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鸣犊村:老牛呼犊涌清泉
鸣犊位于西安市东南白鹿、少陵、八里三塬之间,汤峪、库峪两河沿岸,自古为咸宁县八大镇之一。《金史地理志》亦记为鸣犊镇。元《类编长安志》谓唐“武宗曾猎于鸣犊之西原”看来唐代即有此镇。 当地又传说;古代有一牛犊掉入泉中,母牛悲鸣不止,数日后,牛犊从泉中复出故称鸣犊。其地名所来,从古至今,众说纷云莫衷一是。
宋《长安志》载:“鸣犊镇在县南六十里。”宋人张礼《游城南记》云:“?水之西岸,其地有泉,旧传有犊跑鸣而泉水出,今谓之鸣犊镇。”西安以泉水得名的地名委实不少,如此奇特的跑牛泉倒也令人目瞪口呆,莫非是太上老君的青牛。从这里跑出来到了户县,成就了赫赫有名的牛东村(原名牛犊村).
清嘉庆《咸宁县志》引古志载:“钟楼寺在城南十里鸣犊里,即万年县故址。”当时明堂县在保宁坊,即在鸣犊一带,今尚有俚语;“先有明堂县,后有鸣犊镇。”元代在此驻巡检使。
《西安通览鸣犊镇》记载;鸣犊西有鸣犊泉。因地处沪河断层边缘,隔若干年发生一次地啸,地啸时泉水出复流出,日久泉枯无水,当地老年人多次听到过地啸时有老牛呼犊之声,故名鸣犊。
以上史载,均已牛鸣山泉二得名。唯独《春秋左传》载以人得名。
《春秋左传》有;“子临河,闻晋杀士鸣犊而返”(孔子西行到黄河边,听到晋国杀名士鸣犊,结果再不向西,就地返回东归)。据此可知;春秋时有名士鸣犊,是否与此地有关?未见有载,不敢妄断。汉武时,此地有鸣犊泉(元《类编长安志》)。
查遍史籍,确有鸣犊此人。窦韜,号鸣犊,晋国大夫,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杀戮,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施政主张。赵简子在未得志时,重用窦韜、,封他们为大夫,封地在三交城(今太原古城一带)。赵简子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目标是要称霸天下。在获取一定的政治基础之后,窦韜、的做法与他格格不入,他说:“晋有鸣犊,鲁有孔丘,吾杀此二人则天下可图也!”窦韜死后,百姓在太原上兰一带给他修建祠堂,以为纪念。窦大夫祠建于何年何月,今已无从考证。现存的建筑,大多为元、清改建、增建。
由此可见,“鸣犊”二字最早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泉名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作为地名则要到唐武宗时期。
宋宣和三年(1121)梁山好汉九纹龙曾兵败战死长安鸣犊。宋江接受招安,归顺了朝廷。三十六兄弟(水泊梁山起义实有36人并非108将)一部被招安,一部回乡为民,另一部是重上江湖。而史斌(九纹龙史进原型)就在数年后,在陕西重新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宋江旧部史斌在兴州(今陕西省略阳县)再度举兵谋反。兴州知州向子宠听得贼兵已过武休关,在城中心慌,与众人商议迎兵之策时,诸将皆胆战心寒,不敢出战。结果,二千人马竟然不战而败,一哄而散,史斌一举攻下兴州,既而僭号称帝,附近州县纷纷响应。不久挥师东进,向兴元府(今汉中市)进军,攻城不克。复进兵关中,据长安,为当时西北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南宋朝野为之震动。建炎二年(1128)冬,被泾原兵马都统吴玠袭杀于鸣犊。史斌 英雄豪气有称帝图霸之心,吴玠、吴璘兄弟乃宋朝当世良将,死后封王。生时打的金兵满地找牙。史斌命丧吴玠之手,死得其所,倒也不觉得冤枉。
古时科学不发达,对于瘟疫人们唯恐躲之不及。这瘟神在世间也少有香火。但是在鸣犊镇老街西,却修建有一座瘟神庙。关于瘟神吕岳,在明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记述道;吕岳为三只眼,面如蓝靛,赤发燎牙,为九龙岛声名山练气士,受申公豹之请,辅助商伐周,第一次出山失败后,又回山修练瘟蝗伞。第二次出山在穿云关摆瘟蝗阵,阻止周兵东进,后被杨任用烈焰扇所焚。在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瘟蝗昊天大帝之职,人们称为瘟神。从瘟神庙内现有碑文;“瘟神庙位于西安城南五十里少陵原脚下,浐河西岸鸣犊镇中,风雨五百年,历尽沧桑”。从记载内容可见约在明代中期,瘟神庙后来又名法音寺。瘟神庙历经风雨,几经盛衰,如今其建筑从南至北东侧依次为山门口古戏楼,瘟神殿,佛母殿。西侧为客房,菩萨殿,禅房,灶房等。城隍殿及阎君殿正北居中。瘟神殿正中供有瘟神吕岳,两边分别是东、西、南、北四方行瘟使者。墙壁上彩绘有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等,进入殿中顿感阴森,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瘟神庙的古戏楼坐南面北,虽年代久远,但颇为壮观,南面书有“城隍庙”几字,南面的“金蝉戏水”使人叫绝。戏搂前边格子上犹存有“东关”“西江”字样,戏楼中间挂有“法音寺”的大匾。瘟神殿的门额上悬挂有民国二十四年大匾一块,书有;“有求必应”四字。相传民国年间“虎列拉”瘟疫之灾,古城内外,死人无计,但凡是到此间求瘟神保佑者,均可平安无恙,一时之间,古城内外,更甚者数百里外的善男信女,到此诚心礼拜者络绎不绝,使得瘟神庙名声大震,远扬异乡。
长安乡民自古崇文好武,红拳更是大行其道, 解放后,武术运动是长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运动会都将武术列为比赛或表演项目。民间的习武活动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老拳师阮宏勋创办“鸣犊武馆”,培养学员达150余人,鸣犊中学1980年训练武术学员50人。县体委从1982年起在业余体校设武术班,为全县训练了大批武术人才。
本村人士李忠信(1928~1952年)男,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六团二机枪连副班长。1952年8月在朝鲜牺牲。
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7月4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蒲阳村:终南积翠蒲阳村
- 下一篇:(散文)丰京故里马王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