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终南怀古•村名中远去的历史
“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悠久的历史抵挡不知古城发展的步伐,成批的城中村改造,将那些富有历史气息的古村落变为时尚的社区,沉厚的缘故遗迹在慢慢的小事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三星的落户,8个古老的村落荡为平地,昆明池的开挖,又有近10个村落即将成为人们闲聊时的记忆。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村落将只能在以后有我们来诉说和追忆。
西安的古老村名在这座古城还称之为长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古城抹之不去的符号。
古城那散落其间的村落,犹如品味历史一般让人津津乐道。彷佛一卷历史的卷轴,让人们细细的打开品鉴。
远古的传说给这篇热土留下了无数的踪迹。长安区灵沼乡的海子村,传说就是西伯侯姬昌修筑灵台时,平地起坑积水成沼的泉眼。户县涝店镇的三过村则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二不入得名。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则是女娲娘娘捏土城人的地方。
口碑相传的神话传说则更给这篇热土赋予神奇的气息。蓝田县安村镇的聚仙坊村,传说因八仙在次相聚而得名,更有明代见龙与聚仙坊的史料记载。户县蒋村镇白龙村则更加神奇,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所骑白马在这里被小白龙吞噬,小白龙化龙为马而得名白龙村。周至县集贤镇的赵大村则是财神爷赵公明出生的地方。
一铁锹挖出一个砖头也能讲一段历史,这就是古老城池遗迹留下的魅力。临潼区栎阳镇栎阳村便是秦朝时古栎阳城遗址所在。长安区斗门镇的镐京村更是宗周首都的所在。户县甘亭镇郭村更是夏朝时扈邑城郭之所在。
终南八水将古城紧紧环抱,鬼斧神工的地理也为村名留下了奇妙的素材。长安区斗门镇的张旺渠村就因汉时的一条古灌溉渠得名。周至县司竹镇的淇水村便是百姓祈求降雨得名淇水,村子以古河道得名。高陵县的泾渭镇毗沙村因靠近渭河沙滩而得名。阎良新兴街道的嘴子村则是石川河在此拐弯,地形酷似嘴巴儿得名。
长安自古帝王都,这里留下了太多的皇帝,有关皇帝的奇异传说层出不穷。长安区王莽乡的刘秀村传说是汉光武帝刘秀逃命时落脚的地方。户县秦镇的待诏村就是等待唐朝皇帝诏书召见的地方。
皇帝留下的不仅是经久不息的故事,还有那高高屹立的王陵。蓝田县华胥镇老冢湾村则是秦昭襄王埋骨之地。长安区韦曲的皇子破村则是因魏太子埋葬的地方而得名。
一将成名万古枯,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埋骨这里。户县庞光镇的焦将村则是宋朝大将焦赞埋骨的地方。长安区鸣犊镇的将军庙村则是汉朝将军苏武葬身之地。蓝田县三里镇齐王庙村则是汉大将齐王韩信曾经驻扎的地方。长安区大兆街办的张侯坟村是清襄壮侯张勇的坟茔所在。
长安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一切,这里有最早的集市,临潼区相桥镇的田市村,便是战国时期孟尝君召集而成的集市,因孟尝君姓田便得名田市。高陵县湾子镇的关市村,便因西汉景帝时在这里开设关市而得名。长安区韦曲镇的手帕张堡,便是战国时咸阳九市之一,以制作手帕得名。
沉厚的历史遗迹在这里留下了至今还可见的古迹。临潼区铁炉乡铁炉村便已秦时在这里搭建铁炉打造兵器得名。蓝田县三官庙镇三官庙村因明朝时纪念三太白而立的三官庙而得名。户县苍游乡什王村,以村中唐代古寺胜光寺所敬的十殿阎罗王而得名什王村。长安区马王镇客省庄就坐落在周朝客省宫遗址上,莲湖区阿房宫村,就坐落在秦阿房宫遗址上。
悠久的爱情传说也为古城的村名留下了浪漫的气息。长安区杜曲镇的桃溪堡村因“人面桃花”的典故而得名。蓝田县蓝桥镇蓝桥街村因“尾生抱柱而死魂断蓝桥”的典故而得名。周至县司竹乡阿岔村是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典故的发源地。
宋朝的军务屯垦制度则为先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务村。长安区马王镇的马务村便以养马而得名。户县秦镇的稻务村便是以种水稻而得名。周至县翠峰镇史务村是史姓人在此军务而得名。
明朝的卫所制度更是催生了大大小小的卫村。如户县秦镇的谷子硙村、苍游乡的真花硙村、玉蟾乡的宁强磑村。便是明朝时守边卫所之所在。
历朝历代的屯垦制度催生了各军屯的屯庄在西安近郊各地开花。户县余下镇的西屯村便因汉代时的奉上屯在此而得名。长安区黄良乡黄良村便因隋朝的皇粮屯在此而得名。周至县终南镇王才屯便是元朝的九屯之一。九峰镇沙云屯、尚村镇水屯村、哑柏镇六屯村、四屯镇三屯村则统统是明代屯垦的产物。
西安王陵遍地,众多的守陵人聚集而成的村庄成为郊县村落的有一大来源。长安区少陵塬上的九井十八寨,大府井、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子井、东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则统统是明秦藩王13陵守陵人聚集而成的村庄。
西安众多的村名最后一个来源便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和三次民族大迁移。汉朝时张骞通史西域,一直到后来五胡十六国在关中建立政权,少数民族村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长安区五台乡留村,便是胡人迁来遗留在此得名留村。蓝田县华胥镇支家沟村便是秦汉之际西域大月氏国族人建立的村庄。户县甘亭镇青羊寨村便是西晋十六国时期这样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新迁来的村落被称为戎村或羌村,羌村转原音儿得名青羊寨。
第一次民族大迁移为明初政府组织的人口大迁移。村落村名多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山西村。阎良区关山镇冉家堡、阎良区关山镇乔家村、蓝田县三里镇杨坡头村,俱是元末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建立的村庄。
第二次民族大迁移是太平天国后,清同治八年陕西巡抚刘殿设招垦局由湖北郧县、郧阳县逃兵灾而来迁居渭河沿岸的湖北村。户县渭沣乡保东村、未央区六村堡乡沙河滩村、长安区马王镇沙河村、未央区草滩镇湖北庄,均是当年湖北人群居建立的村庄。
第三次民族大迁移为清末回民起义后,关中渭河两岸一片狼籍,荒无人烟,清政政府从山东昌邑、莱无、缁博、博山、寿光、高密等十几个县的汉族集体迁往关中,迁移来大部分迁居阎良、高陵一代的山东村。阎良区武屯镇三合村、阎良区北屯镇箭王村。阎良区振兴街道谭家村,均是山东移民建立的村庄。
一座座古老的村庄,承载者一段段历史,随着村子的渐渐失去,那流畅的历史记忆将……………
张新武/书文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