龙王庙里祈福、说他们岛的本神是龙王的几太子,在护卫着金梭岛的安全。祈福节这天、岛上的老年女性都在龙王庙里敬神、这天大家在一起吃官(公)饭。她还说:“这里的姑娘叫金花、男孩叫阿鹏。女人最漂亮叫金花、依次是银花、铜花、铁花、差一点的是狗尾巴花。”

    白族的建筑和全国都一样、不一样的是门楼上雕塑特别有龙有凤有貔貅、龙凤貔貅分成上下三层。一般是凤在上、龙在下、貔貅最下;如果哪家是女婿入赘、则是是龙在上、一般是凤在上;可见该岛似乎生女多男的少、入赘比较普遍。

    龙王庙也和别处的一样、但不一样的这个祈福节里、全岛的老女人有好几十都在那里叩头、为岛里、为自家祈福。他们这天都穿着白族服装、五体投地地跪拜、十分虔诚。但是那个所谓的龙王几太子的泥塑却仰着红色的头颅、睁着铜铃似得眼睛、一声不吭。但我觉得敬佛是个心理作用、只要自己心安而已、善良、殷勤、谦和、团结、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社会也安宁、自己就万事大吉。

    现在这个岛已有不少旅社、有的游客还可以在这里住几天、不像我们一路之上除了在版纳的告庄住“吾之别苑”外、其余都是住总部设在广州全国连锁“7天连锁酒店”、也算是比较干净、舒适、安全、属中上档次的。

    在岛上转了一两个小时、走时有点空闲我问及一个穿着白族服装的姑娘、她说她是某个大学才毕业的学生、并不是白族是汉族、在这岛上打工呢。这是我想起在丽江的四方城碰见一个云南大学旅游学院(该院设在丽江)的姑娘、她说她是天水人;还有一天我们在丽江的街上说话、突然一个小伙拧过头来问:“你们是关中人吗?”我说:“是、是长安的,你呢?”他说:“我是昆明理工大毕业的、富平人、分在湖北长江委工作、这里也是长江头、我办公在丽江。”虽然是只擦肩而过、只待了几分钟、我再问路、他详细指点告诉、顿觉乡党的亲切。

     

    七、昆明大观楼及滇池

     

    昆明待了几天、先是转了大观楼和滇池、后又去了石林、在街上也转了云南展览馆。昆明平均海拔1890米。

    大观楼是一个公园、里边有数十亩荷花、有小桥流水、楼堂亭阁。但最著名的还是孙冉翁的180字长联:那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落幘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驤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入心头、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单囊……。那神来之笔、引人驻足。

    正在抄、老伴喊到滇池的船快开了、只得先去游滇池。原来这创建于1690年康熙二年的大观楼在滇池北滨与太华山隔水相望、是国家4A级景区。先转大观楼,再去滇池一举两得。一会回来再抄也不晚。反正这位三原老乡的长联已经从康熙年间到现在待了几百年了、它也跑不掉。

    上了楼船、正在想三原乡党说的五百里滇池究竟有多好、滇池确实不小、长望不到边、这里仅是个角而已。而宽似乎有界、不一会就看到右手一片篱笆、我们开始以为篱笆里是老百姓的莲藕;可是船老大一句话那是水葫芦、就是我们顿失兴趣。我记得中央2台专门播过这种毒草、它是外国窜入、繁植极快、不处理就可将一片大江大河吞没,将好多地方弄得没办法。这也是改革开放一来从外国窜入的坏物种。现在每天昆明都派人收拾、怕这家伙将整个滇池都吞没了。

    旅游船行了近两个小时、船上的人看太华山上的睡美人、只见那头颅、胸部、腰、臀似像非像、一帮人于是就照相。我于是想起了在黄山也有所谓的美人峰、在漓江有所谓的七马崖画、在新疆天池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些全国的景点都是你学我我学你差不多。

    船到了一个什么岛着了回来、说那是个民族村、我们没有再去、而是随船而回、继续抄长联。不过大观楼公园的休闲娱乐也给周围市民带来了不少方便、他们游该园似乎没什么代价、和我们当地的公园一样、而我们则要买门票了、这也正常、旅游就是给当地人送钱么。

     

    八、石林游记

     

    石林在昆明东南边的路南县、现在改为石林县。我们那天由于某旅游公司和我们住的7天连锁酒店有合约,我们掏了自己也不相信的每人59元的票、上了大巴车向南行而去。但一路两次领进卖银、卖玉的商场、希望你能够买、给他挣分。

    石林在地质史2.7亿年以前是一个大海、由于造山运动、南亚次大陆板块楔入青藏高原、于是青藏高原、新疆、云南都在不断地抬高、远古的大海就成了陆地、就有了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南疆沙漠、柴达木和云贵高原,这里的大海也成为了陆地、大海底子的石头露出来就成了石林。

    石林分大石林和小石林,连在一块、游客看了感觉就是大石头和小石头、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到处都是石头。大石林的石头代表的是阿黑哥、小石林代表的是阿司玛。现在开发了12平方公里、大家能参观的是3.7平方公里;科学上是喀斯特地貌、由碳酸崖组成。这里是彝族村寨、石林里有阿黑哥和阿司玛是一对彝族的年轻人、十分相爱、但爱的很艰苦、由于阿司玛长的漂亮、一个地主老财想掠她为妾、最后漂亮的阿司玛不得不投海自杀、变成一块化石、伫立在海底、仰望着她美丽的家乡和她的二黑哥、这是一段凄惨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早已拍成电影。

    走进石林的中心、一块石山像个特大照壁似的竖在哪里。上边有形似隶书的“石林”二字。据说“石林”两个大字是龙云写的、龙云是1949年解放时云南的国民党军政首长、在解放时他举行了和平起义、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被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据说云南有二王、一王是龙云、还有个王是吴三桂、这是明末驻守三海关的大将、但由于将军怒发冲冠为红颜而降清、先做了清朝灭明的先锋官、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清朝封他为边疆大吏、主管云南、但在康熙年间又造反、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最后未败而亡、也称云南王、但他是个历史的小丑。

    石林的石头竖直如笔、宽大如床、俏丽如刻、似人则有鼻有眼、如山则有峰有谷、皆群居而生、相伴而长;在空中视之壮如瀑布飞溅、丛林群生、雕塑幢幢;再则其间有绿树红花、树生石中、叶绽石外、灰石红叶、相映其间、或树枝婆娑、或花影扶摇、或灰石千状、真乃天造地设也。

     

    九、传说及国画

     

    石林所在地是撒梅彝族、彝族姑娘头上戴着帽子、如果帽子上有彩蝶就属于未婚女子。没有彩蝶才是已婚的妇女。当地的风俗小伙不能摸彝族姑娘头上的彩蝶、如果你不小心摸了、那个姑娘就要追你回去、女的就留下你做三年苦力如果看上就入赘为婿、看不上你先让你做三年苦力再将你赶走。

    据说《春城晚报》有这样的一则报道:有个上海小伙糊里糊涂摸了彝族姑娘头上的彩蝶、结果全村人将他围起来、带到女孩家做了一周苦工。男孩无奈给110报警、一周后罚了他3000元才放他走。

    在昆明无事、我们到云南省和昆明市博物馆看看、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省博已搬向新址、而改为云南美术馆。我们看不到什么,却看到了云南从解放至今国画交易展。但云南地方的大画家的手笔也令人叹为观止。

    我一边看一边抄录了几首对联、在这里也可与大家共享:

     

    得气林间群竹长             契合以言蘭可喻

    未春亭外一兰生             清虑在抱竹能知

     

    秋似美人石碍瘦             白首放歌无旧侣

             山为好友不嫌多             青灯横笔为新篇

     

            百卉生时多雨露              承家旧学诸儒问

            芳草高处起烟云              脱口新诗万手抄

     

    据说在清明以后、颠之地的丽江、大理均为南方罪犯的流放之地(北方流放到东北或新疆)。但是这些流放人大部都是很优秀的、他们将汉文化与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就产生出一种更先进的文化。如在辛亥革命时代、在抗日战争时代云南人都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云南山好水好旅游点好、但还有个双胞胎村—墨江。全国不少富裕人家的妻子到哪里去住上一年半载生双胞胎,这也是云南一件奇事宝地。

    我这次一游、在自由自在地氛围中收获满满、谨以此与大家共享。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写在七夕之时
    • 下一篇:(散文)怀念王侠老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