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人生观是干什么用的?
生命如同一座高山,你从降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登攀,直至最后临终的时刻,那是你生命的顶峰!攀登人生这座高山,有些人很辛苦,有些人很轻松,其中的差异,有时可达天壤之别。于是古今中外,圣贤仁智,有多少人皓首以思,求根溯源。然而无奈的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上帝再发笑,人类仍思考。因为如果没有思考,人类将不复为人类。 我们——所有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处于自己生命高山的山坡上。向上看,云遮雾罩,未来就是未知,命运变幻,心也茫茫;向下看,路曲道折,已逝终成已明,人生穷达,理也昭昭。
遗憾的是,当觉悟到达如此境界时,其人生作为却已近曲终之际,似强弩之末而空余感叹。回顾人生经历,固然不必为盲目冲撞屡战屡败或庸碌无为虚度光阴而自愧,却也不能不为忍看子辈重复父母的错误而自责。人类的高尚,高尚在文化上。文化积垒成高山,才使人类居高临下,得以傲视群物。作为个体,即使甘于置身芸芸众生之列,不敢滋生登临人类文化巅峰之雄心宏图,但亦有可能攀居于家族文化或亲族文化之顶峰,并籍此上报德于先祖,下启迪于后辈。
人,无法追求生命的永存不灭,但可以追求精神的永垂不朽,其中最主要的,是必须在精神文化的发展史上,哪怕是小至家庭的层面上,能留下自己的标志和影响,让后辈记住你!或者说,让你的灵魂在后辈的意识里得到重生。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对于中国历史一样,都是一种标志,一种企图,一种人为的痕迹,一种精神的纪念碑。
人对命运的意识,最初来源于两个感觉因素,一是对现实生活进程的无从把握或失控感,二是对不同人生际遇比较后的心理失衡感。对一些人来说,无论千方百计做何种努力都难以顺心,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即使不做任何努力,却事事遂意。这种人生际遇的反差,促使了命运概念的产生,以为在冥冥中存在一个莫名其妙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控制着每一个人的生活现实。
人类对待命运的态度大体上按社会发展次序而呈现出阶段性,尽管各个阶段的分界是模糊的,但仍然可以看出大体轮廓。最早应该是图腾崇拜阶段,也就是以群体形式寻求保护神的阶段,这时命运的概念只以群体为对象。由于原始公社时期劳动生产力的低下,个体之间的物质生活差距还不明显,因此关于个人命运的意识还不具备产生的必要条件,直到社会过渡到奴隶后,阶级分化使个人生活状况有了无法逾越的差距,这时严格意义上的命运意识才真正萌芽,并且认为个体命运是由暗中的“天”支配的。这个时期各种卜筮文化的出现,就是当时人类一种打探天意的工具或渠道。当社会发展到封建制后,人的社会自由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各阶层的沉浮对流现象也渐渐增多,于是在对原有命运认识基础上增加了“改命”的新要素。“改命”有两种途径,一是预测术中的趋吉避凶方法,二是宗教,即针对个体精神进行改造,从而改善个体对世俗生活的感觉。但就宗教本身来说,在改变了对世俗生活中有关不适感觉的同时,也同步地丧失了世俗生活中相关的快乐要素。这是宗教的一个致命缺憾。
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后,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对宇宙对自身的认识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就个体来说,虽然仍然无法对命运进行切实把握,但对其理性的认识却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以往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发展出了各种对命运感觉进行控制的理论,而形形色色的人生观理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也就是说,人生观是人用来控制自身命运的思想工具。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哲学,它不是科学,无法验证,因此没有错对之分。人生观只反映了个体对社会,对自身,对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的一种主观性认知,这种主观性认知与个体的生活体验相一致,能最大限度地针对人生现象给予令自己信服的解释,从而为个体指明一条前进的方向,也就是支配个体一生的命运走向。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