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述长安的秦腔艺人
秦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陕西关中,由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特别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长安人称为“挣破头”。
秦腔的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观音腔明快、欢乐、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
秦腔,俗称乱弹。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因而又叫陕西梆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咣咣”声,又俗称“咣咣子”。秦腔被誉为“戏曲鼻祖”,还被外国人誉为“陕西的摇滚”。
2006年,秦腔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区的秦腔艺人肖玉玲,1957年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系国家一级演员,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等;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代表性传承人。
长安是秦腔的“戏窝子”,是产生秦腔艺人最多的区县,无论男女老少,皆能演唱几段秦腔戏来。因此,长安人对秦腔贡献大,演艺人员多。秦腔,长安人值得荣誉与自豪。
秦腔在长安民间有着深厚的底蕴,秦腔班社历史悠久,明代就已出现家庭戏班,清代和民国年间,不少长安藉艺人已成为西北各省市秦腔舞台的台柱。长安秦腔表演人才层出不穷,生、旦、净、末、丑样样俱全,秦腔名演,灿若星汉。建国前岳色子、润润子、刘万长、王文鹏、刘易平、闫更平、乔新贤、田德年、闫国斌、李云亭、高步云、孟遏云、袁克勤、肖玉玲等及建国后宋上华、张咏华、晋福长、阎振俗、王辅生、李买刚等艺人在秦腔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为长安人和秦腔的发展传承争了光。
秦腔是长安人的魂,是梆子戏的根。秦腔最深厚的基础是老百姓。秦腔的生成,发展、壮大、传播都离不开老百姓。秦腔是我国农耕文化最典型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是最接近老百姓的艺术,是正统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雅俗共赏。秦腔是深受长安民众喜爱的古老剧种,其演唱形式主要是大戏,其次为跑台子、小戏(也叫皮影、灯影子)、自乐班等。
王绍猷:《秦腔纪闻》中,对秦腔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作了精辟的概括:“考诸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为开山鼻祖,有巍然独立不可磨灭之价值”。资料表明,凡是戏剧活动昌盛之际,都是人才辈出之时。崔皓《戏满长安》:……从事秦腔戏曲工作和演唱的长安藉艺人不下千人之多,而且出现过像生角靖正恭,旦角孟遏云、宋上华、肖玉玲、张惠霞,净角田德年,丑角阎振俗等名家。姚昌民:《当代戏剧》中评价说:“翻开近百年间秦腔史一观,演艺圈内出类拔萃者,竟有半数以上为长安籍人,真可谓‘长安名家甲天下’。行当齐全,男女皆备,年龄档次呈楼梯状。其特点是:从艺早,起点高,成材快,分布广,影响大。可以不夸张地说,论秦腔表演艺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长安都是坐头把‘交椅’的”。长安区政协编撰的《长安百村》、《老长安》:大村有戏台(戏楼),村村有自乐班。耍社火装扮的也是秦腔戏剧人物,连窗花上贴的也是戏文剪纸……。
1994年,陕西文艺界的领导及专家们,追根朔源,寻宗觅派,对全省226位秦腔名家进行研究,推出了具有鲜明风格的10位代表人物,其中就有长安籍的三位艺术家。
大戏 舞台上化妆演出的秦腔戏。早在明代,长安即出现鲁宗道、张治道、何栋、胡蒙溪四家家庭戏班。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长安有“保符班”等13家戏班,长安城内“江东班”、“双才班”工旦角的喜儿(旧名牛儿)和色子(岳森玉)的演唱,被时人称为“霓裳羽衣之遗响”“有诸人之胜”、不少长安籍艺人已成为西北各省市秦腔舞台的台柱。光绪年间(1875-1908),继黄良小邵村李银福领班的“金胜班”之后。相继出现马厂村武秀才刘玉润领班的“鸿泰社”及“玉盛社”“福胜社”和“德胜社”等著名班社,涌现了一批有一定演唱水平和风格的艺人。著名须生润润子(张老五、生卒1850-1916年、五星乡太原庄人,有戏圣之誉)。初在“玉盛班”习小生,后工须生,文武唱做俱佳,喜怒哀乐皆长,噪音高低有致,刚柔互济,甘甜滋润,曾培养得意门生李云亭、陆顺子等。拿手戏有《春秋笔》、《破宁国》、《大报仇》、《折桂斧》、《渔家乐》、《和氏壁》等剧目。民国10年(1921年后)县内大戏班社有斗门的“民光社”、纪阳的“德胜社”白道峪的“建庆社”、郭杜王悦铭在长安城内创建东、西二社。民国24年(1935年),黄良东湖村王文鹏在温国寺成立“三民社”,收学生60余名。王文鹏的《辕门斩子》成为后代须生演唱的范例。民国20-30年(1931年-1941年)陆顺子(高步云)所领戏班在城南各地演出其拿手戏《大报仇》,群众津津乐道。民国23年(1934年),国民党长安县党部在西安二中学生业余剧团基础上组建长安民众剧团,演出秦腔、话剧等,民国28年(1939年)因经费困难而解散。民国31年(1942年)引镇姬萼生、董鹤亭组建“同乐社”,社员80余名,1950年因资金不足而解散。
1956年,长安县接管西安西关新民剧社组建长安县人民剧团。1956年至1975年,先后自办演员训练班6期,培训学员200余人。1981年,县文化局创办长安业余戏剧学校,招收14岁左右的少年学生,并设秦腔表演课和文化课,有时也作实习演出。1984年归属县人民剧团,改为演员培训班。
跑台子,以木偶形式演出的秦腔戏,群众称之为“跑台子”。清末,县内蒲阳王麻子成立“跑台子”戏班,王死后由其子王来来领班,培养出袁克勤等八名青年演员。民国20年(1931年)前后,由袁领班在县内各地演出,人称为“八个娃跑台子”。袁克勤原在西安正俗社学戏,后专演木偶。他的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自成一家,被誉为“袁派”唱腔。1953年,县政府收其戏班改建为长安县木偶剧团,地址设在西安西大街社会路长安县通讯处原址。长安木偶剧团曾于抗美援朝中赴朝慰问演出。1958年应邀为苏联著名木偶艺术家奥布拉兹和其他国际友人演出,受到称赞。1959年11月,被陕西省文化局接管,改为陕西省木偶艺术团。
民国20年(1931年)后,县内还有长安籍名艺人“四棱子”和“鱼儿”分别带领跑台子,在各地流动演出,亦受到群众赞誉。
小戏,又称皮影、灯影子,其戏台、道具极其简单,一般白天演木偶,晚上演皮影。清末到解放初,农村庙会、村会、祈神求雨、婚丧寿诞,小戏演出十分活跃。在县境各地经常演出的有温家山温玉新、稻地江村“刀子嘴”、五台留村刘福子等的小戏班。
自乐班,有文武乐器伴奏的清唱形式,五、七人左右,自唱自乐,故名“自乐班”。自乐班中演员即观众,观众即演员。这种戏只在公众或私人遇有喜庆时娱乐助兴。由于唱奏简单,易于组织,区内各村、社区、广场一般都有。现时,农村死人、周年祭或迁坟立碑的请自乐班的乐人唱戏吹奏乐曲,多唱折子戏,俗称“龟滋”、“乐人”。
1957年,长安各村自乐班发展为村队集体业余剧团,全长安县约有1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好、演唱水平较高的有候坪、贾里村、候官寨、五台留村、小江村、庆镇等地剧团。1958年有12个公社成立业余剧团,“文化大革命”中大都解体。
秦腔在长安戏剧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近百年中,驰名于陕西省内外,乃至全国的长安籍秦腔艺人,演员不胜枚举。
长安籍须生康正绪等67人、小生张新华等23人、旦角何振中等41人、净角雷艺强等22人、丑角苏保善等18人、鼓琴师杨天吉等12人名单、分别附后。
连同剧作家封至模、冯杰三;导演、教练杨实易、王蔼民、王正秦等10人;舞美、灯光邱月茂、董一致、耿星普等5人;从事秦腔艺术专业人员200余人。借用崔皓先生《戏满长安》摘录民谚:“吃饭拿双棍棍子,看戏要看润润子。陆顺子演《争先锋》,台下能把手拍疼。白口绝招盖秦陇,第一小生靖正恭。宋上华的《拷红娘》,叮的婆婆嘴难张。《辕门斩子》撂的红,要数还是刘易平。包公戏扮《铡美案》,独一无二田德年。武工戏中《八蜡庙》,王蔼民最早名声噪。李正斌唱老薛保,乡城里外都说好。杜干秦丑戏演的红,把人笑的肚子疼。阎更平演《临潼山》,跌扑翻滚不一般。雨再大,路再滑;不看乔新贤《杀驿》凉不下。快走快走甭暮囊,看李正华《黄花岗》。康正绪,演《闯宫》;奏本念白吐字清。骆福生,演老旦;唱着摇头手还颤。袁文鹏,演《辕门》,兰州城里挤死人。孟遏云,真能行;秦腔旦角第一名。袁克勤,好嗓腔;风格独特不寻常。闫振俗是奇才;丑角戏样样都能来。三意社的王辅生,《看女》演活柳鼠精。风流飘洒张新华,文唱武功均行家”。宋上华,四名旦;女装扮闺红娘现。张惠霞,敏嗓音;《三娘教子》、《斩洪恩》。杜彩霞,醪糟红;《五典坡》中有名声。王升堂,工丑角,人物扮演逗人乐。
长安,是秦腔的故乡。我是长安人,爱好广泛,更喜欢秦腔,虽然嗓音不佳,但时常还吼唱几段,朋友们大都知晓。由于资料有限,现今仍从事秦腔艺术的长安籍演员,机关单位、农村社区、秦腔自乐班及在外地演唱的长安人暂未列出,特请读者谅解。
崔皓先生《戏满长安》中长安籍演艺人员:
剧作家:封至模、冯杰三、薛炳坤、傅祖浩、郑宗义、卢恺、柏成武、黄权中、王军武、张平、刘富民。
导演·教练:耶金山、杨实易、杨安民、徐元民、王蔼民、王正秦、王正西、雷艺强、刘亘天、李箴民。
琴师:康振亚、邸仲春、王东生、谢致远、杨天基、马文易、张宝华、王昭玺、杨余良、崔保龄、齐文中、权建昌。
舞美·灯光:邱月茂、任继瑞、李绪成、董一致、耿星普
著名演员·生角:润润子、李银福、李云亭、刘万长、高天喜、高步云、王庆民、王文鹏、王兴博、郑生云、王庆林、郗德育、刘双禄、孟广华、阎国斌、刘易平、高希中、夏景民、高正保、靖正恭、耿善民、赵振华、李益中、李琼中、袁克勤、肖顺和、康正绪、王景民、靖正谦、王新民、阎更平、乔新贤、王正民、郑守平、王正廉、李正斌、张新华、王集荣、杨令俗、王新成、王正端、赵正俗、每秉承、每世民、田正武、严辅中、郭朝中、王辅民、姜能易、温警学、杜永泉、杨天易、解新民、高信民、尹良俗、康盛富、郭伍俊、王君秋、郭葆华、桑梓、马桂英、苗德发、权信国、刘淑萍、任炳汉、孙品娥、董亚玲、成香娟、薛南宁。
著名演员·旦角:安鸿印、杨理俗、刘迪民、骆福生、杨金声、何振中、韩正满、姜瑶钟、郭毓中、张镜堂、宋上华、何毓华、李正华、李辅英、孟遏云、郭维民、宏秀云、茹甲华、赵晓岚、张彩香、张惠霞、杜彩霞、肖玉玲、李宝珍、张咏华、王秀英、左虹、畅玉芳、郑蝴蝶、尹秦菊、韩彩玲、张正琴、张娥、王小平、孙文星、周社芳、刘淑莉、罗晓玲、李锦航、齐爱云、郭小鹃、梁玉。
著名演员·净角:张寿全、李怀坤、姚克茂、田德年、刘全禄、冯富勤、汤秉钟、陈西秦、辛兴安、辛兆生、田艺魁、孙新民、周永民、李善、李买刚、白江波、张忠义、侯文贵、张可安、王新权、李三贤、温军海。
著名演员·丑角:晋福长、苏牖民、杜干秦、晁天民、黄正德、阎振俗、刘中光、黄功茂、王辅生、萧正玉、胡辅胜、王定秦、崔保善、王升堂、苗长幸、王科学、薛广民、阎青。
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秦腔艺术的发源地,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在农村场院、广场、社区、庙会、物资交流会、祭日、红白事、满月、寿诞、逢年过节等场合,都有专业的、非专业的民众参与其中。“祖居陕西长安县,花园村中有家园……”
向热爱关心支持秦腔事业,为秦腔艺术发扬光大的人们致敬!万众唱秦腔,唱出长安区最美的嗓音!
本稿不妥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洋芋花赞
- 下一篇:(散文)杜曲江坡豆腐的制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