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高家那些事
在各种平台的媒体上,我们看够了别人的悲欢,却常在无意之间忽略对自已及周边人的人生记录。我们听够了别人的说辞,却常把自已隐藏起来。我们自认为生活庸常,缺乏精采,于是甘做沉默的大多数。
这珍贵的人生,就因为这份对自已的淡漠,随着时间与记忆默默流失。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基于心灵的表达与自我记录,都是无价的。这其中的每一份,都要重于那些没有生命的统计数字,要有趣于那些虚情假意的电视剧。 记录我兄弟的故事,分享老百姓的人生。
兄弟是指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同父或同母所生的男孩之间的血缘关系,后来用于表述家族内同辈分或者社会交往中感情很好的男性朋友关系。
兄弟就是手心和手背:当抚摩荣誉感受温暖的时候,让给了弟弟;当抵御寒冷迎接挑战的时候,有哥哥的保护。兄弟,有福可能不必同享,但有难必定同当。兄弟,简单两个字却承载了太多的感情!兄弟,是亲情的另一种诠释!
我父亲那一辈兄弟6个,其大伯、二伯、四伯、六叔为亲兄弟,三伯和我父亲为亲兄弟,他们的父亲为亲兄弟。到我这一辈兄弟15人,分别是大伯所生的高文学、高武学、高广学、高升学、高全学;二伯早早离世,没有后代;三伯后人高逄学、高宽学、高军学;四伯后代高康学、高都学、高小学;我父为五.儿子养我一人,起名没有按学子辈,属另类;六叔为高兴学、高运学、高会学。父母那一辈只有六婶健在、其他亲人已在另一世界团聚、不在多表,单叙我这辈,15个人各有自己的故事,听我慢慢道来。
最近在撰写《老高家那些事》纪实文学时不断得到好友的跟贴,成效、选民贤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还有其它网友不断地支持我,在下深受感动,有时忙心情不佳不想写了,但看到各位留下的充满激情的文字和图画,使我又鼓起勇气把老高家曾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历程记录下来,因为正是这些普通老百姓一天天的辛苦劳作才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毛泽东主席说: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与罗马齐名的古都。从西汉的长安城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举世闻名、横贯东西的国际大通道“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罗马古城的。“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名为西安府起,除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曾一度改名长安外,西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西安还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是全国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
不忘兄弟,是从点点滴滴的回忆开始;不忘兄弟,是从远离家乡的祝福开始。从排行老三的高逢学说起,他是我三伯的老大,我们是一个爷爷,平时走动最多。他是共合国的同龄人,那一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尽管高逢学在校期间非常努力,各门功课成绩优良。但由于国家政策调整,1962年东方机械厂下马,所招学生那来那去,高逢学无奈返回农村,准城里人又回到坐标左边,他又成为农村人了,现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人多好呀,只要改造,又是分房、又是分钞票,据说有些地方某些人为了能当上村长,拿出上百万贿赂村民,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底层,一切社会保险都没有,关键是你虽然种田,却吃不饱肚子。况且由于我家是地主成份,政治上受歧视。高逢学迷茫,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走向何方,面对纷乱迷茫的路口,又不得不坚定地前行,在这条道路上,没人能帮他,他只能咬紧牙齿,一步步向前走去!
绘画他本来就没丢,在东方机械厂技校上学时他就坚持着。现在他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素描,没有老师指导、没有画笔、纸张也很少、没有地方,高逢学就在地上练习。苍天不负有心人,由于高逢学的不懈努力,他终于画出了名堂。当年农村人照不起相,他就给人画像,在我的记忆中,家乡老人故去,许多遗像都是他画的,我家所挂外婆相片就是出自高逢学之手。那象现在数码相机满天飞,手机都可拍照,是人不是人都咔嚓乱照。
言归正传,上世纪60、70年代,他的作品多此参加县、市、省级美展,好评如潮,我这里有他的2幅作品晒在空间,供各位品鉴:
高逢学生活在长安这片热土上,潜心钻研,师法自然。其画风境界博大、内涵丰富,细腻而气势恢宏,厚朴而苍凉清新,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和生命活力。现为西安长安美协会员、陕西省华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会员、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诗书画研究会会员、黄河书画研究会长安分会常务理事。作者擅长人物画、书法。
一般而言,身处变故,要么一阵不蕨、要么后勇,他选择了后者,高逢学在随后的人生历程中所彰显的坚持、追寻、进取、干练和锐气,所演绎的钻研、奋斗与精彩,所收获的沉稳、大气和跨越,使他个人乃至家庭不仅度过了每一段艰难、跨越了每一处障碍,而且一步比一步走的更稳、更宽、更遥远!
高康学,是我四伯的老大,在15个兄弟中排行老4,他的品质:诚实、善良、宽厚;性格稳重、坦诚,乐观豁达,善于助人。上世纪70年代,我偶得小疾,左耳下生一囊肿,有绿豆大小,虽无大碍,但有时人感不适。高康学有一舅舅在西安市五院工作,姓苏,是一个有名的外科大夫,由于医术高超,在西安西郊一带名气很大,在我的印象中,我四伯或高康学经常陪村里有病的乡里乡亲去找苏大夫看病,他们搭着时间、精力,毫无怨言。当我父亲把我病情告诉高康学时,他主动说;我带我兄弟去五院,乡党的事咱都邦呢,我兄弟的事更不用说。
几天后,父亲借了一辆自行车,高康学带着我进城,来到西安西关正街的五院,苏大夫观察后告诉我:这是一个良性囊肿,并还在长着,还是切除为好。随后苏大夫带我到手术室,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苏大夫亲自操刀,一刀切除囊肿。完事后,高康学和我办完手续,带我回家。一路上不停地安慰我:这是个小手术,心理不要有什么负担,过几天就会好了。在我休息的几天里,高康学多次来我家,问寒问暖,祝我早日康复,令我感动。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就是兄弟。
今天超级郁闷,《老高家那些事-3》写到600多字时,堂堂的省政府机关大楼突然停电,我的辛勤劳作消失的无影无踪。唉,只好从头再来。高兴学排行老七,是我六叔的老大,他自信而不傲、自谦而不自卑、心胸宽广。在教育培养孩子学习上有一套,他的大儿子高毅是高考制度恢复后老高家第2个大学生,我算是第一个,高毅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又考上本院研究生,现在广西桂林一部队医院当军医,事业有成。
在高毅高考录取和找工作时,高兴学多次与我联系。当年高毅第一志愿报的西北大学,按省招生办公室公布的分数线他够上西大, 高兴学找我去西大打问录取情况,正好西大招生办的柏主任是我朋友,柏主任查后告知;因西大是教育部211工程大学,高毅所报考考业人多分高,无法录取。柏主任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当听说第二志愿为陕西中医院时说;孩子的分数上陕西中医学院问题不大。为保险柏主任马上给中医学院的招办主任写了一封信让高兴学带上。关键时刻,朋友确实给力。高毅果然上了中医学院。高毅研究生毕业后又因工作找我,我找关系,寻朋友联系西安中医院,多次沟通未果。高毅通过网络去了广西。
高小学排行15,是我四伯最小的儿子,他也是我们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小学老实、木讷、不善言谈,我高中毕业后返乡劳动的那几年,小学和我走的最近。在农村,凡是我出现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小学的身影,是我超级跟屁虫。小学虽不善言谈,但由于和我亲近,几乎无话不谈,谈现在、谈未来、五湖四海,聊的最多。小学体质差,长的瘦小,村里有人说:小学长大后咋办呀?为他未来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小学便可走。邓小平主持工作,国家改革开放,农村取消了成份,我们家不再是地主成份了,春天来临了,招生、参军、招工我们也和其它人一样平等,在这大好形势下,小学顺利入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他到新疆服兵役,小学勤快,别人说的多,他是干的多,由于表现优秀,他复原后当地为他安排了工作,转辗新疆南疆的轮台县、库尔勒市等地,工作稳定,生活幸福。现在人们过节都流行发短信,词藻花丽,内容空洞,千篇一律。而我春节接听的第一个电话定是小学从遥远的新疆打来拜年,多年如此。小学的女儿在西安上大学,她与我偶有联系。我经常在心中默默祈祷:小学,你在他乡还好吗?愿我们兄弟早日见面,彻夜长谈,交杯换盏,将进酒,杯莫停,不醉不休!
高军学是我三伯老三,他大我1岁,兄弟排行12。我们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班同学,应该是15个兄弟中接触最多的人之一。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叫汪昌利,因汪昌利的舅舅家在我们村,所以他从纺织城国棉五厂下乡时插队到我们村。我们3人经常一起打鸟、玩游戏,可惜汪昌利前几年因病英年早逝,我闻讯后悲痛伤感了好长时间。现在我回农村见到高军学,他毎次都提汪昌利,回忆我们三人无忧无愁的青少年岁月。这位老兄经常给我上课,谈我们兄弟15人的近况,诉说这些年自已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对我是羨慕,说我吃公家饭,一天多么轻松。他一天多么劳累,生活多么艰辛。我耐心地听着,与他多交流。其实他的心和我是连在一起的,见了我,好不容易有个诉说对象,聊完也就释然了。说着,在他家喝着8元一瓶的太白酒,就着花生米,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高军学在农村什么苦都吃过,为了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到建筑工地当了一名小工,拉土、搬砖、和灰,他从最低层干起,为了养家糊口,手磨破了,全然不顾,一天天、一年年。他终于成了能提刀的大工。一把瓦刀、一身尘土,不分昼夜的劳累,努力改变着家庭生活。 这就是我手足相连的兄弟。我经常给他说;日子长着呢,要注意身体,愿他能记着我的话,细水长流,我回乡时再许村论剑!
高全学是我大伯的老五,在15个兄弟中排11,他聪明、能干,极会处事。村中乡党的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去做主管,他主事后协调各方关系,把毎一家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人緣极好,深受乡亲们爱戴。我父母亲去世时,我电话通知高逢学他告诉我马上给高全学打电语,当时家中较乱,我一直在外工作,对农村的风俗不是很懂,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高全学来后一切步入正规成序,他和我简单交流后马上组织一个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始安排事情,买菜的、联系厨师的、报丧的、挖墓的、招待客人的、联系乐鼓手的、买丧葬用品的、协调殡仪馆的,他根据各执事的特点、能力,各执其事,一切事情步入正轨,家里人来人往,忙而不乱,事情进行的很顺利,主要是有高全学这个好管家。我在内心非常感激这个堂哥。现在,他的儿女都已成家,他幸福地片着闲、快乐地打着牌、安逸地生活着。
高运学是我六叔的老二,兄弟中排10,改革开放后,他紧跟形势,利用紧靠西安的优势,办起了建筑物的租赁站,他人活泛,善与交际,把生意打理的红红火火。在高运学的示范效应下,我们村及临村办了许多租赁站,带动了一批乡亲先富起来。在此情况下,他加大投资,扩大规模,把家庭式作坊变成工厂化操作,生意做的更大了,置地、买房、买车,不忘公益,是我们那一片的富人。我每次回家,只要遇到他,他都聊许多。叮嘱我要常回家看看,以后老了落叶归根,在外面再怎么创荡,最后还得回家。这位仁兄每次给我讲的语重心长。其实父母健在时我几乎每周同家探望老人家,只是高运学大忙人我俩见面少。但他的话语我铭记在心。这位老兄有一个毛病,与人交谈时好好地就睡着了,有时开车也这么样,虽然瞬间就醒了,但太危险了,但愿他早日根治好,把生意做的更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神禾原
- 下一篇:(评论)对话陈忠实:重温《白鹿原》里的…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