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秦地大散文的新收获--读朱鸿《长安是中国的心》
近期,我读到朱鸿的散文新著,即三联版的《长安是中国的心》,拜读了,不免会生成许多想法。
《长安是中国的心》(以下简称《心》)堪称是秦地大散文的上等佳作。近期我常常感叹:地球是圆的,但也是散的——关键是“人心”散得很厉害:从信仰各自的“宗教”各自的“主义”,到争夺各种各样的权利及资源,再到环球接踵而至的大灾大难以及悲欢离合,都给人以很散很乱很无奈的感觉。而长安是方的,但其实也是散的——这里主要是说长安很适合用大散文来进行书写:历史上的长安在建筑学和审美观上看大抵都是崇尚“周正”“雅正”的,由此也体现了长治久安的求安求稳求和求美的“长安情结”;长安人创造了很多文化奇迹、人文景观以及动人故事,而这些历史的遗存和纷纭传说以及通今之文脉,都是适宜于采用散文这一巨大文体来书写、来演绎、来阐扬的。我以为,朱鸿老师就是用散文来书写长安的国手和圣手,其《心》书的字里行间,笔端常带情感,守正亦能求变;深耕且有史识,议论多有精见,话语纷披,纵横裕如,个性鲜明,其所取得的散文成就确实是有目共睹的。近期问世的三联版的《心》就可以说是最为有力的一个证明。《心》作为一部全面叙述或集中书写长安的散文集。以百余篇散文书写了长安暨西安地理与人文、历史与现实,举凡黄土、山川、池塘、宫室、陵墓、道观、佛庙、雁塔、碑林、城墙、钟楼、鼓楼、名门、道路、街巷、大学、花木、饮食、鸟兽、节日、陶器、刻石等,都被纳入书写的范畴。穷究原委,细说感受,从对长安的历史、地理、建筑、宗教、文艺、民俗等,给予了独具特色且富含思理的言说。这也颇为契合于贾平凹先生倡导的大散文、大美文的观念,与秦地名刊《美文》的文学视域也是相统一的,与历史悠久、历久弥新的“秦风”文脉也有着内在的相通。
鲁迅曾言,文学与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今天看来,这样的区分也是大体不谬。然而,鲁迅自己通过现代杂文文体的创造已经成功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了。事实上,这样做也是古代先贤启迪的结果:在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大散文视野里,议论国是人事的策论、哲文常常被视为重要的散文,并没有独尊现代以来某些人竭力鼓吹性灵、闲适之“艺术散文”的逼促或清雅。在“多样化”“百花香”成为艺苑景观和氛围的今天,散文天地已经更为广阔无垠了。其中的学者散文或学院派散文自然也拥有了大有作为的“生态条件”。而作为学院派的散文家和高校教师,自然要常与学理、学术打交道,正是由于学院文化的浸淫使朱鸿的笔端也带上了鲜明的学理性和反思特征,力求将纪实和思考结合,将情感和理性融通,遂使他写出了一系列关于长安历史与现实的篇章。真正做到了“义理与考据相融,思今与追古并行”,且大多能够达到“意远情真,辞丰言简”的境界。
最后,我要衷心祝愿朱鸿在学院派散文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秦地也为全国的大散文作出更大的贡献。待有暇,我会借用、化用《心》的主旨或妙喻,用毛笔认真地为朱鸿老师写一副对联,曰:“长安乃中国之心,文化为华夏慧根”,横批是:“鸿雁高翔”。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张新生:狂来轻世界 醉里得真如
- 下一篇:(散文)故乡忙罢会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